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

更新时间:2024-10-25 08:00

湖羊,是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绵羊属动物。湖羊体格中等,头狭长,鼻梁隆起,多数耳下垂,公、母羊均无角,颈细长,体躯狭长,背腰平直,腹微下垂,尾扁圆,尾尖上翘,四肢偏细而高;被毛全白,腹毛粗、稀而短,体质结实。

基本介绍

湖羊是中国特有的羔皮用绵羊品种,主要产于浙江嘉兴和太湖地区。毛白,无角,头长,耳大下垂。颈、躯干、四肢细长,脂尾多呈圆形。成年公羊体重40—50公斤,母羊35—45公斤。耐热,耐湿,惯舍饲。成熟早,肉质好。母羊终年发情,繁殖力高。以羔皮轻柔,花案美观著称。

形态特征

湖羊体格中等,公、母均无角,头狭长,鼻梁隆起,多数耳大下垂,颈细长,体躯狭长,背腰平直,腹微下垂,尾扁圆,尾尖上翘,四肢偏细而高。被毛全白,腹毛粗、稀而短,体质结实。

历史渊源

湖羊作为珍贵的羔皮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浙江饲养湖羊始于公元1126年。湖羊的形成是早期北方移民携带蒙古羊南下, 在南方缺乏天然牧场的条件下,改放牧为圈养。当地主产蚕桑,居民饲养的羊就是利用青草辅以桑叶的办法进行舍饲。在终年舍饲的环境下,经过多年人工选育,羊只逐渐适应了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蒙古羊在太湖周围的杭嘉湖一带定居下来, 形成今日的湖羊品种。

生活习性

叫声求食

湖羊的长期舍饲形成了“草来张口,无草则叫”的习性。在无外界因子干扰下,听到全群羊发出“咩咩”的叫声,大多因饥饿引起,应及时喂草。

喜夜食草

夜间安静、干扰少,食草量大(约占日需草量的2/3)。长期养湖羊的农民总结出“白天缺草羊要叫、晚上缺草不长膘”的经验。

母性较强

产羔母羊不仅喜爱亲生小羊,而且喜欢非亲生之羔羊,尤其是丧子后的母羊神态不安,如遇其他羊分娩时,站立一旁静观,待小羔落地就会上前嗅闻并添干身上粘液,让羔吮乳。这种特性有利于需羔羊寄养时寻找“保姆”。

性喜安静

湖羊喜欢安静,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母羊,如遇突然噪音则易引起流产和影响健康。喜欢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怕湿、怕蚊蝇,故羊舍应清洁、干燥,卫生,防止蚊蝇侵扰。湖羊怕光,尤其是怕强烈的阳光。因此,饲养湖羊应具有较暗的生活环境。

生产繁殖

湖羊的繁殖季节一般安排在春季4-5月配种,秋季9-10月产羔,一年二胎。但一部分羊也可适当调整繁殖季节,安排在9-11月配种,次年2-4月产羔,以实现“二年三胎”。但秋配春产的羊不宜留种,只准用于肉羊生产。

品种特性

生产性能

湖羊羔皮(小湖羊皮):为出生当天所剥的羔皮,毛色洁白,具有扑而不散的波浪花和片花及其他花纹,光泽好,皮板轻薄而致密。

袍羔皮:为三月龄左右羔羊所宰剥的毛皮。毛股长5-6厘米,花纹松散,皮板轻薄。

老羊皮:成年羊屠宰后所剥下的湖羊皮,适合制革。

产肉性能

羔羊生长发育快,三月龄断奶体重公羔25公斤以上,母羔22公斤以上。成年羊体重公羊65公斤以上,母羊40公斤以上。屠宰后净肉率38%左右。

繁殖特性

湖羊性成熟早,生长快,常年发情和配种,繁殖率很高。除初产外,每胎多在2只以上,高的可达6~8只,平均产羔率为228.92%。

泌乳性能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日产乳1公斤以上。

被毛类型

1.棉毛型:由细毛和两型毛组成,死毛含量少

2.沙毛型:干死毛多,毛粗而短,不能形成毛辫

3.中间型:介于二者之间

产毛性能

湖羊毛属异质毛,每年春、秋两季剪毛,公羊1.25~2公斤,成年母羊2公斤,被毛中干死毛较少,平均细度44支,净毛率60%以上,适宜织地毯和粗呢绒。羔羊生后1~2天内宰杀剥制、加工的羔皮(小湖羊皮)质量最优,毛纤维束弯曲呈水波纹花案,弹性强,洁白美观,是制作皮衣的优质原料,誉为软宝石而驰名中外。

