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岭

更新时间:2023-07-15 08:02

潘凤岭(1925年-2011年8月24日),著名淮剧演奏家、作曲家,生于江苏建湖。潘凤岭先生的淮剧音乐作品,是淮剧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淮剧音乐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其创作《牙痕记》《白蛇传》《秦香莲》《女审》《探寒窑》《三女抢板》《党的女儿》《海港的早晨》等。被淮剧界誉为“南潘北居”南潘即指潘凤岭,北居则指江苏省淮剧团的著名琴师兼作曲居乐先生。其弟子著名淮剧音乐家程少梁

艺术经历

1925年生,江苏省建湖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其母李玉花为我国第一代淮剧女演员,九岁起便在其母所在得胜班乐队学习打击乐。13岁起自学二胡和京胡,同年任得胜班主胡,巡回于江苏与上海一带演出,传统优秀淮剧剧目以及舞台程式烂熟于胸,积淀深厚。

四十年代,在与胥素娟的代表作中创作出了淮剧第一个完整的、有层次的大悲调过门,声誉鹊起,被冠以“胡琴大王”的美号。

1950年11月9日由上海市戏曲界劝募寒衣委员会淮剧协会主办,在天蟾舞台举行“淮剧联合义演”任演奏指挥(附戏票图)

1950年在上海春节戏曲演唱竞赛中获艺术奖。1952年进上海淮剧团任主胡,并刻苦学习音乐理论,传统的积淀加上音乐理论上的指导,使其的创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年在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优秀乐师奖。

潘凤岭从旧社会老戏班里只会跟着演员拉一些老腔老调的主胡,卓然成为一名著名的淮剧唱腔设计家和主胡演奏家,这与他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解放以后他创作、演出了一百多个剧目,与徐桂芳合作创立了老旦系列及唱法,几十年来与何叫天杨占魁、马秀英等合作,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唱腔流派,在观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潘凤岭早期受京剧影响较多,注重借鉴京剧的板式,丰富淮剧的声腔结构,他在唱腔上的创新,触角涉及所有的淮剧曲调,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后期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唱腔特点,融会贯通,手法得心应手。

潘凤岭1952年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1955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2011年8月24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6岁。

艺术成就

几十年来潘凤岭创作的剧目,是淮剧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演奏技法成为一代楷模。其创作及演奏还一直影响着当今淮剧音乐,对淮剧今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创作、演奏的主要代表剧目有《牙痕记》《白蛇传》《秦香莲》《女审》《探寒窑》《三女抢板》《党的女儿》《海港的早晨》等。培养了程少梁这样的杰出的著名淮剧音乐家、作曲家,被淮剧界誉为“南潘北居”南潘即指潘凤岭,北居则指江苏省淮剧团的著名琴师兼作曲居乐先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