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1:26
潜水蒸发是指浅层地下水的蒸发,地下水借土壤毛管的作用,一部分以土壤蒸发的方式进入大气;另一部分通过植物散发。如果地下水位很浅且岩土的空隙较大, 则地下水可直接蒸发。
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主要有: 气候因素、土壤、埋深和植被情况等。 当气温高、 风速大和湿度小时, 易于形成蒸发条件, 故潜水蒸发大;反之则小。 在土质粘重的地区, 由于土壤透水能力差, 潜水蒸发小; 在沙性土地区, 土壤透水能力较强, 潜水蒸发较大。 潜水蒸发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在埋深较浅处,毛管水可以到达地面, 蒸发迅速, 潜水蒸发大; 埋深增大到一定的深度, 地下水停止蒸发。 停止蒸发的最小埋深称为极限埋深。 其值的大小主要受土质和植被影响。 不同作物其根系吸水能力和需水量不同, 潜水蒸发也因之不同。 裸露地面, 无作物生长,潜水蒸发小;作物覆盖地面的密度较大, 潜水蒸发也大。 潜水蒸发还随着作物的生长期而变化。此外, 耕翻土地可以切断毛管, 使潜水蒸发降低, 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土地渐趋密实, 毛管作用恢复, 潜水蒸发加大。
潜水蒸发量可直接用蒸渗仪(地中渗透仪)观测而得, 也可用蒸发条件下潜水位下降的变幅乘以给水度获得。 如果蒸渗仪中的水位为定水位, 此时的土壤水分布比较固定, 不能表达实际情况下地下水位可变时的蒸发情况。 故用蒸渗仪测得的值有一定的误差。 在利用 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时, 如果地下水位的下降受到水平排泄或附近抽水影响, 也会使结果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