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庄清夏图

更新时间:2022-01-17 14:08

《湖庄清夏图》是北宋画家赵令穰创作的一幅长卷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画作内容

《湖庄清夏图》长卷、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161.3厘米,卷末自识“元符庚辰大年笔”。

《湖庄清夏图》描绘了夏季湖的平远景色。开卷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接接着一座小桥横跨水上,湖中莲叶田田,群鸭游;岸上绿树成的,远处烟水迷蒙;路转溪头,又见绿树环抱中,数间村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显,更增加悠然的灵动气氛,充满幻梦般的诗意。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形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呼应,左下角有明代早期收藏印。

创作背景

在北宋,由于隐士、僧人、部分宋朝宗室贵族都有着隐逸的思想,他们中的部分山水画家更是身体力行,力图在画面上表现出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五代时期不同,由于全国统一,北宋国力虽弱但相对平稳,即便隐居也很少在大山之中,而是多处于城郊;像赵令穰这样的宗室更难以游历名山大川,只能“朝陵一番回”,在诗作中反映的也多是城郊的隐居生活,因此产生了《湖庄清夏图》这类表现城郊景致的江湖小景。

艺术鉴赏

意境

此图绘江湖平远小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池塘荷叶点点,堤坡绿树成萌,境界幽美恬静。远处林渚在层层烟雾笼罩下,时隐时显,富有滋润迷濛感,也增添了景色的空间深度。幽静的环境,郁葱的山川,清润的大气,深远的空间,组成一幅光影交辉、变幻无穷、如梦如诗的优美意境,犹如一曲宛转清丽的抒情交响乐。

构图

作品在构图上也颇有特色,斜造的江水,斜向布列的物象构成了斜角线的构图,加强了远近的空间深度,也使自然山水由全景式向特写式转变。这一构图方式在北宋末逐渐普及,成为南宋马夏一派半边山水的前驱。

技法

画家在技法上继承惠崇传统,善用湿笔,树叶、柳枝均用笔点描而成,深浅相间,富有光彩感。坡石勾和水墨渲染溶成一体,起伏转折,富于立体感。用笔质朴,墨色融和,形成自然、朴实,细谨、虚和的格调,在北宋山水画风中是独具一格的。

名家点评

美术史论家毛建波:这种梦幻般的景象,既没有关仝、范宽一派的峻岭叠嶂,也没有李成一派的枯木寒林,而是平淡自然、宁静宜人的湖天渺茫之景、体现着国家追求自然美的理想,以一种青丽润泽的笔墨诗化景物,留下令人难忘的意境。(《中国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中国艺术评论家水天中:《湖庄清夏图》是现存的赵令穰的代表作,描绘夏季雨云低垂的湖畔景色,莲叶田田,柳绿草青,舍外浓荫下静无一人,只有鸭群在湖中嬉戏,颇得盛夏骤雨初歇时湖上寂静清凉的意趣。但湖上莲叶、岸边苔点笔法呆板少变化,岸上树干作等距排列,是美中不足之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后世影响

《湖庄清夏图》画风工致,笔墨柔润,表现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画面所呈现的深远和平远基调,开创了新的画风。

历史传承

《湖庄清夏图》左下角有明代早期收藏印,明代末年董其昌也收藏过,后入清内廷为乾隆所藏,现代曾为画家黄君壁所藏,携台后流入美国。

作者简介

赵令穰,生卒年不详。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崇信军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