更新时间:2024-03-08 16:07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富水河畔,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8千米。渼陂古村东至栋头贞节坊,南至青东公路,西至地藏阁(养源书院),北至梁仕阶墓,面积约1平方千米。
南宋初年,渼陂开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由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甲村徙居渼陂,始建村。
宋元时,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秩序。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孝悌、勤读诗书,培养出一批文学士人,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
明代前期,明统治者奖励垦荒,减免租赋。渼陂地处吉泰盆地,土地肥沃,百姓勤劳,村子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发展。
明代中后期,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商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农业,江右帮兴起,与山西帮、徽帮并称为全国三大商帮。渼陂地处富水河中下游,早已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集市贸易之处。渼陂梁氏族人纷纷经商,小者以工业起家,在村北陂头街设店开铺;大者雇请船队,行走粤赣,长途贩运。渼陂梁氏的经济实力增强,有的成为富商大贾。
清代,梁氏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梁显哲、梁显召、梁显豪、梁显吟四兄弟为首的四大商业巨头(当地人称为“四大家庭”),他们创办的“三义”、“达亿”、“伟胜”、“志成”商号,以陂头街为基地,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家分店。经营商品多样,从粮食、棉花、布匹、食盐、陶瓷发展到洋纱、洋布、洋药、洋油,同时开有当铺、钱庄。经营方式灵活,既有独资,又有合伙(比如,光绪年间,“四大家庭”曾在陂头街尾合资开了一家当铺店)。在“四大家庭”的带动下,陂头街盛极一时,南北日杂、苏洋广货、进口药品,无所不有。每逢墟日,四方客商云集,富水河上商船竞发,吉安、赣州等地的客商都时常来陂头街进货。梁氏族人经商不忘业儒,十分重视教育,因此清代也是渼陂书院最多(5处),科举最旺的时期(考取文举、武举各3名,翰林院待诏1名,翰林院检讨1名)。是时,顺应时局发展,渼陂梁氏在外积极配合官府,督办纯化乡团练,倡建七十六都急公义仓,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司法;在内通过修建礼堂,续修族谱,增置族产,广行善举,扩大宗族影响,巩固宗法秩序。渼陂进入兴盛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社会混乱。渼陂梁氏的商业受到很大冲击。梁氏富绅、地主大都携带钱财外出躲避,渼陂迅速步入衰败时期。
2020年7月15日,渼陂古村景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改造期间为切实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将进行封闭施工,暂停对外开放。
2021年1月1日,渼陂古村景区重新对外开放。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富水河畔,距吉安市中心城区28千米。渼陂村东至栋头贞节坊,南至青东公路,西至地藏阁(养源书院),北至梁仕阶墓,面积约1平方千米。
渼陂古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温暖湿润,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1月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5.5℃(2003年1月8日);7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0.7℃(2003年7月30日)。生长期年平均120天,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渼水自泰和南来,经小水,至村西,而缘村北流,在万寿宫残址之西的方位一分为二,一支沿村西北角的北部的街市转向东流,在富水河与街市之间明渠中流淌近300米,汇入富水河。另一支折而向东入村,先以明渠串联4口池塘,然后又一分为二;一条通过暗渠向东北斜穿街道,汇入富水河;一条时明时暗,继续向东串联池塘9口,最后也通过暗渠穿街而折入富水河。全村共有池塘28口,大半环村东、南、西分布,小半散置于东部的村中。
渼陂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少量的现代建筑也分布在村庄的东南西北为方位周围。民居相对集中,渼陂古村民居为典型的赣式建筑,青砖灰风,庄重典雅,俭朴实用是其总体风格,但又有着鲜明的特点。
