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21:29
宋、元时曾建有“湖心寺”,明弘治年间寺毁。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知府孙孟寻遗址建亭,名“振鹭亭”。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屡经修葺,增扩此岛,上植桃柳,改亭额曰“清喜阁”,时人始称“湖心亭”。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此,御书“静观万类”四字,并赐额“天然图画”。
清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总督李卫疏治西湖,重加增葺,《西湖新志》卷一记载“湖心亭居全湖中心,绕亭之外皆水,环水之外皆山,所谓太虚一点者,实居全湖之胜”,遂以“湖心平眺”之名列入西湖十八景之一。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夜游湖心亭,御书“光澈中边”的匾额。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杭州沦陷时,喜清阁楼屋旧址改建为财神殿。
2005年9月,湖心亭经过整修恢复了清钱塘十景之一的“湖心平眺”景观。
2009年2月,湖心亭“太虚一点”阁顶将从南北朝向改成东西朝向,以还原其本来面貌。
湖心亭内清代的院落空间范围和格局基本保存,整个院落坐西朝东,东南面建有临湖的观景亭轩,南面立有“虫二”太湖石碑一块,寓意“风月无边”。
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琉瓦,翘角滴翠,整个亭子构造精巧,气势宏伟。柱子上有几副对联,分别为:“亭立湖心四面湖光供啸咏,湖增亭色三层亭影仰巍峨”“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湖心亭造型精美,别具一格,亭角雕龙饰凤,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才能。
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式,额枋之间的栏板上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所题“湖心亭”三字。因牌坊所处位置特别,立于空旷平台又面向湖上,上岛游人便常将其视作湖心亭之门户。
穿过牌坊,在全岛中心位置有一座木结构二层小楼,名为“喜清阁”,方形平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建筑建造精美,色彩鲜艳,翘角飞檐,气势恢宏。一层有匾额题“蓬莱宫”,两边挂楹联“一片清光浮水面,十分明月到湖心”。
喜清阁向前数步便是“振鹭亭”,此亭为延用旧时建筑名称的滨水观景建筑,由两个方形攒尖顶敞亭套接而成。
岛南侧还有“虫二”太湖石碑一块,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夜游西湖至湖心亭,见美景当前,雅兴大作,挥毫写下“虫二”二字,随行大臣均不解其意,却被树影下一秀才以“風(风)月无边”一语道破。“虫二”典故遂传为含蓄赞叹湖心亭景致的一段佳话。
湖心亭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成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湖心平眺”,景观的审美主体主要围绕白天观赏时水中亭岛给人的仙境缥缈审美感受,以及夜晚游赏时空旷平静的夜晚和湖面引发的心性净化升华。
2021年10月,第二场湖上雅集——“宋人四艺·香花礼赞”在湖心亭圆满收官。本次雅集将茶文化、香文化、传统美学文化以及声乐文化融为一体,并以游岛的形式分“茶之味、香之美、花之灵、画之艺”四个板块一一呈现。
2024年7月,随着“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拉开帷幕,湖心亭在3D投影技术的助力下,百年湖心亭建筑上变幻出丝竹雅乐、元宝茶、茶客剪影等精彩的茶楼元素。
2024年9月,豆神教育携手浙江文投集团旗下浙江文化空间发展有限公司在杭州西湖共同举办了“相拥西湖畔—窦神归来·深解湖心亭看雪”文史研学活动。三位老师泛舟至西湖的湖心亭岛,通过抖音直播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了湖心亭岛的人文风光。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明清小品文的佳作,全文用159字呈现西湖绝佳的雪夜之景。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公交
可选择在钱塘门外、六公园、少年宫、小车桥、断桥站下乘K4、游2路苏堤站下;乘28、15路玉泉站下;27路、7路岳坟站下,均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