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潮州嵌瓷)

更新时间:2024-09-05 16:53

镶嵌(潮州嵌瓷),流传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潮州嵌瓷始创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潮州是岭南重要的陶瓷产地,尤以枫溪瓷器著称于世。民间艺人发现许多碎瓷片,尤其是有釉彩与绘花卉的彩瓷片,可用以镶嵌装饰美化建筑,变废为宝,实乃创造性的工艺也。

初期的嵌瓷,只是利用碎瓷片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以为装饰。到了清代,瓷器作坊与嵌瓷艺人合作,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以各种色釉,经过剪取,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雕(俗称圆身)的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装饰于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和民居的屋脊、屋檐、门楼、照壁上。

清代,潮州民间嵌瓷艺术,应用于建筑装饰美化上,成为潮汕地区一大特色。这种工艺,不但在潮汕地区广为流行,而且还由潮州人带到东南亚各地,在泰国曼谷到处可以见到清代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1968年以后,嵌瓷艺人对嵌瓷技艺进行了改革。

文化特征

艺术特色

嵌瓷装饰艺术是潮州古民居的特色,嵌瓷艺术与潮州文化和传统建筑形式相互结合,嵌瓷建筑装饰工艺精美绝伦,风格富丽典雅与传统文化交相呼应、熠熠生辉。嵌瓷装饰一般安置在视觉焦点的地方,比如:垂带、屋檐、屋脊上。由于嵌瓷材质工艺的特殊,即使潮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大、夏日炎热高温而且常深受台风影响,但潮州嵌瓷依旧历经长久,抵御风蚀雨淋日晒之后更是透彻弥新,璀璨夺目,是其他装饰材料所无法媲美的,被建筑史学家们称为“不褪色的风采”,是“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让人获得较为直观的视觉感受。

表现手法

潮州嵌瓷按表现手法不同,嵌瓷可分为平嵌、半浮嵌及立体嵌三类。平嵌是直接在建筑物要嵌瓷的地方张贴,内容一般为小型图案、纹样;半浮瓷在建筑物中使用较为普遍,装饰部位主要在照壁、屋脊立面;立体嵌四面可观,是嵌瓷技艺的华彩部分,装饰部位主要是屋脊、厝头、垂带。

造型风格

“潮州厝,皇宫起”,这句俗语在潮州地区非常流行,它是形容潮州的建筑特色与风格,说潮州建筑可以和皇宫的建筑互相媲美。潮州古民居看重设计装饰,奢华明艳。嵌瓷艺术描金填色,并且常常搭配玻璃珠胶片作为点缀,光彩夺目。潮州嵌瓷对大红大绿毫不避讳,追求色彩斑斓大富大贵。可见,潮汕嵌瓷的色彩运用也有其特定的文化信仰寓意。

嵌瓷艺术在潮州古民居不同部位上,有着不一样的题材,而嵌瓷装饰在不同建筑中也有不同的讲究。潮州古民居的门面是较为讲究的,在屋顶正脊上的嵌瓷一般是较为大型精彩细腻,远看粗犷有势,近看玲珑曲折,色彩晶莹绚丽,造型生动整齐、气势雄伟。家族身份的高低与屋顶装饰有着密切关系,装饰的繁简可以反映出家族身份地位和富裕程度。

潮州嵌瓷艺术一向偏爱写实风格。嵌瓷工艺是在绘画的基础上,将经过高温烧制的陶瓷敲碎后,把一片片陶瓷碎片进行处理、裁剪、分类、屏雕、黏贴、垒积、堆砌成不同的形象造型,把嵌瓷嵌贴在建筑的屋脊、门楼、垂带头、屋檐上。嵌瓷可塑性强,制作工艺独特,有非凡的表现力,所有形象以写实为主,在嵌瓷艺人手中把其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制作工序

