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潜龙

更新时间:2024-09-25 13:23

凌源潜龙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市,为热河生物群的一份子,化石以产地凌源命名。凌源潜龙是长颈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中的一种,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根据生物形态,古生物学家指出:凌源潜龙的长颈,反映出该动物适应湖泊环境,以食鱼虾等动物为生。同时,凌源潜龙也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来自中生代湖泊沉积中的长颈水生爬行动物。

化石信息

中文名称:凌源潜龙

化石年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地层层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大王杖子层

生物群落:热河生物群

化石产地:辽宁朝阳凌源

命名年代:1999年

命名学者:高克勤、唐治路和汪筱林

同物异名:凌源中国水生蜥(Sinohydrosaurus lingyuanensis)

学名由来

199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克勤、唐治路和汪筱林根据化石正模标本(IVPP V11705)产地凌源命种名。而同年,其负模(BPV 398)被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李建军等人命名为凌源中国水生蜥(Sinohydrosaurus lingyuanensis Li et al.,1999),2001年史密斯(Joshua B. Smith)和哈里斯(Jerald D. Harris)在《北美古脊椎动物学报(JVP)》上正式提出中国水生蜥是凌源潜龙的同物异名(Smith et Herris, 2001)。

基本特征

凌源潜龙为长颈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相对身体比例,头骨小,双弓型,吻部尖,似针状牙齿,颈部大大加长。椎体为平凹型,颈椎19个,背椎16到17个,荐椎3个,尾椎超过55到62个;前部尾椎有发育的肋横突。背肋肿大,呈S型;背肋至少13对;腹肋超过20组,每组由3段组成,每一椎体对应2到3组腹肋,第III, IV蹠骨长度基本相等,第V蹠骨不为钩状。没有锁骨,间锁骨T字形;尺骨长度不到肱骨的四分之三,胫骨长度在股骨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腕骨和跗骨未完全骨化;第三和第四跖骨长度相当,第五跖骨无钩;前后足均五指(趾),第三趾长。

相关研究

凌源潜龙与三叠纪海相幻龙类(Nothosaurs)有相似的特征。特殊的长颈,反映该动物适应湖泊环境,以食鱼虾等动物为生。根据水生四足脊椎动物上肢骨一般比较短小的规律,潜龙上肢骨比下肢骨长,可推断潜龙不是游泳的高手,它们可能只能在水底爬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