宗祠位于渼陂古村景区核心地带,分为总祠、房祠、家祠。祠中有众多的传世家训,精美雕刻。渼陂梁氏总祠永慕堂为上,中、下堂中带而大在井的三进式建筑,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翘角飞檐,顶覆玻璃瓦,金光闪闪。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厦,伸入天井间,抬梁物架,用料粗硕。其中堂(或上堂)中缝梁架抬梁式,为民居清一色的穿斗式构架不同,宗祠的中堂(二者为上堂),多为抬梁式构架,砌上露明造,由五架承抱屋顶,明间显得宽敞明亮,门廊常作三开间,抱鼓、蹲师、门簪、柱础,皆以红石为之,立体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梁架出檐的斗拱,雀替,驼峰,皆为精美的木雕,仰顶有天花藻井,井底彩绘,檐头也有彩绘,上中下三堂的明间仰顶亦皆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轩式者,明次间均有藻井彩画。家祠正门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堂匾、门匾等红石质如“梁氏宗祠”,“轩公祠”“本公祠”等,堂匾皆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节寿堂”等,祠堂的中、下堂及天井间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镌刻对联。其中多为嵌字联。
渼陂古村祖先重视文化教育,建立了较多的书院,如敬德书院,明新书院,振翰学舍均为清代建筑,从平面布置和立面构架看,书字主体建筑与民居差别不大。明新书院和振翰学舍为后金柱间增立宝璧树的五树三间建筑,与普通居民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建筑之外,还附有作为学舍的附属建筑,振翰学舍为“三义”家族兴造,明新书院为四大家族共建,敬德书院为“达亿”家族所建,规模较大,为前置小院的上下堂式建筑,两堂之间有“凹”字形的天井。
渼陂古村民居582栋,明清建筑367栋,古祠堂5座,家祠若干,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3座,古街道900余米。古建筑的门楣、藻井、窗棂、门柱、影壁、山墙,或为书画,或为雕刻,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主人的理想情趣。其中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渼陂古村还保存一座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小教堂。
曾山旧居在渼陂村三号,毛泽东也在这里居住过。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曾山同志任主席,政府机关驻在万寿宫。
渼陂古街贯穿渼陂古村景区东南西北,全长900米,古街建于明朝,是商业文化的代表。万寿宫前院两则拱门上“天不夜”“月常明”是当时陂头街真实的写照。这枚铜钱图案位于万寿宫的正门前的地面上,意为祈盼兴旺发达,财源滚滚。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古街保存得完整,保存最为完整的大概有600多米,古街保存完好的店铺有108家。
渼陂古街夹街对峙,麻石铺路,皆为晚清民国建筑,较之民居和祠堂,店铺建筑更为突出其实用功能,而不事雕饰,除少数外,绝大多数店铺的平面为纵向长方形,面宽6—10米不等,两山墙砖彻,硬出式,前有一、二级台阶和深不及1米的门廊,前墙为板壁,中壁双开门,板壁通常为可自由装饰的“响板”。通进深一般超过10来,中间横向有隔断,前为店面,后为仓库或作坊,古街北侧店铺后门临江(富水河)便于货船停靠,有主体建筑后另建立供货船装卸货物的仓储屋。
二七会议会址是一栋前后两进的梁家宗祠,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保存完好,已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2005年3月10日,渼陂古村将军馆开馆。
2014年,渼陂古村启动主要景点的维修加固工程。其中,永慕堂、二七会议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古槐第等多处景点陆续进入施工阶段。
2016年7月,梁仁芥将军故居对外开放。
2005年,渼陂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6年,渼陂古村被江西省旅游局评为江西乡村游十大最美景点之一。
2009年,渼陂古村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2010年,渼陂古村获得“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2011年7月15日,渼陂古村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
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
渼陂古村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民俗文化。渼陂正月十五“上元宵”和二月初一“下元宵”之分。下元宵,是渼陂人的节日。全村要举行舞龙舞狮、游彩擎、踩高跷、走旱船、扭身歌等各种活动。所有表演人员按活动项目依次排好长队,选准吉时出发,在全村主要街巷一边游行一边表演。百余人的龙灯队,81节长的龙灯,颜色各异的彩旗,“唐僧”、“济公”、“黛玉”等不同的戏剧人物悉数登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万寿宫”遗址是娱乐游艺的最佳注解。有小摊百货和风味小吃,还常有戏班登台助兴。
2010年3月16日,渼陂古村举办”下元宵“民间活动。
2014年11月22日,渼陂古村推出“来渼陂,学国学——传承庐陵经典文化”国学之旅活动。
2018年3月13日,渼陂古村举办研学旅行活动,策划了《探访“将军村”,追忆革命精神》《走进庐陵文化,品味渼陂书香》两堂精品课程。17日,第十六届渼陂古村旅游文化节暨第一届中国·渼陂旅游摄影大赛开镜仪式在渼陂古村举行。7月7日至8日,以“燕京情·渼陂行”为主题的2018吉安(渼陂)第二届荷花文化旅游节在渼陂古村举行。
门票:60元/人。
从吉安市区出发,向东沿S319直达渼陂古村,约30分钟车程。
从市青原车站乘至新圩、富田、东固的班车可达,每20分钟一班。
吉安市区青原汽车站,乘坐701路、702路,约40分钟后到达渼陂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