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5 22:34
西南官话,因主要流行于长江上游地区,亦称上江官话,属于现代汉语官话方言。西南官话下分6片、22小片,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陕西、江西、甘肃、广东、海南、福建共15省市自治区、600多县市区以及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
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但学界对此说法持谨慎观点。
汉族移民西南,四川属较早的地区之一。四川古为巴蜀之地,土地肥沃,地理偏安,汉族最早在秦统一巴蜀之后(约公元前301年)就已迁入此地。从秦至宋历代,均有汉人因躲避战乱、天灾而迁入四川。如唐末黄巢起义。汉族迁入四川的线路主要是越过秦岭移进,故移民的主体为中原汉人(以甘陕为主),当时的西南方言以北方官话为主。
明清是汉族大规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时期,西南官话在这段时期中,通过方言间的不断影响、融合而逐步形成。元末明初,湖广一带是元朝军队与红巾军、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战场之一,战乱使得当地人口急剧减少,造成人口从西北到东南呈由稀变密的状态。因故,明洪武间,出现了“江西填湖广”和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同时在滇黔、桂北一带广设卫所,迁入大量移民。
明代大移民,彻底改变了原来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结构,迟至明末,汉族已在西南地区的民族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明代移民西南的主要方式是由卫所军士及其家眷组成的军事移民,其来源主要为江南、湖广、江西等地。
明代西南地区的韵书记录,证明西南官话在当时已经成型。汉族早期移民西南,因来源多样,呈现出“五方杂处,言语各异”的局面。
为了解决“正音”问题,当地出现了一些用官话“正音”的韵书,如兰茂《韵略易通》、葛中选《泰律篇》等。
明代西南地区出现的韵书和辞书,大体属于官话系统,其音系均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方音特点。而这些地域方音特点的系统出现,标志着西南官话基本形成。明正统年间的《韵略易通》反映了通行于西南的读书音已与官话有明显的差异,以及当时西南地域性通语方音的基本存在概况。
根据《读书通·五声谱》记录说明,当时川滇鄂等地的方言中入声亦然失去塞音韵尾。足以印证今西南官话中“入声调合为一类,入声韵不带塞音韵尾,去声调不分阴阳”的区域性语音特点,在明末已经形成。
清代西南的移民,除“湖广填四川”的外部人口迁入,内部主要体现为区域扩散式移民。明末清初,起义不停,天灾频频,战乱不断,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开始大量向四川移民,清代四川移民的来源同明代一样,以湖广为主,占移民总数一半以上。
清代改土归流完成后,汉人开始进入以前由少数民族控制的区域。乾隆中期以后,四川人口开始向周边地区迁移。一部分已迁入省内的边远山区。
清代的移民由明代沿交通要道的点、线状分布,发展为大量向边远山区和少民聚居区流动的片、面分布。西南官话随着内部扩散式移民而不断整合扩张,形成了内聚力较强的区域性语言集团,往后一直以其简洁的音系优势,随人口的外移而不断向外扩张。
从清朝到20世纪上半叶,入声归读阳平的特点在西南官话较多的方言区内得以呈现。清末,根据传教士对成都和汉口两地的语音记录资料显示,当时的西南官话仍存有入声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杨时逢、赵元任等组织调查了川、黔、湘、鄂的汉语方言,并撰写出《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云方言调查报告》《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和《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不仅武汉、成都的入声调已归阳平,连同昆明、贵阳、桂林等,西南官话近五分之四的方言点的入声均已归读阳平调。
入声读阳平在西南官话中的演变,是非常晚近(20世纪及其以后)且为短时期内的共时语音演变现象,有些方言点仍处于这一演变进程中。
西南官话中最大片区的使用人口约为1亿。其语音系统在官话中也是最简单的,除了浊音清化、从g k h / z c s中分化出 j q x、-m韵尾派入-n或-ng、无尖团对立等官话的共同特点外,西南官话有不分平、翘舌音(有的地区仅将中古汉语发音为zi-、ci-、si-的入声字读作翘舌;也有极少数地区如北京话般严格区分平翘舌音),还有不分fu和hu(甚至f与hu颠倒),部分不分n和l(大多有n、l对立),同时不分ing和in、eng和en(b、p、m、f后的eng读ong)。
多数入声字派入阳平,分类简单,不似北京官话的入派三声复杂而混乱,但是有的片保留入声(但多为特殊调值,并无塞音韵尾)或者派入其他调类。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川东话有很多粤方言独有的读字法,如“解”、“六”等数百字),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西南官话古入声未发生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主要混入阳平)。例如四川话中,入声整体混入阳平;岷江小片中整体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塞音韵尾;仁富小片入声整体派入去声;雅棉小片入声整体派入阴平。