制作潮州嵌瓷所用工具主要有灰刀、小铁铲、铁钳、铁锤、剪钳、瓷片刀、竹片刀、毛笔、毛刷等。剪钳是较为重要的工具,有大小、长短之分,主要用于剪瓷片。

制作潮州嵌瓷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一是设计图稿,艺人根据业主要求、地理环境、屋形匹配、建筑物功能(寺院、祠堂或民居)等相关条件确定嵌瓷的题材内容,再根据建筑物的规格、制式和位置确定造型内容的尺寸。

二是调制灰浆,即用石灰、贝壳、红糖、草纸等通过特殊的配制和加工调制成做塑型和镶嵌黏合剂用的灰浆,按添加材料和配比的不同有灰泥、草筋灰浆、大白灰浆(纸筋灰浆)、二白灰浆、头面灰浆、糖浆、灰膏泥几种。

三是制作粗坯,即预先制作嵌瓷要张贴的坯体,俗称“缚瓦骨”,用砖条、瓦片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立嵌则要先用铁丝扎好骨架),再用灰浆塑好雏形。

四是剪取瓷片,俗称“剪饶”,嵌瓷艺人根据题材内容、造型设计的需要,用专用工具敲剪、磨边、修整出大小不同、颜色形状各异的瓷片,如不同形状的花瓣、叶子、羽毛、鳞甲。

五是镶嵌瓷片,俗称“贴饶”,也就是“嵌瓷”。潮缸嵌瓷的艺术风格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伟、均称合理,线条粗犷有力,设色对比强烈、鲜艳明快。作品的档次水平决定于这道工序,操作者需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镶嵌时运用重叠镶嵌、穿插镶嵌等技术把配件组合成人物、走兽、花鸟虫鱼的部位,再把部位组合成整体。

六是综合调整,从嵌瓷的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做各个角度的斟酌、调整。

题材作品

嵌瓷题材丰富,常常以鸟兽花虫,营造富裕、长寿、祥瑞、喜庆等内容,寄托着民间朴素老百姓情感期许的艺术氛围。有一些亦采用历史典故传说中的墨客文人、英雄名人为题材,反映民间老百姓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冒险、勇于进取和正义的价值格局。在装饰形式上通常按一定的格式来区分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雕饰为题材;脊头、屋角的嵌瓷多是古代文武加冠立体人物,如《三国》《封神榜》里的人物,当下汕头市区老妈宫(天后宫)的嵌瓷装饰就有《盗仙草》《宝莲灯》《郭子仪拜月》等,毗邻天后宫的关帝庙有《三英战吕布》《龙虎会》等;而照壁上的嵌瓷多以飞禽走兽等图案为题材,如麒麟、狮象、龙虎仙鹤、梅鹿等,其构图多采用两边对称的方法。

“双龙抢珠”是大型屋脊嵌瓷装饰较为典型的表现题材,屋脊的“双龙抢珠”采用对称的构图方法,中间是一颗璀璨的宝珠,龙头向着宝珠,龙身下饰是云团,塑造驾云腾跃的状态,整体气魄雄伟,龙身以绿色为主,作为建筑嵌瓷作品主体,它的构图是左右双飞龙,嵌瓷艺人较为下工夫,构图气势雄伟,追求强烈的故事效果,色彩鲜艳绚丽。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潮州嵌瓷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更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嵌瓷艺术承载了潮汕人的审美价值观,传承了潮汕历代地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在建筑装饰范围内的独特创举。

传承状况

由于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以及人们居住环境和风俗习惯的改变,传统的嵌瓷工艺正面临着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亟待抢救。

传承人物

卢芝高,男,1946年10月出生,汉族。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镶嵌(潮州嵌瓷),申报地区为广东省潮州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获得“镶嵌(潮州嵌瓷)”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镶嵌(潮州嵌瓷)项目保护单位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2013年9月4日,“原道——卢芝高嵌瓷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览入口处根据广东美术馆大堂空间结构特别制作的宗族祠堂。

2019年11月7日至10日,一场中国工艺美术界的盛会——2019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在南京举行。活动中展出了潮州嵌瓷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