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8 10:42
清代时期,属黔西州永丰里。
民国时期,属黔西县石水乡。
1951年—1992年,属金沙县沙土区。
1992年5月,原沙土区所属源村、普惠、石刘3乡合并为源村乡。
2013年,源村乡撤乡建镇。
2011年末,源村镇辖8个行政村:源村、农庄、普惠、群星、石板、石刘、建国、岩底,下设126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源村。
截至2020年6月,源村镇辖4个社区、5个行政村。
源村镇地形呈阶梯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882米,最高点位于大坡林山顶,海拔1182.6米;最低点位于花滩河、偏岩河交汇处的关岩,海拔760米。
源村镇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源村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偏岩河、干溪河2条,偏岩河从岩底村六角塘流入至乌江上游源石大桥流出共10千米,干溪河从双塘流入至关岩的花滩河流出共11千米。
源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92年夏秋,6—9月未下透雨,导致全乡秋收农作物全部绝收,给人畜饮水造成很大困难,经济损失达3500余万元。
源村镇境内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储量约4亿吨,集中分布于石板、石刘等村;铁矿储量800万吨;锰矿储量1000万吨;硅矿储量2000万吨;方解石储量为500万吨。耕地面积1.83万亩。
2011年末,源村镇总人口3.2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63万人,占50.15%;女性1.62万人,占49.85%。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6.4人。
截至2018年末,源村镇户籍人口为28622人。
2011年,源村镇财政总收入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6%。
2018年,源村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1个。
2011年,源村镇完成农业总产值0.82亿元。
源村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源村镇生产粮食1.15万吨,其中玉米0.38万吨,水稻0.3万吨。经济作物以油菜、玉米、花生、烤烟为主。
源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马、家禽为主。2011年,源村镇生猪年末存栏1.08万头,羊年末存栏0.31万只,牛年末存栏0.43万头,马年末存栏0.06万匹,家禽年末存栏4.97万羽。
源村镇形成以煤炭开采、白酒酿造、石材加工、铸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源村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65亿元。
2011年末,源村镇有商业网点367个,从业人员1200人。
2011年末,源村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0.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6%;各项贷款余额0.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
2011年末,源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0人;小学10所,在校生2434人,专任教师16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80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源村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8个,藏书4000册;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32人。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线电视用户45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8%。
2011年末,源村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34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753人,参合率95.2%。
2011年,源村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1户,人数1243人,支出102.72万元;农村五保供养97人,支出7.5万元;城市医疗救助37人次,支出10.3769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01.94万元。
2011年末,源村镇有邮政代办点1个,征订报纸、期刊500份(册),年邮件收发1200封,年末实现村村通电话,并建有联通和移动基站共16个。
2011年,源村镇境内有金沙至遵义的穿乡三级公路1条,长9千米。2011年,村村通公路70千米。2011年,境内有船62只,其中机动船26只,木船36只。货运量1500吨/年,客运量10000人/次。
明代名袁屯,后因有袁姓居住,遂改为袁村,清末改为源村。
桃源洞位于源村镇荣胜村三木塘村民组的桃花山山腰,当地居民称蝙蝠洞(因洞内蝙蝠多)。洞长4千米,最高处100米,最宽处30多米。洞中有有观音圣母、济公戏嫦娥、雄狮迎宾、仙女散花、嫦娥奔月、孙猴盗蟠桃、老寿星、罗汉晒肚、佛祖诵经、孟姜女哭长城、石林、天书楼顶天花板上古诗、石画、有中文、甲骨文、藏文等文化遗产。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藏于此洞(洞中有坟墓为证)。
相传源村镇绍龙寺是大清“康乾盛世”时期贵州黔西境内三大佛寺(后山翁贡天灵寺、木孔湾子朝阳寺、源村石水绍龙寺)之一。三大佛寺,天灵寺以“方竹”,朝阳寺以“楠木”,绍龙寺以“缅桂”为镇庙之宝,而天灵寺之“方竹”,朝阳寺之“楠木”已化为乌有,只有绍龙寺之“缅桂”仍在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