在湖广片中,不乏去声分阴阳的次方言,同时也有少部分入声分阴阳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其方言中古全浊入归阳入,其余归阴入。
西南官话声调调值大致可分为10个类型,各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阴平是最高调,阳平是最低调,上声是次高降调,去声是低降升调),即四川话声调类型,主要流行于四川/重庆一带以及毗邻的贵州北部。这种声调类型内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话最具代表性的声调类型。
凡普通话读阴平、上、去,而在西南官话入派阳平的字大多是古入声字(例外字:玉)。
凡不送气的阳平字是古代入声字。多数鼻音韵尾(阳声韵)字都不是古代入声字。
凡ər音节的字不是古代入声字。凡uai、uei韵母的字不是古入声字(例外字:蟀)。
除靴瘸以外的yɛ韵母字是古代入声字。
凡普通话有元音韵尾而西南官话没有的字是古代入声字。
除了西蜀片的乐山话的瘸和德江话的祛白读韵母为io,凡方言中的io韵母字都是古代入声字。
①以川黔片-重庆话为例
②以湖广片-武汉话为例
③以桂柳片-桂林话为例
韵母共35个。
说明:
1、ai、ao两韵母(含各呼)的韵尾极其微弱,有脱落趋势。2. ê属旧读,下有儿、而、尔、耳、二等字。
典型的西南官话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四声五调甚至有六调的区域,古入声舒化成渝片等片派入阳平,岷江仁富小片派入去声.根据1939年的民国调查西南官话有单独的入声调.则也认定为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四声典型的调值如下(以四川话为例):阴平55 、阳平212、上声53、去声214、入声21.舒化后出现 阴平55 、阳平211、上声53、去声213、入声211. 或 阴平55 、阳平212、上声53、去声213、入声211.
从建国后逐渐出现入声被归阳平学术专家占据言论上风。李荣发表在《方言》1985年第1期的《官话方言的分区》里说得很明白,也很直接。他说:“讨论方言分区,根据五十年代方言普查的结果,和以前的研究,新近的调查。方言普查分省区安排工作。调查以市、县或相当于县的行政区为单位,每一单位为一个调查点(以市、县人民委员会所在地的方言为调查对象)。市、县人民委员会在一地以一个调查点论。要是调查点加密,分区的准确性就可以提高。”
延伸
西南官话中最大的一片(成渝小片)的使用人口约1亿。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比较,西南官话以成渝小片(西南官话中使用地域人口最广)为代表举列:
1.无后鼻音 ing,eng 音,普通话eng结尾的字分别并了到en 和ong中.存在的后鼻音: ong ung ang iong iang uang uong。
2. 声母保留 ng-,区别n- l- (部分地区无n)。
3. 大部分地区声母无翘舌,只有 z c s 保留 [z] [c] [s] 的浊声(有人说是浊擦声) 比如: 侧[z]e 有些标记成 tse. 西南官话的 r 音大部分读的也是[z](湖北部分区域是[ŋ]或零声母)但是r在结尾的时候读的是l(舌顶口腔顶部不卷舌)。
4. -m -n 尾并未完全在西南官话中合并.部分字依然感觉的到-m 结尾。比如:痕hen 感gam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7亿,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区川黔片和西蜀片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5亿。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广西北部、陕西省南部、河南信阳也有一些乡镇存在西南官话,另在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安徽存在方言岛。邻近云南的缅甸果敢、佤邦、泰北也有人使用西南官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87版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成渝、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东南、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其中音韵现象复杂的灌赤片又分为岷江、仁富、雅棉、丽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为姚理、保潞两个小片、昆贵片。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90版,西南官话可以分为川黔、湖广、川西、云南、桂柳6片。其中,川黔片分为成渝、陕南、黔中3小片;西蜀片分为岷赤、雅甘、江贡3小片;川西片分为康藏、凉山2小片。云南片分为滇中、滇西、滇南3小片;桂柳片分为湘南、黔南、桂北、桂南4小片;湖广片分为鄂北、鄂中、湘西、湘北、怀玉、黔东、黎靖7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话分为6片22小片,片数减少,小片增加。
