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3 16:17
漓江新派书法是当代中国书法流派之一。所谓漓江新派书法,是指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漓江秀美山水为创作源泉,以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为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书法为主体,以当代书法家为主要力量,不论年龄,只论作品艺术价值的、具有共同的的艺术风格的书法派系。
在一定在一定地域、有类似风格的一个新兴起的美术流派。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条件下,地域、有类似风格的一个新兴起的美术流派。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条件下,于同一地域从事艺术的书法家往往会持有类似的艺术观念,关注类似的题材,采用类似的形式和材料,进而形成相近的艺术风格,形成一定的艺术影响。
一.颜延之 (384~456年), 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齐名,并称“江左颜谢”,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诗、赋、诔、表,无所不精,都有佳作名篇传世。南朝时被贬职来到广西,出任始安郡太守(相当于今天的桂林市长)。曾写过“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诗句,独秀峰就是因此得名的,虽然没留下他的墨迹,但独秀峰前的“颜公读书岩”却成了后人挥毫泼墨的地方,许多名人在此留下墨迹。黄庭坚书的《五君咏》碑就是其中之一。
二.褚遂良(596-658),字登善,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可谓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家,他传世的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唐显庆二年,因得罪武则天被贬桂州任都督,褚遂良对桂林的书法影响很大;还留下了他的墨宝《金刚经》。试想,在没有影印技术的远古,文人的只言片纸对于学书人来说都视同珍宝,何况一块永久的碑。可惜过了 1000多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镌刻在舍利塔前的珍贵无比的书法作品《金刚经》碑文,竟被临桂典史严成坦铲除了!
三.沈佺期(656年一719年),字云卿,河南省相州内黄县张龙乡人,初唐末期杰出诗人,在中国诗坛上占有特殊地位。沈佺期曾被流放驩州崇山(今崇左),途经北流, “鬼门关”等地,辗转约一年。沿途写了30多首诗,是第一个描摹南国边陲秀丽山川的著名诗人,虽然没留下什么墨迹,但在以文、字举贤的唐代,象沈佺期这样的大诗人,相信其书法也非同小可。
四.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唐代诗人,他在唐诗格律、音韵的研究及创作实践上,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唐律之龟鉴”;与沈佺期齐名,文学史上称为‘沈宋’。曾被流放钦州,途经桂林、 漓江、 梧州等地,写下了不少赞叹广西美丽风光的诗篇,在梧州白云山尝留有石刻,《发藤州》一诗片断。
五.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曾出任桂州(今桂林)都督兼岭南道按察选补使,在桂林时间不长,只半年多,写下了《祭舜庙文》和一些描绘岭南美好风物的诗,其中《自湘水南行》一诗流行最广。其书法在当时也是有影响的,据说米芾就曾因借得《张九龄司徒诰》而废寝忘食。
六.李渤(公元772-831年),字濬之,唐代著名诗人。有史记载他“孤操刚直,精诗书画”,为官前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李渤在桂林任刺史期间,不但重修了灵渠,而且不遗余力开发桂林的风景资源,是兴安秦堤四贤祠中的一位。其在隐山和南溪山分别留有墨迹。其中《留别南溪》诗云:“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 手种岩花次第开。”
七.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其出任柳州刺史期间,释奴、掘井、兴办文教,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对柳州文化影响很大。柳州人民非常爱戴柳宗元,柳候祠就是柳州人民为纪念他而修建的。柳宗元在柳州期间写过许多文章和诗篇,虽然现存的《龙城石刻》(又称“剑铭碑”)尚有争议,但从其密友刘禹锡《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中“箧盈草隶,架满文篇,钟索继美,班扬差肩。”可见其书法是很有成就的。
八.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唐代诗人。曾在昭州任郡守,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写下了近40首诗和数十篇骈文,这样的大诗人,相信书法水平应该不错,桂林摩崖上现在还存有他的墨迹。
九.李师中(1013~1078年),字诚之,进士出身,以聪颖善辩闻名,曾在广西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虽然主管农事之类,看似与文学无关,但他的《劝农事》和《蒙亭记》因刻在还珠洞及龙隐岩壁上,对后人影响很大。
