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4 09:59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隶属吉林市文化局,是社会科学类民族专题博物馆。
2007年5月,开始动工维修吉林首富王百川宅院,拓为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2009年11月6日,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试开馆,推出了大型展览《吉林满族陈列》。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馆址原是王百川宅院,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是东北地区为数极少、保存完好的典型四合院民居,四合院室内炕灶布局及门窗上的花纹图案都带有吉林满族民居特色。
基本陈列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展出的《吉林满族陈列》具有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征。吉林市是中国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满族及其先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兴盛发展。展览再现了吉林满族的历史,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满族民俗生活史料和文物。清帝称吉林为龙兴之地,展示了清代四位诞生在这里的皇后。
吉林乌拉是明清两代的军事重地,明清均在此建厂造船,清代又组建内河水师,设立八旗演武厅,修建木城,置将军,清朝康熙帝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视察了吉林水师,为抗击沙俄入侵做好准备,吉林八旗兵勇参加了雅克萨之战并取得胜利。乾隆帝也曾在这里的小白山望祭殿祭祖,在松花江岸祭拜松花江神。清政府还在这里设置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位居清四大朝贡基地之首。
《吉林满族陈列》在陈列形式上采用场景复原、沙盘模型、大量珍贵实物、雕塑等辅助展品和多媒体视听等现代手段,使陈列展览形式更趋丰富多样。该展陈列面积1000平方米,展出藏品1100余件,代表性的重要展品有:渤海时期的陶罐、瓦当、汉代的铁镞、金代的铁钟犁、清宫廷的青铜祭江水禽、满族萨满神服、神器,陈汉军续谱习俗所用的神案、器具,爱新觉罗皇室家藏珍品,满族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等。名人画作有袁武绘制的反映乾隆十九年乾隆帝在吉林市小白山望祭殿祭奠长白山神的巨幅工笔画《乾隆祭祖》、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的吉林八旗兵英勇抗击沙俄侵略题材的巨幅油画《多尔衮鏖战山海关》《吉林将军巴海抗击沙俄侵略军》以及反映清代萨布素将军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等。
专题陈列
《乌拉满族旧居复原景观》:再现了满族传统民俗生活—年夜饭的场景,展示了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的民俗生活,具有一见如故的情感和感觉。
康熙视察吉林水师营(半景画)。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农历3月24日,康熙皇帝检阅了吉林水师的强盛阵容。这是一次大规模的阅兵活动,当时游戈在松花江面的船舰二百多艘,鳞比栉次,高低桅樯密密层层。为抗击沙俄入侵做好准备,吉林八旗兵勇参加了雅克萨之战并取得胜利。当时康熙大帝激情满怀写下了《松花江放船歌》诗篇。
皇家贡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打牲乌拉,满语为布特哈乌拉,汉译江河虞猎之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设立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是与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齐名的清代四大朝贡衙门之一,为四衙门之首。系清朝内务府直属机构,负责清皇室贡品采捕、储藏、运送及呈进等事项,是专门划定的经济特区,自成立到裁撤,几乎延续清朝始终,在清朝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疆域,方圆500余里,南至松花江上游、长白山阴(今吉林省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北至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黑龙江、援挥,东至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晖春、牡丹江流域。拥有22处采贡山场和64处采珠河口,专门采捕东珠、蜂蜜、鳄、松子等,贡品达3000余种。
《吉林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展示了吉林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的代表人物—张玉海老先生生前祭祀时用过的神器、响器,并通过播放纪录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吉林乌拉陈汉军特有的旗香文化。
《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被誉为世界萨满文化“活化石”。是世界萨满文化的前沿学科。通过此陈列及萨满的现场真实活态传承表演,展示了满族神秘、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藏品来自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民间征集、捐献。藏品分为礼器类、书画类、地方民间工艺类三大类。截至2019年末,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有165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3件/套。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重要藏品有:镇馆之宝—清乾隆年间的青铜祭江水禽一只;满族萨满神服一套,现均为国家一级藏品。渤海时期陶罐、六瓣莲纹瓦当、卷云纹乳钉瓦当、布纹板瓦、汉代的铁镞、金代的铁钟犁。乾隆帝第七代嫡孙—爱新觉罗·恒绍捐献文物40余件,主要有爱新觉罗家族演武兵器、皇室佩剑、双龙马锾、皇家绣品、金代在、女真文铜官印、打牲乌拉衙门府砖雕、玉器等;礼器类藏品中以太平鼓、抓鼓、托力、轰勿、哈拉马刀为精;工艺类藏品中的精品是乌拉陈汉军和满族萨满祭祀神服、鹿皮衣、萨满器具、骨刻神偶等。