西南官话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陕西、江西等9个省市,下分6个片22个小片,544个县市区,使用人口约2.7亿人,是官话方言里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共141个县市区,使用人口约10000万人。分为三个小片。
1.成渝小片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内部,包括四川省中部东部、重庆市绝大部分、贵州黔西北地区、云南滇东地区,共105个县市区。
四川省:安岳县、巴中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成都市、达州市、大英县、大竹县、德阳市、广安市、广汉市、广元市、 华蓥市、简阳市、剑阁县、江油市、金堂县、开江县、阆中市、乐至县、邻水县、罗江县、绵阳市、绵竹市、南部县、南充市、南江县、蓬安县、蓬溪县、平昌县、平武县、青川县、渠县、三台县、射洪市、遂宁市、通江县、万源市、旺苍县、温江区、武胜县、西充县、宣汉县、盐亭县、仪陇县、营山县、岳池县、中江县、资阳市、资中县、梓潼县。
重庆市:巴南区、北碚区、璧山区、长寿区、城口县、大渡口区、大足区、垫江县、丰都县、奉节县、涪陵区、合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开州区、梁平区、南岸区、南川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荣昌区、沙坪坝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铜梁区、潼南区、万州区、巫山县、巫溪县、武隆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川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渝北区、渝中区、云阳县、忠县。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黄平县、江口县、金沙县、开阳县、六盘水市、 纳雍县、黔西市、石阡县、水城县、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市、万山区、息烽县、修文县、织金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云南省:大关县、威信县、彝良县、永善县、镇雄县。
2.黔中小片
分布于贵阳以西的黔中、黔西北地区,广西还有3个方言点也可画入黔中小片。共20个县市区。
贵州省:安龙县、安顺市、册亨县、长顺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贵阳市、六枝特区、盘州市、平坝区、普安县、普定县、清镇市、晴隆县、望谟县、兴仁市、兴义市、贞丰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
3.陕南小片
包括16个县区。
陕西省:汉台区、南郑区、佛坪县、岚皋县、留坝县、略阳县、勉县、宁强县、城固县、汉阴县、宁陕县、石泉县、镇巴县、镇坪县、紫阳县、西乡县。
共82个县市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人,分为3个小片。
1.岷赤小片
主要分布在岷江中下游地区和赤水河流域,还包括云南省的3个方言点和重庆市的两个方言点,总数为62个县市。
四川省:长宁县、崇州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高县、珙县、古蔺县、合江县、黑水县、洪雅县、犍为县、江安县、筠连县、乐山市、泸县、泸州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茂县、眉山市、沐川县、南溪区、彭山县、彭州市、郫都区、屏山县、蒲江县、青神县、邛崃市、什邡市、双流区、松潘县、汶川县、新津区、兴文县、叙永县、宜宾市、叙州区、荥经县。
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
贵州省:赤水市、德江县、凤冈县、湄潭县、仁怀市、思南县、绥阳县、桐梓县、瓮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习水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余庆县、正安县、遵义市、播州区。
云南省:水富市、绥江县、盐津县。
2.雅甘小片
包括12个县市。
四川省:宝兴县、丹棱县、甘洛县、汉源县、夹江县、芦山县、泸定县、名山区、石棉县、天全县、雅安市、冕宁县。
3.江贡小片
包括8个县市。
四川省:富顺县、井研县、隆昌市、内江市、仁寿县、荣县、威远县、自贡市。
共43个市县,使用人口约600万人。本片分布于四川西部的凉山、甘孜、阿坝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包括攀枝花市的一区两县。分为两个小片。
1.康藏小片
本小片的两南官话主要受藏语或羌语影响,分布于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两州及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包括26个县。
四川省:阿坝县、巴塘县、白玉县、丹巴县、道孚县、稻城县、得荣县、德格县、甘孜县、红原县、金川县、九龙县、康定市、理塘县、理县、炉霍县、马尔康市、木里藏族自治县、壤塘县、若尔盖县、色达县、石渠县、乡城县、小金县、新龙县、雅江县。
2.凉山小片
本小片西南官话受彝语影响,分布于凉山州和攀枝花市,包括17个县市。