增产技术

应用优良种羊,强化种公羊管理。引进体型大,生长发育快的良种公羊,经常串换种公羊,以避免近亲繁殖。调整湖羊产羔季节,缩短饲养周期,围绕肥羊生产,可推行2种繁殖制度:一是在4月下旬至5月初配种,9月底10月初产羔;二是10月至11月配种,翌年3月至4月产羔,入冬后体重可达37-40kg开始销售,使饲养期缩短了2-3个月。实行一母哺双羔,增加留羔和肥羔数量。

湖羊性成熟早,3-4月龄羔羊就有性行为表现,5-6月龄达性成熟,初配年龄为8-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为16-18天,配种适期为发情后12-24小时,如采用二次配种,则母羊发情后6-8小时配种1次,间隔8-10小时后再配1次;怀孕期平均为150天,湖羊四季均可配种繁殖,实行2年3胎的湖羊配种、产羔安排为:第1胎4-5月配种、9-10月产羔,留种或作肥羔;第2胎2-3月配种、7-8月产羔,全部屠宰剥取羔皮;第3胎9-10月配种,翌年2-3月产羔,生产肥羔、年底出售。

饲养方式

舍饲是湖羊的基本饲养方式,羊舍应选择坐北朝南,偏东10-15度,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种公羊每只占地1.5-2.0平方米,妊娠或哺乳母羊每只为1.2-1.6平方米,后备公、母羊每只0.5-0.6平方米。湖羊饲养区潮湿多雨,夏季炎热,因此要做好防暑防潮,实行公、母、羔羊分栏饲养,防止早配、滥配,应分群、分栏饲养,湖羊喜干燥、厌潮湿,俗话说:“羊脚湿一天,白养三天”。应推广离地平养、用毛竹编制垫床或漏空水泥板。

饲养技术

湖羊饲料以草料为主,合理搭配精粗料,青干草、枯桑叶、野草、种植牧草(黑麦草白三叶、美洲狼尾草等)、稻草、玉米秆等都是湖羊好饲料,对种公羊、怀孕、哺乳、羔羊等都要适当喂给精粗料,每天100-250g不等。羊只是否吃饱,可听羊叫声,安静不叫则为吃饱者。喂料要定时定量,饲喂时间按喂餐数而定,喂2次可按排上午8-9时和下午6-7时。湖羊有夜食性,傍晚这次草必须放足,以满足其需要。饲料要进行合理调制,不喂带霜、雨草,泥沙要洗净,摊晾干后再喂,甘薯藤、玉米秆、稻草等需切成6-8厘米以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且甘薯藤不能长期多喂,应与其他料轮喂或混喂。推广秸秆氨化养羊,提高其营养价值,精粗料以稻谷糠、麸皮、菜粕等为主,饮水清洁,供应充足。食盐能增进食欲,有利消化,一般每天每只应喂盐10-15g,可拌入混合料或饮水中喂给。

饲养管理要点

湖羊饲养管理有口诀如下:要使湖羊养得好,精心饲管很重要。湖羊懦弱胆子小,切莫惊吓受干扰,羊棚要选安静处,朝南通风保干燥。湖羊爱吃百样草,不喂露水带霜草,烂泥沙土要洗掉,新鲜清洁要记牢,白天喂草一二次,晚上一餐要喂饱,白天缺草羊要叫,晚间缺草不长膘,饮水常换保清洁。适量补喂添加剂,种草养羊计划好,越冬饲料储备早,秸秆氨化加青贮,饲料多样营养好。体弱哺乳种公羊,适当补喂精饲料,出售菜羊早安排,后期育肥要抓牢。怀孕母羊分开养,防止流胎保产羔。公母幼羊分栏养,避免早配产劣羔。近亲繁殖危害大,不忘串换种公羊。提倡一母带双羔,春配秋产多留羔,秋配春产冬出栏,选种出售安排好。勤垫栏草勤打扫,离地平养办法巧,环境清洁疾病少,夏季防暑避蚊蝇,冬季保暖防寒潮。春秋二季抓防疫,二次驱虫定期搞。每年春秋剪羊毛,结合修蹄莫忘掉。饲养管理搞得好,羊群健壮又长膘。

