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7 21:28
据《沂州志》记载,该村始建于北宋年间。村庄地势南高北低,以前,如果站在湖南崖村村南高处,向北可以眺望沂州城,也正是因此而得村名为“看沂官庄”。后来,因为村庄紧靠着泥沱湖(双月湖前身),每年夏天汛期,常常遭受水患。村民们为了避开水患,于是逐渐向南搬迁,村名也由原来的“看沂官庄”改为“南移官庄”。明朝时期,因村庄地处泥沱湖南岸,村名改叫“湖南崖”,沿袭。
湖南崖三面环山,一面邻湖。三面环山简称“三山”,即城东东山岭,海拔89米;城西西山岭,海拔70米;城南南山,也称石猴山,海拔120米。三山连绵几十里,但山上植被稀疏,只有“旱莲”可以生长。三山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大炼钢铁的高潮,政府组织了万人矿山开采大军,三年时间,三山矿石被开采殆尽。铁矿石主要供应傅庄钢铁厂和临沂钢铁厂。开采后的三山满山坑坑洼洼。
1965年以后,政府组织在三山铁矿石渣上栽植了洋槐树以改善生态环境,铁矿石渣正适应洋槐的生长,十年后,三山槐树生长良好,绿树成林。每年洋槐花盛开季节,鸟语花香,游人如织。丰富的槐花资源亦让此地成了优质蜂蜜的生产基地,三山呈现出一派秀丽的景色。
在南山东北方向500米处有一宋朝将军的陵墓,墓主人是驰骋疆场的一位战将,出征时途经此地病死,时值炎夏,御旨就地厚葬。陵墓前有一墓碑,陵墓正北百米处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四柱三门石牌坊,拾阶而上北行50米,矗立着高10米、粗围二人合抱、东西相距10米的两根八棱石柱,石柱上分别蹲坐着精刻细雕、栩栩如生的朝天吼(石猴子),面对泥沱湖湖台方向。陵墓、墓碑、石门、石柱、石猴浑然一体,均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可惜这座陵墓及墓碑、石门、石柱、石猴均在文革期间被毁坏。
在南山脚下将军陵墓北有一条东西大路,当年朱陈、湖南崖等地产的黑瓷以及山里果品等物资东输日照岚山、江苏赣榆、东海等地,再回头运回港口的海货、食盐等海产品,都要必经此路。每天路上牲畜驮、人推、车拉、肩挑,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三山周边当年古迹甚多,如朱陈的宝泉寺、村南的土地庙、村东响马岭的窑神庙、八块石村的娘娘庙、湖南崖的火神庙、崔庄的青龙寺与崔莺莺坟、朱隆的兴隆寺等,每年庙会香火甚旺。尚有崔庄庙会、八块石庙会沿袭。还有双月湖湖台、乾隆南巡观湖处、东北岭的石牛角,远离山湖的乾隆南巡驻扎地——黄土埝皇营行宫等古迹,这些古迹,历史上几经战乱,多数现已经荡然无存。
在1958年以前,整个湖南崖村外围依然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历经明、清和民国时期修建并反复加固的青石围墙。清末民初,高大的围墙内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周家肴肉李家粥,付家烧饼吃满城。钱家高掌馒头数第一,还有周家香烧鸡。李家何家杂货去赶集,黄家百货品种齐……”村内商业繁荣,湖南崖村也因此成为当地一座远近闻名的“乡村古堡”。
湖南崖村古堡内,五条主要干道纵横交错,此外还有以姓氏命名的钱家巷、田家巷、房家巷、徐家巷等街巷贯穿其中。
南门里,南北大街南侧是钱家大院,该处宅院系湖南崖村内较为繁华的独院建筑,素有“城中城”之说。钱家大院由青石垒砌、石灰填缝圈起的围墙围建而成,异常坚固,分西哨门、北哨门两处大门。
双月湖东起响马岭,西至余粮河,北起大白庄,南至湖南崖,方圆数十里,湖水汇集经余粮河流入南涑河。据《沂州志》载:湖心偏南,有一大石灰石溶岩旋窝为潭,水深九丈,水深而险,称之为“老龙潭”。湖水偏北有一圆洲,名为湖台,月夜泛舟,洲上香风袭来,花气拂人,宛如仙境。
相传晋代琅琊王曾在此筑建亭台水榭,辟为避暑之处,历代官府设王祥、王览和王羲之祭田于台上,免征税赋。泛舟湖中,月到天心,深望湖底,风来水面,鱼跃鸟飞,渔歌互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广寒宫深处。
双月湖盛产豌豆,小麦和豌豆相间种植。豌豆收割的季节,湖南崖村家家户户做凉粉。只见,村民们用石磨把豌豆磨成粉浆,用纱布过滤浆液。细润的豌豆浆放在锅里熬成浆糊,倒入凉水中,冷热交替之间,水是水,凉粉是凉粉。与近些年名声鹊起的湖南崖炒鸡相比,凉粉才是这里地地道道的名吃。刀切下去,细长的凉粉拌入自家磨制的芝麻盐,搅上蒜泥,入口润滑鲜美。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纵观湖南崖村,商贸发达,各家几乎都有一项赖以生存的营生手段。湖南崖村一时间商业繁荣,经济发达,热闹非凡。
从村东响马岭到村西黄家冲,南到天河,北到湖南崖,这个范围内地下80公分左右便可挖到可烧制陶器的黄土,这层黄土地下厚度在六到十公分不等。黄土层往下便是煤灰层,再往下就是臭煤,煤层足有半米厚。村民们利用黄土烧陶瓷,挖煤窑卖炭,日子过得比较富裕。
村西蝎子山至东岭,以及石猴山等地,该地界涉及朱陈、湖西崖、八块石、韦姜屯等村庄,在这一区域范围内盛产铁矿石、铝矾土。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铁矿石和铝矾土被大量挖掘。后来,这些山林被村民们重新栽种上了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