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陆军讲武堂

更新时间:2024-03-04 11:30

湖南陆军讲武堂,为民国初年谭延闿第二次督湘时,为了培训湘军初级军官,于1917年5月在原湖南陆军小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湖南陆军讲武堂。当时正在宁乡驻省中学读书的刘少奇也参加了讲武堂的招生考试并被录取。但不久因为南北战争爆发,讲武堂于翌年3月被张敬尧下令解散。到1922年夏,时任湘军总司令的赵恒惕又决定恢复讲武堂。1923年6月,讲武堂第二期招生开学。8月,谭(延)赵(恒惕)之战爆发,赵恒惕退走平江,讲武堂停办,学校解散。

背景

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练兵处奏定陆军学堂办法20条,要求“各省应于省坦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由各省督抚督率办理。190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仿照陆军学堂章制,奏请清政府批准,在天津韩家墅设立北洋陆军讲武堂,轮训新军军官,每期3个月,开清末建立陆军讲武堂之先河。其后,多省先后设立讲武堂,如南洋陆军讲武堂、江西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湖南陆军讲武堂、广东陆军讲武堂等。其中尤以云南、东北陆军讲武堂影响最大。各讲武堂学制、 课程、分科等无统一规定,学制一般为1~2年,分步、马、炮、工等科,设战术、地形、兵器、筑城、制式与战斗教练及射击、跨刺等课程。教官多来自日本士官学校的留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其中有不少人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学员主要是各营军官,有时也招收一些中学毕业生。清政府虽然规定讲武堂必须贯彻忠君、尊孔之宗旨,但不少师生都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后来辛亥革命与护国运动的骨干。1916年后,学校多为地方军阀所控制,成为地方势力培养各自军官的场所。1928年前后,各讲武堂陆续停办。

历史沿革

民国5年(1916)8月,湖南督军谭延闿将湘军扩编为2师4旅。为培训初级军官,于10月着手筹办湖南陆军讲武堂。堂址设在长沙市又一村装备库。学生定额200名,主要选自现役初级军官和部分青年学生。因开办经费困难,延至翌年5月1日才正式开学。当时在驻省宁乡中学读书的刘少奇,曾考入该堂学习。9月,北洋政府派傅良佐督湘,南北战争爆发,陆军讲武堂随之解散。

民国8年(1919)11月,湖南督军张敬尧下令恢复湖南陆军讲武堂,委派胡叔麒为堂长,由部队选送初级军官入堂培训。翌年5月24日,该堂正式开学。堂长改由张敬汤担任(刘槐森代理),6月,张敬尧出逃,北洋军退出湖南,讲武堂自行解散。民国10年(1921),湘军总司令赵恒惕拟办湖南陆军军官学校,并委任石陶钧为校长。翌年2月,“格于费不果行,于是小其规模,仍构设讲武堂”①,堂址在省城小吴门外原陆军小学堂旧址。张华辅任堂长,许宝琛任教育长。学员名额300名,均来自湘军各部队的营、连、排长。讲武堂于民国11年11月11日正式开学,实到学员363人,编为两队。彭德怀、黄公略参加了这期学习。学习时间半年。于翌年5月底毕业。这是自民国5年开办讲武堂以来,唯一做到善始善终的一期。

民国12年(1923)6月,讲武堂第二期招生开学。8月,谭(延闿)赵(恒惕)之战爆发,赵恒惕退走平江,讲武堂停办,学校解散。以后湘军各师举办了军官讲习所,唐生智开办的讲习所设在衡阳、叶开鑫开办的讲习所设在宝庆。

①《湖南陆军讲武堂第一 期同学录》(1923年3月)“宋鹤庚题序” 湖南省档案第全宗21,卷号37.

相关名人

刘少奇

1917年3月 刘少奇十九岁,在湖南陆军讲武堂上学。 除军事训练外, 学习几何、代数、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

1916年秋,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刘少奇报考湖南省长、督军谭延闿在长沙开办的湖南陆军讲武堂。因刘少奇不具备报名所要求的军官身份,用二哥刘云庭的朋友刘丰生的名字报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由于没有校舍,1917年3月讲武堂才正式开学。讲武堂学制一年半,半年补习文化,一年学习军事。半年文化课程结束后,军事课程刚开始一个月,校舍便在护法战争中被葵段,陆军讲武堂被迫解散。刘少奇只得离开长沙,返回炭子冲老家。

彭德怀

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3年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

1922年8月,彭德怀改为现名 (原名为彭得华),与黄公略张荣生一起考人讲武堂。讲武堂11月正式开学。彭德怀感到自己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很快办完了入学手续,提前一个多月进校,刻苦补习文化课程。讲武堂正式开学后,彭德怀被编入第一教授班,黄公略编入第四教授班。

据第一期《湖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湖南陆军讲武堂教员题名录》记载,讲武堂堂长、教育长、教官和彭德怀所在的第一队队长、队副,大多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或士官学校。讲武堂学制半年,后因教材量过大,延至次年8月才毕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