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4-03-08 21:28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9″~113°0′10″,北纬24°52′0″~25°23′1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9 833hm2,其中核心区7 372hm2,缓冲区2 835hm2,实验区9 626hm2。莽山于1984年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1957年湖南省林业厅编制莽山施业案时,曾划定摩天岭一带533.0公顷为景观区,成为全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

1984年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6月10日,入选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公布的2021年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名单。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湖南宜章莽山兽类鸟类及莽山烙铁头蛇重要栖息地”入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南部,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广东省乳源、阳山、连州三县(市)交界,北与宜章县莽山乡、东风乡、天塘乡、白沙乡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9″~113°0′10″,北纬24°52′0″~25°23′12″。总面积1983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为:核心区7 372公顷,缓冲区2 835公顷,实验区9 626公顷。

地貌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南端的局部沉降带内,属中山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余座,地势南高北低,最高峰猛坑石海拔1902米,最低兑子冲海拔400米,最大高差1502米。主要地质活动为强烈的燕山运动,使地貌基本定型。地质构造为北东——南西构造,地面切割较深,悬崖峭壁,峡谷幽深,溪河纵横,加之丰沛的降水,物理风化较严重,滑坡和岩崩发育,使山体更加陡峭,坡度一般30-40度,大于60度的险坡常见,山势雄伟壮观,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为大东山花岗岩体中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期侵入体。

地形

莽山的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相当崎岖,相对高差大,一般为500——800米,最大高差达1400米。

气候

湖南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是我国冬季有冰雪的最南地区之一。山高林密,具有优越的山地森林气候条件据莽山林场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7.2℃(海拔630米,下同),7月平均气温22.7℃,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9.8℃,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递减率为0.41℃/ 100米,但冬季在海拔1200-1900米间常出现逆温现象。年降雨量1710-2557毫米,年降雨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递增率为73.7毫米/100米。全年无霜期290天。

土壤

保护区内亚热带山地黄壤垂直带谱发育较完整,海拔800—1300米为山地黄壤,海拔1300—1800米为暗黄棕壤,海拔18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土壤特点为土壤类型多样,PH值4.5—5.6,呈酸性,土层石砾含量较多,土层厚度不一,有机质含量较多,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水文

保护区水系为长乐河上游,系珠江支流—北江源头。主河长24公里,流域面积88.2平方公里,河谷以U型为主,纵坡比47%,河流湍急,平缓河段水清潭碧。海拔1260米的林子坪峡谷河段已修建林子坪水库,库容量1100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莽山属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都受着热带暖流和大陆寒流的交互影响,加之地形复杂,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物种极为丰富,以植物而论,它是华南与华中、华东、西南交汇地带。古老珍贵的裸子植物有18种,而且呈群状分布,说明这里是第3纪森林的良好保存地。如:起源古老的野茉莉科,全国分布9属,在莽山有分布,量大而集中。有高等植物2649种,占全省的60%,其中木本植物有700多种。

莽山植物中菊科是一个大科,有127种,细小蓬草为新变种,叶片细小,7~8月间开出好看的小白花。

莽山有四种特有竹子,即:平舌大节竹、莽山苦竹、黄杆竹、纤细茶杆竹。凡是地下水位高的台地,土层较薄树木扎不下根的一些地方,竹子都能生长很好。

全国范围内的濒危物种——大果野茉莉,湖南全省,只在莽山有天然分布。

在海拔1400米的山脊上,有成片的粤松纯林。万花丛中,花朵芳芬的光叶白兰、金叶白兰、马褂木、木莲、红樱桃绚丽多姿,山顶则成为杜鹃、山茶的世界,五彩缤纷的云锦杜鹃、福建杜鹃、红袍杜鹃、高山杜鹃、莽山红山茶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花的海洋。区内森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随海拔高度不同,大致为分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灌丛及草甸带,林内药用植物有245种。

保护区有国家二级植物篦子三尖杉、马蹄参、长柄双花木、银钟树、福建柏、白豆杉、观光木、伯乐树、光叶桐;三级有平南栲、乐东拟单性木兰、华南五针松、八角莲、半风荷、厚朴、南方铁杉、长苞铁杉、白桂木、缺萼黄连等。

毛枝五针松——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松科,常绿乔木,一年生枝幼时绿色,后呈黄褐色,密生淡黄色柔毛。叶五针一束,细瘦,多少弯曲,长3.5~5.5厘米,树脂道两个边生。球果卵形或卵椭圆形,长5~7厘米,种子有翅。