四川省:布拖县、德昌县、会东县、会理市、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米易县、宁南县、攀枝花市、普格县、西昌市、喜德县、盐边县、盐源县、越西县、昭觉县。
共118个县市,使用人口约4000万人。分为3个小片。
1.滇中小片
共61个县市。
云南省:安宁市、呈贡区、澄江市、楚雄市、大理市、大姚县、峨山彝族自治县、富民县、富源县、华宁县、华坪县、会泽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川区、晋宁县、景洪市、昆明市、泸西县、鲁甸县、陆良县、禄丰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罗平县、马龙县、勐海县、勐腊县、弥渡县、弥勒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牟定县、南华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巧家县、曲靖市、师宗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双柏县、普洱市、嵩明县、通海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武定县、祥云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宣威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姚安县、宜良县、易门县、永平县、永仁县、永胜县、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谋县、沾益县、昭通市。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2.滇西小片
总计37个县市。
云南省:保山市、宾川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昌宁县、德钦县、洱源县、凤庆县、福贡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鹤庆县、剑川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梁河县、临沧市、龙陵县、陇川县、泸水市、芒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瑞丽市、施甸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腾冲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盈江县、永德县、云龙县、云县、镇康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3.滇南小片
总计20个县市。
云南省:富宁县、个旧市、广南县、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县、建水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开远市、绿春县、麻栗坡县、马关县、蒙自市、屏边苗族自治县、丘北县、石屏县、文山市、西畴县、砚山县、元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
共85个县市,使用人口约5250万人。可分成8个小片。
1.鄂北小片
共10个县市。
湖北省:十堰市、襄阳市、丹江口市、房县、谷城县、老河口市、南漳县、随州市、随县、枣阳市。
2.鄂西小片
共5个县市。
湖北省: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陕西省:白河县、平利县。
3.鄂中小片
共33个县市。
湖北省:巴东县、保康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当阳市、恩施市、建始县、江陵县、荆门市、荆州市、来凤县、利川市、潜江市、沙洋县、松滋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咸丰县、兴山县、宣恩县、宜昌市、宜城市、宜都市、远安县、枝江市、钟祥市、秭归县、汉川市、京山县、天门市、武汉市、仙桃市;
湖南省:龙山县、桑植县、张家界市。
4.湘北小片
共12个县市。
湖南省:常德市、慈利县、汉寿县、津市市、澧县、临澧县、石门县、桃源县;
湖北省:鹤峰县、石首市、公安县、洪湖市。
5.湘西小片
共8个县市。
湖南省:保靖县、凤凰县、古丈县、花垣县、吉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永顺县、沅陵县;
另:邵阳市区、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和新宁县话虽属湘语,但接近西南官话。
6.怀玉小片
共6个县市。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洪江市;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
7.黔东小片
共10个县。
贵州省:岑巩县、从江县、剑河县、锦屏县、榕江县、施秉县、三穗县、台江县、天柱县、镇远县。
8.黎靖小片共3个县。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黎平县。
共75个县市,1镇,使用人口约3007万人。可以分为3个小片。
1.湘南小片
共14个县市,1镇。
湖南省:郴州市、道县、东安县、桂阳县、嘉禾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蓝山县、临武县、宁远县、双牌县、新田县、宜章县、永州市;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
