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桥墓群

更新时间:2023-02-20 16:13

藤桥墓群,为三亚伊斯兰教徒古墓群,地处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东溪村1千米番岭坡海滩。

历史沿革

1987年,海棠湾镇东溪村的三名村民承包了海边一片荒地种植海防林,他们在用推土机清除沙丘地里的杂草时,发现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珊瑚石,再仔细看时发现有阿拉伯文。于是将情况向文物部门汇报。至此,藤桥墓群重现世人面前。通过考证,确认该墓群是唐末时期穆斯林商人的墓葬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藤桥墓群的时代跨度较大,早期坟茔的上限可为唐代,而晚期坟茔则至元代。此遗迹的发现,跟中国的史籍记载以及古代波斯、阿拉伯人称雄海道的年代完全吻合。

主要景点

土福湾墓葬群

土福湾墓葬群位于陵水县英州镇土福湾村东500米处的涉海沙滩防风林里。

番岭坡墓葬群

番岭坡墓葬群位于土福湾村西约2000米的低威湾,墓葬就分布在东西长200米、南北宽80米的番岭坡沙滩上。

干教坡墓葬群

干教坡墓葬群位于土福湾村西约1000米的干教坡沙滩上,墓葬南面距海岸约300米。

梅山八人轿墓葬群

梅山八人轿墓葬群位于三亚市西南角的酸梅铺(今梅东、梅西、角头村一带),墓葬就分布在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的沙滩上。

遗址布局

古墓群位于番岭坡海滩沙丘上,其范围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现古墓群占地20.1亩。截止到2013年可看到墓碑的墓尚有42座。古墓均为竖穴土坑墓,上无封土,长1.8—2米,宽0.8—1米,深1.2米,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墓碑上刻圆月、卷云、花朵、生命树等图案。碑文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阳刻,内容大致为墓主姓名、死亡日期,或阿拉伯经文。其墓和墓碑均用海边的珊瑚石制作堆砌,相对集中,排列有序,没有葬具和随葬品,遗体安葬在沙滩上的坑道里,头朝西北(或北),脚向东南(或南),侧身屈膝,面朝西,朝向伊斯兰教徒的西方天国,是典型的伊斯兰教葬俗。墓葬无封土,只立珊瑚石碑作墓穴标志,碑首有玉圭、双峰、山字等形状,高36—60厘米,宽35—58厘米。这片墓群不同于中国广州、泉州、杭州、杨州等地的穆斯林墓葬,而近同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的一些穆斯林葬俗,带有其早期墓葬的特色,是典型的海洋文化艺术的代表。

文物价值

古代穆斯林在三亚有着怎样的繁华与落寞,后人不得而知。做为历史的见证,藤桥墓群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其提供的大量可靠的实物证据,不仅能更好的研究和了解古代海南的伊斯兰文化和早期的穆斯林状况,而且对研究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回族历史及古代三亚的商贸史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三亚发现的伊斯兰古墓群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集中,墓碑雕刻精良。由此可见,这里曾经是当时外地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藤桥古墓群接待过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学者和友人,其发现对研究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回族历史及古代三亚商贸史等等均有着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

开发保护

1987年,三亚市政府为保护藤桥墓群这批历史文化遗产,曾立牌告示并拨款购买石柱100条围栏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1990年1月藤桥墓群被公布为三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1月2日,海南省政府将藤桥墓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划定遗址保护范围为20.21亩。

2006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其列入其中。

2012年市政府拨出专款50万元编制《藤桥墓群保护规划》。2012年10月,三亚拨专款41万元作为藤桥墓群保护围栏经费,长约470米,高1.9米的护栏建成后,为藤桥墓群撑起“保护伞”。

历史文化

葬俗

葬俗特殊,墓葬集中,排列有序,都没有葬具和随葬品,遗体安葬在沙滩上的坑道里,头朝西北(或北),脚向东南(或南),侧身屈膝,面向西,表示面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是典型的伊斯兰葬俗。

墓葬形制

墓葬形制简朴独特,都是竖状土坑墓穴,没有封土,只在前后各竖一珊瑚石墓碑作墓穴的标志。据查阅资料,这种形制的穆斯林墓葬只在伊斯兰教的发祥地阿拉伯半岛,阿曼南部海岸佐法尔古城遗址被发现过。这里的伊斯兰教徒古墓群的墓葬形制明显是直接来源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与其他各地伊斯兰教流传地区的穆斯林墓葬相比,保留有早期性因素。

墓碑风格

墓碑碑面朝西北,风格基本一致。这批墓碑大小差异不大,规格一般高36—61厘米,宽35—58厘米,厚10—13厘米,前碑相对于后碑要高大些。在形制、纹饰、碑文书写习惯上又有变化。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藤桥墓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

交通概况

藤桥墓群可乘高速到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