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8 11:08
潇湘迷津渡者是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界注意,更未被具体研究的小说家。关于潇湘迷津渡者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笔者推测他的笔名当来自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词作《踏莎行·雾失楼台》。
作者:刘磊(通讯地址:安徽省安庆一中,邮编:246000 原发表于“中国文学网”)
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署名“潇湘迷津渡者”的小说作品有五种,均为拟话本小说:《换嫁衣》、《移绣谱》、《笔梨园》、《梅魂幻》、《写真幻》。《换嫁衣》、《移绣谱》收在小说集《锦绣衣》中,《梅魂幻》、《写真幻》收在小说集《都是幻》中,《笔梨园》残存,估计亦是和别的小说合在一起刊行的。参考《话本小说概论》和成书于日本东山天皇元禄(1688—1703)间《舶载书目》等资料,我们基本上可以称作者为清朝初年的小说家。
从五种小说的内容、风格上来考察,《换嫁衣》、《移绣谱》、《笔梨园》三种描摹的都是平凡人的市井生活,现实性比较强,劝诫世人的意味浓郁,具有晚明话本小说的遗韵,当为作者创作生涯中的早期作品;《梅魂幻》、《写真幻》两种描摹才子佳人的男女情爱,浪漫风格浓郁,显然是受当时才子佳人小说影响的创作,并且小说中都有道家、道教归隐思想的流露,当系作者晚年消极思想的反映,约为其晚期作品。
至于作者的生活区域,从书中的评阅者的名号来看,似乎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并且,作者对浙江、福建的一些习俗、地名、民风十分了解,这在《移绣谱》、《笔梨园》、《梅魂幻》可以洞察一二。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认为五种拟话本小说的作者潇湘迷津渡者是主要生活于清初的、出生于闽浙或周围一带的小说家,他现存的作品都是刊于清代的,并且作品最迟的创作年限不晚于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癸未)。
本文就五种小说故事梗概、回目和入话、正话中所涉及的故事的本事或相近题材的资料进行一下介绍和考察:
小说讲述江南句容县花妍(字玉人)、花娇(字笑人)、花媚(字隽人)兄弟三人,花玉人德行惠美,知书达礼,娶妻岳氏文姿;花笑人好色贪财,脾气暴躁,娶妻秦氏,但笑人常与闲汉乌心诚经常撮空打哄;三弟隽人尚小。玉人因友人邀请前往延安府边关总镇任监纪参谋,留百馀金于笑人让他和隽人照顾家庭。笑人与乌心诚在城郊开了一爿旅店,由于笑人欺骗旅客并和邻家妇女通奸,结果被人告官,三年内赚的钱被疏通官员用尽,出狱后,旅店停开。笑人回家居住,因无钱营生,意欲卖大嫂以赚钱,故骗大嫂说大哥在边疆战死,欲使之改嫁,大嫂不愿改嫁,笑人与乌心诚又欲强卖之,恰逢济南商人欲买妾,故三人相商,但他们的密谋恰被三弟隽人听得,隽人回家告之于大嫂,第二天岳氏为自救不得已将自己的衣服与笑人的妻子秦氏相换——小说题目“换嫁衣”即来于此——结果笑人妻子秦氏被卖,笑人回家发现原委后追悔莫及,恰巧第二天哥哥玉人荣归,岳氏与玉人言之,玉人以为笑人是自作孽,笑人最后幸亏玉人相帮才使得与秦氏重逢。
小说以议论兼插故事入话,议论多于故事,故事无非说一些让人远离“色、财、气”的旧闻,是话本、拟话本小说比较常见的入话模式,这三个简要的故事依次是:
1.古人戒色的榜样:“宝仪叱金情之戏,功名远大”,本事待考。
2.古人拒财的典型:“杨震却暮夜之金,子孙荣显”,本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卷五十四),明类书《日记故事大全》卷六《廉洁类》、明类书《君臣故事》卷之上《清廉》类中均有“杨震却金”条,兹引《后汉书》杨震本传记载: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迁东莱太守;(震)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去。”
3.古人戒躁的楷模:“张公书百忍之图,九世同居”,本事见《旧唐书·孝友传》(卷一八八)、《新唐书·孝友传》(卷一九五),明类书《日记故事大全》卷四《交谊类》“九世同居”条亦有记载,兹引《日记故事大全》:
“唐张公范[原注:寿张县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麟德中[原注:高宗年号],高宗封泰山[原注:增土而祭曰封],幸其宅[原注:帝临其家曰幸],问所以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书忍字百余以进。其意以为宗族所以不协[原注:和也]由尊长[原注:上声],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原注:平声]相责望,遂为乖争[原注:乖,异也]。苟能相与,忍之则家道雍睦矣。”
正话中的花笑人企图卖嫂而结果卖掉了自己的妻子,这种故事与《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及稍晚于潇湘迷津渡者的清代小说家石成金的拟话本小说集《扬州近事雨花香》的第七种《自害自》情节相似,三者之间当有传承关系,《警世通言》较常见,不录,现引《雨花香·自害自》以供考察,其文云:
“……