2.桂北小片共46个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百色市、宾阳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德保县、东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桂林市、合山市、河池市、贺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靖西市、来宾市、荔浦县、临桂区、灵川县、柳城县、柳江县、柳州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鹿寨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马山县、那坡县、南丹县、平果市、平乐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上林县、田东县、田林县、田阳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阳朔县、宜州区、永福县、昭平县、钟山县。
3.黔南小片
共15个县市。
贵州省:丹寨县、都匀市、独山县、福泉市、贵定县、惠水县、凯里市、雷山县、荔波县、龙里县、罗甸县、麻江县、平塘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
西南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分界线是:淮河上游-桐柏山-南阳/驻马店市界-牛头店-镇坪北-重庆陕西省界-正阳西南-花里-岚皋北-洞河-紫阳东-汉王-汉阴西-木王-镇安北-石瓮-柞水东-营盘-广货街-佛坪西北-金水东-西乡北-城固东-凤县南-勉县北-略阳东北-陕西甘肃省界-阳平关-甘肃文县碧口镇以北-高川-五里坝-杨家河-大通江与陕西省界交叉处-陕西四川省界-四川甘肃省界。
《中国语言地图集》把陕南的西南官话全部归入西南官话。但陕南东、西两片西南官话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安康地区的西南官话与西南官话鄂北小片相似且有共同的历史来源,西部汉中地区的西南官话与西南官话成都片相似且有共同的历史来源。依照方言特点和历史来源,陕南东、西两片西南官话宜分别归属西南官话武天片和成渝片。
汉阴话:汉阴话属于西南官话区,位于南北方言过渡带,处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三大官话区交界处,具有明显的方言融合特征,汉阴人的移民主体为湖南人,其次是湖北人、河南人、广东人等,因此在发音和词汇方面,有大量的湘语词汇和部分粤语词汇,相对于邻县石泉县,汉阴县受四川影响较石泉县小,反之受湖北湖南影响较大,因此汉阴话属于西南官话哪个片的问题很有争议。
关于汉阴话,有三四种说法,分两派,一派认为汉阴话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一派认为汉阴话属于西南官话,但这一关于汉阴话属于哪一片有争议,主流认为汉阴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但是由于汉阴话和石泉话有明显区别(在方言词汇和调值上,词汇上和湖南湖北交界的荆州常德方言类似),石泉话是典型的成渝小片,而汉阴话受湖北湖南影响较大,所以有人认为汉阴话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或者常鹤片,直到新版方言集出版尚未有定论。
虽然说西南官话被公认为全国方言较为强势的地区,但事实上由于“推广普通话”政策,西南官话的生存环境正受到普通话的强烈冲击,有学者认为长期以往,西南官话长远甚至有完全被普通话取代的可能。
一方面,以成都贵阳为首的西南大城市城区方言大有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由于推广普通话,大城市10后小孩很多已经不会讲本地方言;加上很多80后和90后年轻家长对方言的消极态度,从而导致成都贵阳等大城市方言的逐渐式微。除此以外,昆明市区的方言状况也不容乐观,但由于使用人数偏少,因此贵阳和昆明比成都和重庆市区方言状况更糟糕,也大有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
另一方面,西南官话外围地区的方言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①陕西汉中主体方言原先本来属于西南官话,但由于属于陕西省,与西安联系更密切,再加上西安普通话普及率比川渝地区高,被普通话和中原官话大量替换;如今在汉中,西南官话逐步沦落为小众方言,汉中年轻人里面如今会讲西南官话的大幅度减少,更多的都是讲中原官话和普通话。未来20年内,西南官话很有可能会在汉中被完全边缘化。
②广西桂柳话也属于西南官话,十年前都还是广西最强势的方言,但由于受到首府南宁和强制推普的影响,也逐渐步入南宁白话的后尘,被普通话大量取代。
③湖北武汉话也属于西南官话,但由于政治地位的原因,逐步被普通话代替;西南官话湖广片的鄂北小片也正逐步被中原官话同化甚至取代
④湖北宜昌话也属于西南官话,但由于受到武汉的影响,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尤其明显。
⑤湘西怀化也说西南官话,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逐步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