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9 04:24
漳河水库翘嘴鲌,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翘嘴鲌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漳河水库翘嘴鲌,体长,甚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最大的个体可重达10千克,是中国鳊鲌亚种最大的一种鱼。
翘嘴鲌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刺软,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曾形容“白鱼如切玉”,可见白鱼历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背部灰黑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各鳍带灰色,尾鳍上下叶的边缘尤为明显。春夏季捕获之白鱼,全鱼可入药,其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治疗消瘦浮肿、产后抽筋。
漳河湿地近地层为季风环境控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其基本气候。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多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季风交替出现。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19℃。7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39.2℃。年总辐射量为110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辐射的年度变化呈单峰型,7月最大,12月最小。日照时数多年平均2047小时,年日照率为46%;周年中,月的日照数超过200小时的有6、7、8三个月,低于180小时的有1、2、3及11、12五个月,月分布坐标为弧形。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6.9℃,年积温为5330℃。1月份平均气温为5.3℃,7月份平均气温为28℃。气温年度变化以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速,年无霜期为266天,常年无冰冻。最大湿度78%,最小湿度8%。
荆门市东宝区土壤以黑色壤土为最好,砂壤土为次。富含鱼类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
据1957年-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漳河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3.6毫米。年雨日114天。秋冬雨量较少,夏季雨量多,均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6%。
根据漳河水库调度规程(鄂水库复【1996】54号),漳河水库特征水位如下:设防水位是122.20米,警戒水位是123.92米,紧急水位是125.01米,历史最高水位是123.67米。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是121.50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是115.50米,设计高水位是123.50米,设计低水位是113.00米。
漳河水库水体透明度2.8-5米;水温年平均表层水温18℃,全年在15℃以上时间有240天,漳河水库水温基本呈正分层状态,尚未有负分层及跃温层出现;pH值为7.1-7.8,呈弱碱性;溶解氧为6.5-11.8毫克/升;属软水或中等软水。水体污染状况从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漳河支流来水水质状况良好,由于水库库容很大,水体交换快,库水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漳河水库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水质标准》和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
漳河水库翘嘴鲌的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初期养殖规模在8万亩,经多年的市场选择,已稳定在15万亩,近几年通过对漳河水库水质的保护,翘嘴鲌产业逐渐由过去的高产型向优质型、效益型、无公害型转变。
2013年,荆门市东宝区共有养殖面积1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2.3万吨,渔业年产值达到2.6亿元。
2011年,荆门东宝区漳河鱼通过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评。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漳河水库翘嘴鲌”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一)组织措施
1、组织机构
东宝区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漳河水库翘嘴鲌地理标志产品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实行指导、跟踪、监督,确保水产品质量,并负责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制定其技术规程和发展规划。下设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监管部和后勤部,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各项生产措施的实施;质量安全监管部具体负责各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并由内检员全程参与质量安全控制;后勤部具体负责各种渔业投入品购买。
2、管理办法
东宝区为了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漳河养殖基地严格按照有关文件执行,同时印制发放地理标志水产品养殖技术规程,指导和规范生产;为了保证漳河生产的水产品能达到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漳河养殖基地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
3、宣传培训
东宝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政策、意义,使广大水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培训制度,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结合,在每年举办15期培训班,在育苗、鱼病预防等阶段分别举办1期培训班,同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漳河养殖基地邀请省、市、区专家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培训,进行现场指导,使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实施,落到实处。
(1)鱼苗的放养
漳河水库主要是投放大规格的翘嘴鲌鱼种,一是每年通过增殖放流投放苗种,满足漳河库区自然生态养殖。二是水库里面自然繁殖的一部分苗种,禁渔期是从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在每年的禁鱼期间严格做好执法工作,从而保证鱼的正常生长,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鱼类资源,禁鱼期保护了主要经济鱼类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水库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休渔结束后渔获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投放苗种时可以选择投放寸片或者是0.3斤左右的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为50克/尾时,每年增殖放流180万尾,规格在150克/尾时,每年增殖放流85万尾,规格大的鱼种根据实际情况相对减少放养量。放养前对鱼种进行消毒,用3%-5%的食盐溶液浸浴鱼体10分-15分,具体的浸浴时间应视当时水温和鱼种体质而灵活掌握。
(2)日常管理
水库日常管理主要有巡库、防逃、防盗和制止水库偷鱼、电鱼、毒鱼和炸鱼现象。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渔政管理。水库养鱼生产,既受水域环境和生物资源之间依存关系的制约,又受人为捕捞强度的影响。渔政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妥善处理库区管理机构与库区群众的利害关系。漳河渔政站专门负责库区治安及渔政管理,经常派出专职人员巡逻,制止入库偷鱼、电鱼、毒鱼和炸鱼现象,确保水库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二是加强防逃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巡库,检查防逃设施,由于库区面积大不好管理,要加强防盗。健全鱼类防逃设施建设,拦鱼设施是水库养鱼的关键设施之一,对于养鱼生产起着保障作用。水库设有出水涵洞、引水渠道和溢洪道等排水设施,上游还有众多的入水口。如果没有拦鱼设施,在放水过程中,鱼类会随水逃逸,尤其是溢洪期间,逃鱼更多。经常检查拦鱼设施,发现损坏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汛期排洪时,更要加强拦鱼设施的管理,尽量减少逃鱼现象,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可靠的拦鱼设施或者拦鱼设施不完善,都不能获得水库养鱼的高产稳产。三是切实预防鱼病。大型水库只要严格选择使用优质、大规格鱼种,做好鱼种进库前的消毒或注射疫苗等措施,一般很少发生鱼病。
(3)成鱼的捕捞和销售
一般进入年底根据市场行情采取及时捕捞,一般采用机动渔船进行捕捞,对达到规格的鱼及时捕捞上市,一般达到1.5公斤以上的成鱼都可以捕捞销售。由于水库混养的有其他养殖鱼类,在捕捞的时候要统一捕捞,统一销售。
1、水库自然养殖过程中严格执行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2、在孵化期间和苗种培育期间,鱼病防治方面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对苗种培育池进行消毒,能有效的防止鱼病的发生。
3、在苗种培育期间保证使用合格的渔用配合饵料,使用由商检局注册登记合格的饲料,饵料执行NY5072-2002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4、在日常管理中,成立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专班,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程序,执行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随时由质量控制员进行检查,对水质、环境进行监督,生产基地保证做好三项记录,必须做到从鱼种投放到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全程控制检查,保证执行“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执行国家GB1106渔业水质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在环境上按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制度上墙,并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5、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漳河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