十.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虽然在广西逗留的时间不算长,但对广西的影响也是不小的。苏东坡被贬海南岛,曾两次途经广西,在玉林、 梧州 、藤州、 合浦等地停留,并写下了不少诗篇,同时在广西各地也留下了不少墨迹,现存柳候祠内的 集韩文、苏书、柳事于一身“三绝碑”就是其中之一。
十一.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被流放到河池宜州后,开馆讲学,不仅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并且开宜州一代学风,为宜州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书法墨宝有行书作品“范滂传”和草书作品“李白忆旧游”等等。对广西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
十二.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词人。秦观和苏轼一样,也是被贬官到广西的,先后在横州和藤县任职,期间写了不少反映广西当时风土人情的诗篇,由于他努力传播文化知识,深受当地人们尊重。据说横县以前的海棠桥,海棠亭、海棠祠、醉乡亭、怀古亭、淮海堂、少游书院等,都是历代人们为纪念他而命名和修建的。秦观的书法也是很有名的,从《鲁公庙碑》可见一斑。
十三.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二十四岁携画笔游桂林,寓居西山资庆寺,曾任临桂县尉,画有《阳朔山图》,但已失传,现存有刻在龙隐岩上的《米芾程节赠答诗》,刻于伏波山还珠洞的,还有其自画像。
十四. 邹浩 (1061~1112年)字志完,别号道乡,北宋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秦观、张耒交流甚铁,世称为“五君子”。因忤蔡京被贬平乐,期间因有“父兄子弟之禁“,不得接触亲属,所以寄情于山水,写了不少游仙诗,最为著名的诗是《画山》。后人为纪念他建有“道乡书院”。
十五.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四大家之一。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有修水利、建园林、减盐税、赈灾荒等惠政。范成大反映广西风土人情的诗文不少,如《桂海虞衡志》等,在广西留下的墨迹有《复水月洞铭》,《碧虚铭》等。
十六.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宋代爱国词人。乾道元年(1165年),以张浚为首的主战派失势,张孝祥受到牵连被贬为静江(今桂林)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张孝祥在桂林写下了20多首诗词,并在七星、象鼻、龙隐、南溪、伏波等山峰多处留下了题刻。“还珠洞”就是他所书。
十七. 方信孺(1177——1222),字孚若,南宋诗人,自幼文才过人,深得当时的名士杨万里赏识,他曾出使金国,“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嘉定六年(1213)任广西提点刑狱和转运判官,在桂6年,非常重视风景建设,在桂林留有题刻24件,是桂林石刻作品最多的人,体裁有题名、题榜、题游、题诗;字体有楷、隶、行、篆体。
十八.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诗人,曾应邀桂林任经略安抚使司准备差遣,虽然任期不满一年,但遍游了桂林的山山水水,他以诗记游的景致达30余处,在桂林也留下了墨迹。
十九. 解缙(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明代著名学问家,诗人、书法家。有明朝第一大才子之称。解缙被贬广西任布政司参议,足迹遍布全州、兴安、桂林、阳朔、桂平、平乐、柳州、宁明、龙州、凭祥、梧州、藤县、北流等地,期间不仅启迪民智,纯化风习,播撒中原文化,而且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并留下了不少的墨迹,桂林大圩的“古镇第一碑”可见一斑。
二十.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工书法。曾奉朝廷之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出征恩府(今武鸣)、田州(今田阳),后抵达南宁。期间不仅平息了田州的动乱,还在思恩、南宁设立书院,并亲自登台讲学,促进了广西的文化教育。右江江岸峭壁上尝留有其手书的平思田纪功刻石。
二十一 .王元仁,清代书法家,据传是书圣王羲之后裔,曾任广西
刘民康,男,行为慈善家,书法家,画家,桂林雅园画院副院长兼慈善委员会主任,服装设计师,一级首饰鉴赏,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志愿者之一,组织发起过多次公益慈善活动。他自幼酷爱书画,后因家庭原因被迫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桂林,被桂林的书画氛围和桂林的雨所吸引,决定留在桂林搞书画创作,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考和领悟,他的作品突飞猛进、独树一帜,并被海内外多位慈善家赞赏和收藏。
漓江新派书法的主要审美特征是现代中西合并的新思想书画风。中国传统书法的最大特色是字体化。作品大都以临帖模为主,具有典型的死板、抄袭、无创意的特点。漓江新派书法,温润和谐、鲜活磅礴、
包容开放,阳光人性的新特点。在技法上以粗、细、浓、淡,飘逸洒脱见长,水墨淋漓,墨韵十足。漓江新派书法,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在中国当代书法有较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