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为了达到国家对各类文物保存的要求,实行了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文物保护技术处理两者并用的方针,并且针对馆藏文物特点和环境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方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对环境敏感的油画、皮毛陈列品进行了温度、湿度的调控,达到了文物保护需求。针对文物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了整体控制、个别控制的方法以及每日安全交接、多媒体监控等多种文物保护措施。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成立了“吉林市萨满文化研究中心”,聘请了省内著名学者、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5名、代表性项目传承人6名,对已确定为吉林市、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吉林乌拉满族萨满音乐”“吉林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吉林乌拉陈汉军单鼓舞蹈”“吉林乌拉满族家祭”“吉林乌拉满族秧歌”“吉林乌拉满族剪纸”等项目进行专项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编写《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出版物:《吉林满族民间故事集》《吉林满族民间美术画集》《吉林满族民间音乐舞蹈》《吉林满族民间戏剧曲艺》《吉林乌拉萨满文化论丛》《中国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编辑《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光碟:《吉林满族民间美术集锦》《吉林满族民间音乐舞蹈》《吉林满族民间戏剧曲艺》《吉林乌拉萨满祭祀》《吉林满族民俗遗踪》《吉林满族说部—给孙乌勒本》《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吉林乌拉陈汉军续谱习俗》《吉林乌拉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吉林满族传统手工艺集锦》。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介绍《吉林满族陈列》的丰富内容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更多的人走进满族博物馆,体验博大精深的吉林乌拉满族文化。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被吉林市文化局授名为“吉林市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吉林市萨满文化研究中心”。每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都要举行“吉林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和一年一度的满族“颁金节”庆祝活动,以及各类与满族文化有关的专题讲座、培训、展示活动。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使很多国内外与东北边疆文化研究有关的单位和学者慕名而来。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分别聘请该馆专家为兼职教授,讲授满族文化,共同开发研究满族文化方面的研究课题。吉林市松花江文化讲坛聘请该馆专家为其讲学、深入基层辅导。为省、市表演艺术团体创作满族歌舞、戏剧、曲艺节目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现已与吉林省萨满文化研究会、北华大学历史学院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结成联合体,共同开发研究满族文化。
2020年12月,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2024年8月,被评为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展示的清代四位皇后陈列,她们分别是:
1、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1590年一1626年),是海西女真乌拉部部主满泰之女,12岁时被继任的乌拉部贝勒—她的叔父布占泰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14岁即被努尔哈赤立为大妃。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12子阿济格、第14子多尔衮、第15子多铎。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为清朝立下了两件大功:一是拥戴福临,巩固了新的统治秩序;二是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称号由“叔父摄政王”进为“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清顺治七年(1650年),为其母阿巴亥恭上谥号: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2、太宗皇太极继妃乌拉纳喇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嫁皇太极为侧福晋,生皇长子豪格(后封肃武亲王),元妃去世后继立为福晋。
3、清雍正帝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多棋木里(?一1731年),内大臣费扬古女,雍正帝仅有的正式皇后。谥号“孝敬”,与雍正帝合葬泰陵。
4、乾隆帝继皇后乌喇那拉氏(1718年—1766年),乾隆帝第二位皇后,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比乾隆小7岁。雍正年间乾隆做皇子时,乌喇那拉氏被选中秀女,指配给弘历做侧福晋。清乾隆十四年(1745年)被正式册立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日,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33岁)。
单位性质:国营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政府全额拨款。
机构设置:设有宣教部、展览部、办公室、保卫科4个部门。
人员编制、组成:编制15人,专业人员12人,后勤3人。
服务观众项目:为观众参观提供有纪念品店等相配套的服务设施。
历任馆长:王明辉(2009年)。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47号。
交通线路:175路、807路、807路区间车、809路,北山公园站下车可到达。
9:00一16:00(周一闭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