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曲

更新时间:2023-08-30 23:10

《湘江曲》是唐代诗人张籍宦游湖南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句语浅情深、看似平常却奇崛。诗的第一句点明空间的辽阔;第二句点明时间的幽静;后两句写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这首诗极富民歌风味,在平淡中融曲折,在清浅中寄至味。

作品原文

湘江曲

湘水无潮秋水阔1,湘中月落行人发2。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3茫茫鹧鸪飞4。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诗句译文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名家点评

唐·姚合赠张籍》:“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

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清·田雯《古欢堂集》:“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秘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