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7:51
滇蛙(学名:Nidirana pleuraden)是蛙科、琴蛙属的两栖动物。头略平扁;吻端钝尖;吻棱不显;鼓膜明显;犁骨齿两小团在鼻孔内侧。前肢较为粗短;指端钝圆;掌突3个。后肢较长;蹼明显但不达趾端;外侧蹠间具蹼;关节下瘤及外蹠突小、内蹠突大。头部皮肤较光滑,背侧褶较窄而清晰,自眼后角直达胯部;背部及体侧有较明显的疣粒;颞褶与颌腺在肩基部构成凹痕,有内褶。腹面皮肤一般光滑,少数有小痣粒或者白刺粒;蹠腹面满布小疣粒。生活时背面为橄榄绿色或略带黄色,背面的斑纹变异大,有分散的小黑斑点。
体长55毫米左右,最大的雌蛙可达66毫米。雄蛙体长33毫米时达性成熟,肩腺与婚垫已显;头略平扁,头长、宽几乎相等;吻端钝尖;吻棱不显,颊部稍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吻眼之间或略近吻端,眼间距窄,几乎与上眼脸等宽;鼓膜明显,约与眼间距等宽;犁骨齿两小团在鼻孔内侧。
前肢较为粗短;指端钝圆,指细长,第一、第三指几乎等长,显然长于第二、第四指;关节下瘤明显;掌突3个。后肢较长,前伸时胫跗关节达眼或略超过,左、右跟部相重叠或相遇,胫长等于或略大于体长之半,足长于胫;趾端钝尖,趾细长,第三、第五趾几乎等长,达第四趾远端第二、第三关节下瘤间;蹼明显但不达趾端,外侧3趾的蹼均达第二关节下瘤,第三趾内侧及第一、第二趾的蹼达趾的第一关节下瘤,第五趾外侧有缘膜达蹠基部,外侧蹠间具蹼;关节下瘤及外蹠突小、内蹠突大。
头部皮肤较光滑,背侧褶较窄而清晰,自眼后角直达胯部;背部及体侧有较明显的疣粒;液浸标本白色刺粒颇多,分散在背部、体侧及四肢背面,少数标本腹面也有刺粒,但不十分明显;颞褶与颌腺在肩基部构成凹痕,有内褶。雄蛙体侧肩上方有一个大而扁平的肩腺,大者纵径比手还长。腹面皮肤一般光滑,少数有小痣粒或者白刺粒;蹠腹面满布小疣粒。
生活时背面为橄榄绿色或略带黄色,背面的斑纹变异大,有分散的小黑斑点,一般都在疣粒上,背正中常有或宽或窄的浅色脊纹,在脊线纹两侧的斑点相连成明显的黑纹(云南大理地区标本斑点尤多而密),上唇缘、颞褶、背侧褶有浅黄色线纹;头侧及浅色背侧褶下方棕褐色,体侧深色斑点较多,后肢横纹清晰,腹后缘斑纹不规则。腹面一般为浅绿黄色,无斑纹,而云南大理的19只标本中仅一只没有斑纹,其余的整个腹面都有分散的斑点;丽江、昆明标本都没有斑点。液浸标本灰棕色,黑色斑纹清晰;腹面白色。
雄蛙前肢较粗壮,第一指有灰色婚垫;肩上方具扁平大腺体;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声囊孔长裂形;仅体背侧有雄性线。
卵径1.5-2毫米,连同卵胶膜为4-5毫米;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乳白色。
体型肥壮,头端窄,体宽厚而略扁;尾较细弱,上尾鳍较宽,尾末端钝尖。生活时背面有细密褐色小斑点,浅黄色脊纹从鼻孔之间向后达尾基部;尾肌棕红色,尾鳍浅黄色,均满布褐色云斑。腹面浅黄色无任何班点。液浸标本灰棕色,整个背面及尾部有分散均匀的小斑点;后期蝌蚪多有一条明显的脊线,腹面白色无斑。口较小,唇齿式为Ⅰ∶1+1/2+2∶Ⅰ或Ⅰ∶1+1/1+1∶Ⅱ,第二排上唇齿极短小,第一排下唇齿较短;下唇乳突分成两排,一般都是交错排列,内排数目不多,不超过15枚;口角部副突少,乳突上常有深色斑;角质颌适中。云南丽江蝌蚪后肢长平均18毫米时(第38-41期),头体长32毫米,尾长47毫米。大理的蝌蚪体形显然比丽江的小,下唇乳突两排较明显,其他的特征都极相似。当四肢发育良好时,其全长47毫米,体长19毫米,尾长28.5毫米。
一般生活在海拔1150-2300米的山间洼地、沼泽、长有杂草的水塘或水稻田内;白昼常伏于草丛中鸣叫,有的在水草间仅露出头部,稍受惊扰立即钻入水中,躲藏在水草根部,但一般在水内潜伏时间不长,10分钟左右又浮于水面,如有干扰又潜入水底;夜间鸣叫者多,音量大而粗浊“缸缸(gāng)……”一般以连续4-6声的为多,也有鸣叫1-3声的。
滇蛙的食物成份与食物资源相具有稳定性,主要类群均为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8类。但又存在变异性,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之间的蛙标本胃内的食物成分各类群的比例均不相同。滇蛙对食物具有选择性或取食偏好。栖境的食物资源相与蛙胃内的食物成分不存在相关性。直翅目和同翅目昆虫是滇蛙取食时回避的食物,而对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4个类群具有明显偏好。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四川(屏山、西昌、昭觉、会理、会东、米易、盐边、攀枝花)、云南(龙陵、保山、腾冲、宁痕、弥勒、丽江、大理、洱源、巍山、永仁、楚雄、昆明、安宁、武定、建水、巧家、永善、昭通)、贵州(威宁、水城、赫章、安龙、兴义)。
繁殖期在6-7月,雌蛙产卵600多粒,分多次产出,小卵群黏附在浅水处的水草茎叶上。蝌蚪多在水底游动,以藻类、植物叶片、腐物为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两栖类)——无危(LC)。
滇蛙是云贵高原及四川西南部的主要蛙类资源,能捕食大量害虫,对农作物和牧草及林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还可作为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