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1-01-26 02:50

湖南化工研究院创建于1951年,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农药技术研究开发经验的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农药、精细化工、无机功能材料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

机构历程

1994年以湖南院为主组建科技股份制公司“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6年在上海上市;2000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的试点单位,组建“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其研发机构仍命名为湖南化工研究院。

机构平台

湖南化工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农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我国农药行业的主要创制和研发中心之一,是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国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工业性试验基地的依托单位;拥有湖南省农用化学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化肥农药质量监督检验授权站、湖南省化工信息中心等四个省级实验室(中心);与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设四个研究所(农药、农药剂型及应用系统、精细化工、功能材料)和四个技术服务中心(农药登记试验、测试、信息、计量仪表)。

机构团队

湖南化工研究院现有科研人员1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66人;博士9人、硕士19人;拥有化工工艺、有机合成、化工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维修、仪器应用、化学工程、化工机械、植物保护、植物病理、环境保护等各类专业人才。先后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化学工程、有机化学、农药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每年有20多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展学位论文研究。

机构设备

近几年,湖南化工研究院投资近2000万元引进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拥有国内外先进的试验设施和分析测试仪器设备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已形成了集新化合物设计与合成、结构表征、生物活性筛选、工艺研究、中试工程技术开发、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信息咨询等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体系,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开发、产品质量检测、农药全组份分析、室内与田间药效试验、残留代谢与环境行为研究等农药创新开发能力。

机构成果

“十五期间”,湖南化工研究院共承担科研课题197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及湖南省重点课题30多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7项,其中残杀威技术开发,呋喃酚技术开发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向企业提供成果转让及服务70余项。在新农药创制研究方面,自“九五”以来,通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制队伍中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不断涌现,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硫肟醚和除草剂甲硫嘧磺隆的研究开发,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品种。在农药产品开发与工程化转化方面,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长期累积的工程化转化经验,以及海利上市公司的产业化优势支撑,在行业技术创新中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开发与质量升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先后开发出10多种农药新品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技术在企业实施后,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甲基异氰酸酯工程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在国内6家企业成功转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多亿元,社会效益200多亿元;“残杀威技术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甲萘威合成技术”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呋喃酚技术研究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呋喃酚的生产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少数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垄断地位,改变了我国农药克百威所需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自给并出口创汇。

机构影响

湖南化工研究院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5年12月国家科技部以国科发计字[2005]503号文批准以湖南院为依托,采用整建制挂牌的形式组建“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一五”期间,工程中心致力于农药产品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不断强化农药及其中间体中试成果向规模产业化转化时的工程技术、农药相关问题的综合技术研究,建成我国农药开发与工程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进一步完善农药技术的集成平台,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农药行业的农药生产企业辐射、转移和扩散,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产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凝聚农药创新人才队伍,努力成为农药工程化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加强与国内外农药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工程化项目分工合作、工程化试验条件开放等机制,成为我国农药行业成果转化的中试孵化基地;最终推动农药创制品种产业化、农药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毒品种替代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