崇祯年间,南乡王玉成与兄同居,兄久客粤,成爱嫂甚美,起心私之。乃诈称兄死,嫂号哭几绝,设位成服,未几即百计谋合,嫂坚拒不从。成见其事不遂,又起坏念,鬻于远人,可得厚利,因巧言讽其改嫁,嫂又厉色拒之。适有大贾购妻妾,成密令窥其嫂,果绝色也,遂议定三百金,仍绐贾人曰‘嫂心欲嫁,而外多矫饰,且恋母家,不肯远行。汝暮夜陡猝至,见缟素者,便拥之凳舆,则事成矣。’计定归语其妻。嫂见成腰缠入室,从壁隙窥之,则百金满案,密语多时,止问闻‘暮夜来娶’四字,成随避出。嫂知其谋,乃佯装笑语成妇,曰‘叔欲嫁我,亦是美事,何不明告?’妇知不能秘,曰:‘嫁姆于富家,颇是一生受用’嫂曰:‘叔若早言,尚可饰妆,今吉礼而缟素,事甚不便,幸暂假青衫片时’因成独忘‘以缟素’之说语其妻,且妇又性拙,遂脱衣相易,并置酒叙别,嫂强醉之,潜往母家。抵暮,贾人率众至。见一白衣女子独坐,蜂拥而去,妇色亦艾,醉极,不能出一语。天明,成始归,见门户洞达,二稚子嚎啼索母,始诧失妇,急追至江口,则乘风发千帆,杂乱不能得矣。于是寸肠几裂,不知所出,又念床头尚有卖嫂金,可以再娶成家。及开箧视之,则以夜户不避,以为穿窬盗去,方捶胸恸哭。而兄适自客归,肩橐累累,里巷咸来庆贺,嫂闻之,即趋归。夫妇相见,悲喜交集。成既失妻,又失其金,二子日日伶仃啼哭,且无颜对兄嫂,惭痛之极,自缢而死,后来倒靠兄养二子。”
六回本的拟话本小说《移绣谱》,叙述的是当时社会上的重男轻女、溺死女婴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社会学意义。福州府中逄凤娘、燕娘姊妹二人,生于富家,未嫁时一次在母亲指导下绘绣谱,母亲为了让她们嫁后多子,分别让她们绣制郭子仪七贤故事和窦燕山五娃故事的绣像,姐姐凤娘始画七贤故事,妹妹燕娘本该画五娃故事,但见五娃少于七贤,故与凤娘移换绣谱——小说题目“移绣谱”就本于此——但事与愿违,凤娘嫁在林家后,连续生产三胎女孩,此后不出,闽地风俗头胎生女孩不易于产男孩,多溺死,凤娘却不如此,反而视女儿如掌上明珠,并劝丈夫纳妾以继烟火,后丈夫之妾生一男孩,取名林鼎。燕娘嫁在宫家头胎生了个女孩,燕娘为了生男孩便将女婴溺死,第二胎又生了双胞胎女孩,燕娘依旧把两个女孩溺死,第三胎终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寿春,第四胎又产一女婴,燕娘依旧意欲把孩子溺死,故让下人周才把女婴抱去溺死,周才不忍,将女婴用燕娘未嫁时绣的七贤图包裹了放在河边,女婴于当天被渔夫鲍良捡去,取名桂娥,桂娥长至九岁时被梅翰林收在府中寄养,以期长大后能嫁一富贵子弟。再说宫家的寿春,入学取名宫榜,可惜他不爱读书,又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先生马变豹,及长,宫榜又学会了赌博和唱戏,故此宫家渐渐地败落了。再说林家林鼎勤学,中了进士结果娶桂娥为妻,燕娘又经过种种曲折,得知桂娥即是其第四女,经过凤娘的帮助母女相认,最后燕娘一家竟依靠桂娥而贵。
入话以议论为主,其中间插缇萦赎父、曹娥投江、木兰从军三个女子的故事
1.缇萦赎父,本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卷一百零五)、《汉书·食货志》(卷二十四),明类书《日记故事大全》卷三《孝感类》有《孝女赎父》条引,今据《日记故事大全》录:
“汉太仓令[原注:官名]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原注:锁押至京]淳于公无男有女五人,当行,骂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原注:言女不能救父也],其少女缇萦[原注:名也]悲泣随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原注:连也]随欲改过,亡繇[原注: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悲怜其意,下令除肉刑[原注:古者男子犯法割耳断足,女子犯法幽闭皆曰肉刑,汉文帝感缇萦之言,除去此刑,后遂不用]。”
2.曹娥投江,本事见《后汉书·列女传》(卷八十四),东晋王羲之《孝女曹娥碑》、明类书《日记故事大全》卷三《孝感类》均载,《日记故事大全》中题为《投江救父》:
“曹娥,曹盱女也,汉安初端午日,父为巫祝[原注:主祀神者]溯江迎婆娑神[原注:神在浙江上虞]溺死不得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者七日,遂投江而死,三日后父尸浮出。上虞县长度尚[原注:尹名]以礼葬焉,元顺宗封为灵孝夫人。”
3.木兰从军,此事流传甚广,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明徐渭《四声猿·雌木兰》杂剧等创作,杂记如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十一、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闺媛典》卷三百四十一《闺奇传》等。兹录《涌幢小品》:
“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按:此处时代与入话的时代有差别),姓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时方征辽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騃,慨然代行。服甲胄,鞯橐操戈,跃马而往。历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肯奏省视。及还谯,释其戎装,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之见也。’遂以是闻于朝,召赴阙。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纳诸宫中。对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土人立庙,岁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其生辰云。”
