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6 17:29
1951年9月—1953年7月,在武汉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3年9月—1955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学习。
1955年9月—1958年8月,担任武汉电管局中心试验所组长。
1958年8月—1969年11月,担任北京二机部401所大组长。
1969年11月—1983年10月,担任二机部585所室主任。
1983年10月—1998年10月,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室先后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8年8月—1988年12月,在英国、欧洲联合托卡马克JET工作。
1990年10月—1992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聚变研究所工作。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98年1月,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12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潘垣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和一套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还将聚变电磁工程技术成功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取得多项成果,调入华中科技大学以来,发展了如下一些新的学科点: 超导电力、脉冲功率及应用、等离子体生物医学、电场催化人工降雨/雪、脉冲强磁场、磁约束聚变、新一代高压断路器等。其中脉冲强磁场已批准为“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实验室之一。
潘垣负责研制“小龙-2”和“凌云”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参与主持“中国环流器一号”的研制建造,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负责完成了托卡马克HT-6M的脉冲电源与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潘垣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和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多项,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潘垣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对待困难,要不惧怕,有自信,相信自己肯定能学会,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压力人人都有,遇困难要有上甘岭精神,打死不投降,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潘垣认为,中学阶段不要文理分科,大学本科要当成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有科学创新的根本,才能做到各种学科的交叉融合。
潘垣认为,评价一个项目是否能立项的标准,根本应该重在求新上:首先是否属于新思想,然后再评议该科学思想或技术方法在原理上是否成立、可行,核心在于求新。
2018年12月14日晚七点,在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大楼二楼报告厅里,潘垣以“追求”为主题给师生上了一次思政课。
2019年9月24日下午,潘垣作客“科学与人文论坛”,以“电气工程学科发展与展望”为主题作学术报告。
1998年10月,潘垣回到华中科技大学工作后,推出超导电力、脉冲功率、等离子体应用、脉冲强磁场、磁约束聚变、新一代开关等6个学科增长点。
潘垣担任惯性约束聚变点火装置(ICFIF)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磁约束聚变(MCF)专家委员会科学顾问,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潘垣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主要成员之一,磁约束聚变技术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主要开拓者,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潘垣是具有战略思想的科学家。(湖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王祥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