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0 11:36
湘阴藠头,湖南省湘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湘阴藠头,产品外观颗粒完整,大小均匀,不得有霉斑白膜;藠头呈白色或黄白色,表面有光泽;具有该品种应有气味与滋味,无异味,咸、甜、酸味适度;组织紧密、肉质脆嫩,表面无外膜及脱皮现象,汤汁清晰、不混浊;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理化指标:盐渍藠头:固形物含量≥80%,食盐(以氯化钠计)12%至18%,总酸度3.6±0.3。甜酸藠头:固形物含量≥60%,食盐(以氯化钠计)1.2%至3.8%,总酸度6至10,总糖度(以蔗糖计)≥11%。
湘阴藠头产自湖南省湘阴县,湘阴县土地资源构成可概括为“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和岗地为主。湘阴县平原面积702.11平方公里,低山21.4平方公里,岗地200.9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57.06平方公里。
湘阴县土壤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土地适种性广。湘阴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长,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热季节,年平均气温为17℃,全年无霜期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时,年均降雨量1392.62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适宜种植藠头。
藠头在湘阴有近千年栽培史,是湘阴一项传统产业。
据《湘阴县志》记载,湘阴县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开始选育食藠、腌制泡菜。
20世纪70年代,湘阴藠头对日本出口。
2000年,为规范不断发展的藠头产业,湘阴县成立了酱业协会,由县财办(商务局)牵头、农业局、乡镇企业局、部分规模藠头企业参加。
2004年4月起,湘阴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业、乡镇企业、工商、税务、质检及大型企业参加的藠头收购领导小组,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引导13个乡镇建立藠头生产基地。
2002年,湘阴县藠头加工厂有56家,全年加工藠头1.8万吨,创汇1200万美元。
2007年,湘阴藠头年出口2万吨,占日本市场的30%以上份额,极少部分销往韩国和香港。湘阴全县有10万亩左右土地进行藠头轮种,常年基本保持种植面积5万余亩。生产藠头的企业多达7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8家,全行业从业人员上万人。
2006年01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阴藠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湘阴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湘政函【2005】2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湘阴县三唐镇、白泥湖乡、东塘镇、石塘乡、六塘乡、袁家铺镇、长康乡、玉华乡、静河乡、界头铺镇、樟树镇、青潭乡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长柄藠,俗称“白鸡腿”。
海拔在50米至100米之间,地势平缓,可耕种土地坡度均在10°至20°,土壤pH值在6.0至7.2之间适宜种植的区域。
选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长柄藠。
播种:8月底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但以9月份播种为宜,采用条播方式。大个型种苗每667米(亩)用种量230千克;中个型种苗每667米(亩)用种苗200千克;小个型种苗每667米(亩)用种量180千克。
定植:行距25厘米至28厘米,株距12厘米至13厘米。
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米(亩)撒土杂肥1000千克至1200千克,深施碳酸氢铵30千克至35千克,沟施磷肥40千克至50千克或沟施含硫的高养分复合肥40千克。冬至前10天左右及时追施腊肥,每667米(亩)采用腐熟的人畜粪1000千克兑水浇施。3月上旬,藠头进入旺盛生长期和鳞茎形成期,需追施鳞茎发育肥,每667米(亩)施腐熟的人畜粪1000千克至1200千克或撒施尿素5口港至8千克及草木灰30千克。
作加工用的藠头采收期为6月8日至18日,采收时,藠头从地里掘出后,先拆蔸刈删枯叶和修剪适量残根,然后按无须不伤肉、柄长2厘米至3厘米、无青头烂个、无机械损伤的全白单心藠头进行整理,及时加工。
盐渍藠头加工工艺流程:鲜藠头验收→清洗→腌制发酵→两切修整→清洗去表皮→浸泡→去皮→浸泡→一次精选→二次精选→漂选→装箱入库。
甜酸藠头加工工艺流程:鲜藠头→预检→清洗→腌制→两切→清洗→去皮→浸泡→去皮→分级→一次精选→脱盐→第一次灭菌→二次精选→漂选→配液→灌装→封口→第二次灭菌→灯检→X光异物检测→装箱入库。
贮存环境应阴凉、干燥、清洁、卫生,有防鼠、防潮设施,不应与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货物一起贮存。产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防重压、堆码高度不超过2米。
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岳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