正话讲述的溺死初生女婴的风俗,在《清史稿》中确有记载,地域涉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兹录反映浙闽的两条:
“陈鹏年,字沧洲,湖广湘潭人,康熙三十五年进士,授浙江西安知县,……(颁)禁女(令),民感之,女欲弃复育者,皆以陈为姓。”(卷二七七《陈鹏年传》)
“王凯泰,初名郭敏,字补帆,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进士,……(同治)七年,擢福建巡抚,课吏兴学,禁械斗、火葬、溺女、淫祀旧俗,奏请拨黎金口米二十万石实常平仓。”(卷四二六《王凯泰传》)
从上述的史实中我们可以略微感知到浙闽一带确实存在溺女的风俗,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小说中燕娘溺死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的事件了。
六回的《写真幻》,讲述了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官宦子弟池上锦(字苑花)与家藏名画《一女倚阑图》中的画魂飞飞的曲折情恋故事,是类似才子佳人的拟话本小说,同时又有宗教小说的色彩。
小说入话亦是议论与故事在一起的样式出现,所记的故事是七个关于古人绘画神似的传说:
1.唐周昉与韩干画赵纵故事,出《画断》:
“……郭令公女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干写真,众皆称美,后又请昉写真,二人皆有能名,令公尝列二画于座,未能定其优劣。因赵夫人归省,令公问曰:‘此何人?’对曰:‘赵郎’‘何者最似?’云:‘两画总似后画者佳’,又问:‘何以言之?’‘前画空得赵郎状貌,后画兼移其神思情形笑言之姿。’令公问:‘后者何人?’乃云:‘周昉’,是日定画之优劣,令送锦彩数百疋。……”(收入《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三,题《周昉》)
2.后汉刘褒画《北风图》、《云汉图》故事,见西晋张华《博物志》:
“后汉刘褒,桓帝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官至蜀郡太守。”(收入《太平广记》卷二百十,题《刘褒》)
3.唐吴道子寺院墙壁画驴故事,似出《卢氏杂说》,待考。
4.北齐杨子华画马故事,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北齐杨子华,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常(尝)画于壁,夜听闻啼齿长鸣……”(收入《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一,题《杨子华》)
5.唐明皇弟宁王画骢故事,待考。
6.唐张僧繇画龙故事亦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僧繇尝在)金陵安乐寺画龙,不点眼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上天,未点者见在……”(《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一,题《张僧繇》)
7.唐元和间长安古屏中美人下图故事,来源待考;与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中有关情节相仿,但有出入,兹引《杨太真外传》以为参考:
“上(唐玄宗)曰:‘忆有一屏风,合(通“何”)在?待访得以赐尔。’屏风乃虹霓为名,雕刻前代美人之形,可长三寸许,其间服玩之器、衣服皆用众宝杂厕而成,水精为地,外以玳瑁水犀为押,络以珍珠瑟瑟,间缀精妙,迨非人力所制。此乃隋文帝所造,赐义成公主,随在北朝。贞观初,灭胡。与萧后同归中国,因而赐焉(妃归卫公家,遂持去,安于高楼下。未及将归。国忠日午偃息,栖上,至床睹屏风在焉。才就枕,而屏风诸女下床前,各通所号,曰‘裂缯人也’、‘定陶人也’、……‘吴宫无双返香人也’、……‘结绮人也’、‘临春阁人也’、‘扶风女也’,国忠虽开目,历历见之,而身体不能动,口不能发声,诸女各以物列坐,俄有纤腰妓人十余辈曰:‘楚章华踏谣娘也’乃连臂而歌之,曰:‘三朵芙蓉是我流,大杨造得小杨收。’复有二三妓又曰:‘楚宫弓腰也,何不见《楚辞别序》云:“绰约花态,弓身玉肌。”俄而,递为本艺,将呈迄,一一复屏。国忠方醒,惶惧甚,遽走,下楼急令封锁之,贵妃知之,亦不欲见焉。禄山乱后其物尤存,在宰相元载家,自后不知所在)。”
正话叙古画中美人燕飞飞,走出画来与落魄的官宦公子池上锦的爱情故事,前人写画中人物有魂魄者,《情史》中卷九《情幻类》中亦有《真真》、《吴四娘》(本出南宋洪迈《夷坚志》)、《薛雍妻》、《胜儿》、《桂花仙子》,诸条,可资备考。兹录《真真》条,如下:
“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之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必应,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不止,乃应诺,急以百家彩灰酒灌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招妾,妾愿事箕帚’……出《闻奇录》。”