动物资源

脊椎动物有259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32种。全国十大毒蛇,莽山有7种,其莽山烙铁头蛇为新种,它体型巨大,尾巴有8~12厘米为乳白色。分布在海拔600~1300米的原始型次生阔叶林中,每年6月底到7月初产卵,最多一窝27枚,卵如鸡蛋大,孵化期两个月,幼蛇破壳而出。

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国特产黄腹角雉,莽山较集中。保护区内还有一级保护兽类,华南虎、云豹、金钱豹、梅花鹿等;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穿山甲、水鹿、麝、大小灵猫、白鹇、大鲵等。

莽山蛇的分布密度大,在不到1平方公里范围内,能采集到蛇类4科17属22种。在蛇类中,南北区系混杂的过渡现象较明显。既有华中区系特征,更富有华南区系特色。同时西南区系的蛇种,也通过云贵高原分布到莽山。如:华南的海南闪鳞蛇和西南的白头蝰蛇。浪畔湖沼泽地盛产鹰嘴龟,嘴巴如鹰嘴,学名平胸龟,国家保护动物。

平胸龟,也称“大头龟”,平胸龟科,头很大,略呈三角形,不能缩入甲内。颌强呈钩曲状,背甲扁平,背甲与腹甲下缘角板及韧带相连。长可达25厘米,宽可达20厘米。暗橄榄色,有小型暗褐斑;腹面黄绿色。尾甚长。以蛇、鱼、蠕虫为食。肉可食用,背甲作药用。

保护对象

植物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群落、长苞铁杉(Tsuga tangibracteata)群落、福建柏(Forkienia hodginsti)群落等原生植物群落。有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福建柏(Forkienia hodginsti)、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白豆杉(Pseudoutaxus chienii)、长柄双花木(Disanthas cercidifolium var.longipes)、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等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14种。在保护区内现已知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蟒(Python moluru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梅花鹿(Cervus nippon)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虎纹蛙(Rana ragulasa)、蛇雕(Spilornis cheela)、白鹇(Lophura nycthermera)、雕号鸟(Bubo bubo)、水鹿(Cervus unicalor)、红面猴(Macaca arcloides)、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黑熊(Selenarcyos thibetanus)等26种。

动物

自植物学家高锡朋教授在莽山发现湖南杜鹃(Rhododendron hunanse)、湖广杜鹃(Rhododendron hukwangense)以来,莽山新物种或模式种记录已有50种,其中植物有:大果安息香(Styrax macrocrpus)、莽山野桔(Citrus mangshanensis)、莽山绣球(Hydrangea mangshanensis)、莽山紫菀(Aster mangshanensis)等22种;动物有:莽山烙铁头蛇(Trimeresurus mangshanensis)、陈氏后棱蛇(Opisthotropis cheni sp.nov.)、莽山角蟾(Megophrys mangshanensis Fei et ye.)等3种;大型真菌有:莽山刺皮(Heterocheate mangshanensis Peng et Hu)、莽山银耳(Tremua mangshanensis Peng)等9种;昆虫有:莽山象白蚁(Nasutitermes mangshanensis)、莽山蝎蛉(Panorpa mangshanensis)、莽山绒毛花金龟(Pleuronota mangshanensis)等16种。

莽山烙铁头蛇(Trimeresurus mangshanensis)是由莽山林管局科技人员陈远辉1989年发现的一种剧毒蛇,也是继眼镜王蛇之后地球上发现的第二种大型剧毒蛇。这种蛇个体粗壮,头似烙铁,成年蛇体长在2米以上,体重3公斤以上。它的发现引起了生物界的高度关注,因其原始特殊的解剖特征,在蛇类演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94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8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极危”等级的物种,其分布范围仅在莽山保护区内的100余平方公里之内。数量仅存300~500条,是中国乃至全球最濒危的蛇种之一。

管理机构

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是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与莽山国有林业管理局、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合署办公,直属宜章县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部门指导。保护区管理局设有林政资源保护科、护林防火办公室、生态旅游科、科技教育科等四个职能科室;建有枞树坝、相思坑、何家湾、兑子冲四个基层保护站,共辖21个护林点、1个瞭望哨、2个检查站,并成立一个景区巡逻大队。保护区现共有工作人员160人,包括管理人员25人、技术员10人、护林员12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69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级职称40人。

价值

该保护区在研究古热带泛北极区系演化规律及世界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和对华南虎的保护方面具有独特和重要的意义。

所获荣誉

2022年1月,拟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2022年3月30日,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