疾病防治

肝片吸虫病

肝片形吸虫病的病原体是吸血纲的片形科吸虫,叫做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两种,在湖州、嘉兴一带大多为肝片形吸虫。形状如树叶状,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中,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1)临床症状

肝片吸虫病急性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慢性可能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冬季和初春最为严重。

急性肝片吸虫病发展迅速,可能使家畜突然倒毙,病羊精神沉郁,体温时常升高,食欲消失,偶有腹泻现象,而后迅速贫血、红血球减少、血色素显著下降、粘膜苍白,有的病羊在一至五天内死亡。

慢性肝片吸虫病病程长而慢,几个月后贫血加重,粘膜苍白,食欲下降,眼脸、下颚、胸下及腹下有水肿,以后显著消瘦、消化机能障碍、卡他性肠炎,被毛粗乱、无光泽、变脆、干枯易断、易脱落。后期水肿加重不能自立,并形成胸水腹水,有的病羊逐渐消瘦变成恶病质而死亡,孕畜会发生流产、出死胎或者生产出严重体弱的羔羊。

(2)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粪便检查、病理剖检,以及流行病学的分析,进行综合诊断。

(3)病理剖检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肝脏。急性型可见急性肝炎、肝肿大、出血等病灶,其中有长达2-5毫米的暗红色索状物,质软,挤压切面时,有粘稠污黄色液体流出,其中杂有尚未成熟的幼龄虫体。腹腔内有血色的液体和有腹膜炎病变。

慢性病例:主要呈现慢性增生性肝炎。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纯园,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内壁粗糙而坚实,内含大量血性粘液和虫体以及黑褐色成粒状或块状的磷酸盐结石

(4)防治

硫双二氯酚、每只羊80-100毫克/千克一次口服。

②抗蠕敏,每只羊羊20毫克/千克,口服对成虫有良效,但对童虫效果较差。

③硝氯酚(拜耳9015),每只羊羊4-6毫克/千克,一次口服。

④综合预防措施:驱虫,粪便无害化处理,饲草和饮水要注意清洁卫生。

腐蹄病

(1)症状

湖羊多见的慢性病,因长期舍饲浸渍,使蹄部局部组织发病、坏死、化脓,严重时病变向深部组织扩散,不能行走,常呈跪地采食。

(2)治疗方法

①清洗病蹄后,用1%高锰酸钾、3%来苏尔或双氧水冲洗,然后撒布消炎粉;也可清洗病蹄后,用碘酒棉花填入腐蹄中,隔2天换一次,有治疗效果。

②综合措施:勤换垫草或离地平养,可保羊蹄干燥。做到春秋二季修蹄,一旦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羊黑快疫

病原体为腐败梭菌,主要侵袭一岁湖羊,时常侵袭营养良好的羊只,发病后治疗效果较差。可注射“羊黑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羊卒死”四联苗预防。

(1)临床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离群静卧,磨牙,呼吸困难,天然孔有红色渗出物,头、喉、舌等部粘膜肿胀,呈红蓝色,口腔流出带血泡沫,有时发生血色下痢,常有不安、兴奋、突跃式的运动及其他神经症状。

(2)病理剖检:皮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水肿,真胃与十二指肠粘膜下水肿、出血,并有大小隆起的红色或蓝色的出血斑,并以幽门部为多。体表可视粘膜发绀、红肿,口有血色泡沫,腹部鼓气。肝脏肿大,色浅如已烫过的样子,脾不肿大。肾脏实质变性,有时有出血点。心包腔有淡浆液,胸腹腔有红色液体,心肌色变淡黄色或灰色,似煮过的样子。

(3)治疗:迅速发病者不及治疗,稍慢经过时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治疗。

(4)预防: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四联苗1次(羊炭疽、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还必须实行综合性的兽医卫生措施。

羊虱

用1%的敌百虫或杀灭菊脂在羊的背部条状涂擦,隔三天再涂一次,但每次都不能涂满全身。

五号病

注射“五号病”疫苗预防,一旦发病后,病畜及同群畜全部扑杀处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