阅读了这一则小说,联想一下《写真幻》中的池上锦对诸画的迷恋与《真真》中赵颜对画的痴情是何等的相似,可以推知作者也是在对前代的笔记小说等资料加以借鉴和改编的,这在拟话本小说的创作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梅魂幻》六回,写孽龙投胎而生的明末清初浙江绍兴人南斌梦幻中娶永乐帝的陵墓旁的十二株梅花魂化成的女子的故事,颇有意趣,与《写真幻》一样,是介于才子佳人小说和宗教小说的拟话本小说。
入话亦是以议论和简要的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故事在古代通俗文学中比较常见:
1.邯郸梦故事,见唐沈既济《枕中记》传奇小说,明汤显祖《邯郸梦》传奇戏曲亦演之。因常见,不录。
2.还魂梦故事,见明《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话本(明何大抡本《燕居笔记》卷九,余公仁本《燕居笔记》卷八),明汤显祖《牡丹亭》传奇戏曲。《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话本罕见,但较长,不录。
正话叙南斌与十二梅魂之间的爱情故事,写梅魂与才子恋爱的小说,小说集《国色天香》中的《古杭红梅记》是一则,《古杭红梅记》写的是梅魂张笑桃和才子王鹗的故事;但写一个才子和十二个梅魂的故事还不多见,足见当时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对整个小说创作界的影响。
《笔梨园》的故事是这样的:男主人公江干城是一位祖籍徽州、生于衢州、经商于扬州的商人,他和妓女媚娟情投意合,可惜自己的二百两银子被朋友冯人便偷去,自己又被妓院老鸨撵出妓院,在真州做苦力当佣工。幸而媚娟找到了他并慷慨资助了他,他才贩漆、贩茶,最后进京买了一武职,凭权势将媚娟从妓院中救出来。二人恰巧又碰到了媚娟的姐姐禄姑,禄姑乃冯人便的妻子。她遵照冯人便临死的遗嘱,嫁于江干城,如此一来,姐妹二人共事一夫,同往任上。
入话中全是议论,没有故事,不论。
正话演妓女媚娟与商人江干城的曲折恋爱故事,其情节在很大程度上类似前代的“妓女与进士”的母题小说,如唐传奇《李娃传》(白行简)、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石君宝)、明话本《李亚仙记》(载明万历末年《小说传奇》合刊本)、《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入话等,但该小说与上述作品的不同表现在男主人公是商人,而非进士。除《李亚仙记》较罕见外,其他各本都常见,《李亚仙记》篇幅过长,不录。
以上就是潇湘迷津渡者所著五种拟话本小说故事梗概、回目和入话、正话中所涉及的故事的本事,这些本事及资料的考索定会对深入研究这位小说家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于潇湘迷津渡者及所著小说的情况,可以参见拙文《潇湘迷津渡者所著小说版本及作者考》[J].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2006年第3期(总第108期).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舶载书目》系日本海关记载清乾隆以前中国运往长崎的书籍的目录,现藏于日本宫内省图书馆。有关小说的目录可以参阅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和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的相关条目;有关《舶载书目》的年限记载可以参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见《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据笔者考索,该书目历东山、中御门、桜町、桃园四代天皇,长约55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明]张瑞图.《新锲类解官梓日记故事大全》[M].“和刻类书集成“第三辑,据日本宽文九年(1669)正月中尾市郎兵卫覆明万历中刘龙田刊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石成金.《扬州近事雨花香》[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丛书本.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M].“名家导读笔记丛书”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新编小四库丛书”据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影印《二十五史》,1998.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90.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转引自汪辟疆.《唐人小说·长恨歌传》附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明]冯梦龙.《情史》[M]“冯梦龙全集”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