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8:06
溶媒是一种能溶解气体、固体、液体而成为均匀混合物的一种液体。溶媒也称为溶剂,水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苯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塑料、油漆、人造革、橡胶等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
溶媒是能溶解气体、固体、液体而成为均匀混合物的一种液体。习惯上把气体和固体叫溶质,液体叫溶剂。对于两种液体所组成的溶液,通常把含量较多的组分叫溶剂,少者叫溶质。分为无机溶剂和有机溶剂两大类。水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机溶剂,酒精、汽油、氯仿及丙酮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复合溶媒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媒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媒,非极性分子和弱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往往很小,这些药物可因加入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媒而使其溶解度增加。
溶媒萃取法通常用于去除杂质及分离混合物。它的原理是:欲从溶液中萃取某一成分,利用该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之从一种溶剂转入另一种溶剂,从而使杂质得以去除。
萃取效率的高低是以分配定律为基础的。在恒温恒压下,一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A与B)中的分配浓度之比是一常数,此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可用下式表示:
上层溶剂(A)中溶质的浓度 /下层溶剂(B)中溶质的浓度==常数=K(分配系数)
即:
同理可得:
式中,为被提取物的总质量,g;为原溶液的体积,;为每一次提取所用提取溶液的体积;为提取一次后,被提取物在原溶液中的剩余量;为提取n次后,被提取物在原溶液中的剩余量;n为提取次数;K为被提取物在原溶剂和提取溶剂中的分配系数。
若已知物质在两溶媒内的分配系数,则可以此算出在一定条件下提取多少次最合适。
如脂肪烃、芳香烃、醇、乙二醇及其衍生物、酮、酸、酯等,有机溶媒主要用于溶解油脂等有机活性成分,如一元醇(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高碳支链醇等),常作为农药、树脂、脂肪等的溶剂、稀释剂等;酯类溶媒(代表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其中乙酸丁酯在硝基漆和聚氨酯漆中应用最为广泛;酮类溶媒(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甲戊酮等)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溶剂,由于溶解力强、选择性高、低毒或无毒、性能稳定、腐蚀性小、作业性好、挥发性低、操作损失少、容易回收等特点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广泛用于化妆品、清洗剂、油墨、涂料、黏合剂、自有机合成、医药及农药等行业中。
如水、液氮、液态二氧化碳、湿酸、熔盐等,其中水是最重要的无机溶媒。
天然水中含有泥砂、杂质及细菌等,为适应不同配方产品对对水质的水质要求,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与检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水可分为自来水(原水)、硬水与软水、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四种。
在实酸室内溶解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化学反应通常是在参与反应物混合均匀的条件下容易进行,也就是保持各反应物固有最大的接触面时容易进行。如参与反应的物质互不相容,可根据情况适当的加入惰性溶媒使原料溶解但尽可能不溶解反应生成物。
应注意某些溶媒与溶质不起化学反应,但能生成不甚稳定的加成产物,这就对反应本身有影响,所以要很合适的选择某一惰性溶媒,使反应收到最好的成果是很重要的。
变更溶媒的用量可以调节反应的速度,因为稀释度的增加能减低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机会。在进行反应时,如遇到反应温度超过了许可限度而有不良影响时,则可加入沸点与该反应温度相当的适当溶媒,既可避免上述的困难。
在实验室操作中溶媒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常应用在化合物的分离及用再结晶法精制反应产物等。因此关于溶媒的性质及在不同温度时溶质在溶媒中的溶解度都是需要了解的。
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微量操作时采用溶液,能够以容量法较之以重量法更简便、更迅速的称出所需量的物质。
溶液亦称“溶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所组成的均匀物系,在这物系中的任何部分都具有相同的性质。液态溶液如食盐水和糖水等;固态溶液如铜镍合金等。一般的溶液系指水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又根据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等子或小于该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在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置。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如在20℃时,100克水中可以溶解氯酸钾7.3克,因此,氯酸钾在该温度的溶解度是7.3克/100克水。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而不同。
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其溶解度的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不到溶解度的称为不饱和溶液,超过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通常将较高温度时制备的饱和溶液,在不与纯溶质接触的条件下,缓慢地冷却而得。这种溶液一般是不稳定的,如投入该溶质的晶粒,即会使过量的溶质析出而变成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