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5:22
美国心理学中的传统行为主义认为私人事件(语言、意识、思维)不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因为科学方法要求科学心理学家把研究视野限定在公开的、可观察的行为上。然而,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却承认私人的、意识的事件应该包含在行为主义的行为分析理论当中。
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认识论立场包容对私人事件的研究,认为关于私人事件的知识同样可以成为科学心理学的有效知识。尽管语言、意识、思维等私人事件大大复杂于可观察的公开行为,但这不能成为私人事件(privateevents)与公开行为(publicbehavior)存在质的差别的理由,也不妨碍行为解释原则,即由环境决定的选择性相互作用(selectionbycontingencies)用于说明语言、意识、思维等私人事件。
对世界的认识,即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斯金纳明显地接受了康德的形而上学。一方面,世界有一个是其所是的、本体的(noumenal)、实在的世界,物自体世界。另一方面,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以各种方式去反应实在世界得到的现象世界。我们对世界的的知觉,对世界的知识是我们关于世界的行为。它不应与世界本身相混淆,也不应与关于世界的其它行为或其他人关于世界的同一行为混为一谈。我们获得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是我们构造出的现象世界的知识,我们不能够评判它们之间谁比谁更接近实在的物自体世界,而只能权衡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和谐程度。换句话说,我们只能评说它们之间在对生活世界的行动上谁比谁更加有效或无效。
斯金纳认为科学是人们反映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科学实践创造了科学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理论永远要受到检验,对事实的精确描述居于首位。科学要发挥解释功能归根到底仍然要回到描述,对研究对象的精确描述就是最好的解释。但是斯金纳行为主义系统中的描述不是我们习惯想象中的简单描述形式记述或叙述。记述或叙述仅仅记录、报告特定场合下,某段时间内特定单一事件的发生情况。尽管对单一事件的记录、报告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但是它们无论如何上升不到科学的解释高度,而仅仅只能作为科学的最基本步骤成为科学的开端。记述或叙述离真正的描述即用概念原则把握对象性质间的某种一致性关系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斯金纳认为真正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性质之间的一致性、合法关系的描述,它力求陈述出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函数性相关关系,也就是要表达出对象性质之间的一种关系、一种规则、一种合法性。能否发挥出有力的解释功能在于描述是否细致地把握到了对象性质之间的特定关系。斯金纳提出描述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行为主体、行为环境条件和行为结果三环节上。这三环节中包含了辨别性刺激形成、条件作用的形成与消退、强化作用及其他种种形式的概念性质和关系。对上述三环节之间的精确描述,就必然伴随着种种形式的概念性质和关系的细致说明,并用概念性原则概括且普遍化,从而达到对行为的最好解释。在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中,私人事件已经不被拒斥或简单处理,而是像公开行为一样接受行为的实验分析,从而成为科学心理学的有效知识。
在斯金纳所指的描述中,假设的、推论的构造物是没有描述价值的,不能把它们当作具有主体地位的对象来进行描述。应该关心真正具有价值的描述对象,而不是把精力用于对假设原则、命题的验证,忽略掉真正应该描述的行为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函数性相关关系。
私人事件由于自身的特点,给我们的印象是它们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相对隐蔽。相对于公开可观察的行为来说,私人事件是如何能被包容进描述行为与环境条件之间函数性关系的行为分析理论中的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行为分析理论对环境条件的理解;二是行为分析理论的具体建构方式及过程。
习惯上人们喜欢把环境看作是围绕(surround)于我们周围的事物,常常用一些组织、制度、系统、规则等分析单元代表环境。斯金纳认为这种从具体结构的实体性角度理解,把环境简单地看作是独立于个体”皮子(skin)”之外的实体性结构,容易使得因”皮子”的存在而把个体与环境从结构上理解为是分隔开的,导致认为公开行为由于其可观察性而能够同独立于个体”皮子”之外的实体性结构环境建立起关系。相反,私人事件由于其内在隐蔽性而使人忽视甚至拒绝建立它与独立于个体”皮子”之外的实体性结构环境之间的函数性关系,而往往转向求助于设想存在于”皮子”之内的结构、成分、组织、系统等某些先天性或获得性功能单元,从而认为私人事件与公开行为应该界限分明。
环境需要被看作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环境条件效应因素———如:物理刺激、辨别性刺激物、人为计划、社会设计、文化控制力等———构成。这些不同种类的环境条件效应因素直接选择着个体的感觉、知觉、简单行为直到语言、意识、思维等复杂行为。也就是在思维方式上从把环境理解为实体性结构存在转向功能性效应存在,即从结构性的环境转向功能性的环境。行为分析理论具体建构方式及过程的第一步是,从关系(relation)的角度定义了行为概念。行为不再理解成是个体运动的局(全)部表现图,而是把行为理解成个体运动与环境条件间可经验到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当中蕴涵着环境条件对个体运动产生的效应,并对个体运动做出选择(简单形式如个体运动的保持或者消退)。有人把语言、意识、思维等私人事件的核心看作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结构、组织或者形式,站在非操作、非经验的立场上分析、探究语言、意识、思维等。然而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从操作的、经验的立场出发,认为语言、意识、思维等同样是与环境条件之间可经验到的一种关系、一种过程。
既然把行为理解成一种关系,那么在经验描述的水平状态上,行为分析理论进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发展概念术语去描述以环境条件为核心的行为关系的浅层显现,进而归纳出行为关系蕴涵的深层内核。行为关系的浅层显现指在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及其特征。描述作为行为关系浅层显现的行为表现及其特征的概念术语通常有:操作性行为、条件作用形成与消退、辨别性刺激、强化作用等等。描述行为关系的浅层显现也就是收集、集合、系统化大量的经验事实。然而更重要的是从这些系统化的经验事实中归纳出行为关系的深层内核———行为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合法一致性,即归纳出行为的环境选择性相互作用解释原则。由于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强调的是描述可以经验到的行为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特定关系,而不是追究引发行为的某种内在结构或成分,加上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对环境的理解及行为分析理论特有的建构方式、过程,给研究私人事件铺平了道路。
斯金纳对语言的分析完全在行为分析理论的指导原则下,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抛弃借助于抽象结构或心灵、认知结构等解释语言的做法,而从操作性、经验性的角度分析语言现象。语言或言语行为不是从某种先天结构中生长出来,也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符号的使用”、“观念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语言或言语行为是在言语共同体中受到由言语者组成的环境条件效应选择的一种行为现象。因而,对于研究受环境选择性相互作用影响的获得性语言“表现(repertoires)”,应该在言语共同体环境效应选择的背景条件下,找出各种相关因素,对它们与言语行为之间的特定关系做出精确描述。言语行为不应看作是个体内部某种原因(如先天结构)所导致的。相反,言语行为在性质上同样属于操作性行为,受环境条件选择,可以用反应、强化、辨别性刺激等术语对言语行为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函数性关系做出描述。
尽管意识作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有它的内隐性,斯金纳仍然保留了意识在激进行为主义中的位置,并且指出人所拥有的意识的独一无二性。人的意识体现出了人比之于其他物种的崇高性。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认为,在觉知(aware)自身生存环境方面,有许多物种同人一样也能够听、看、触、知觉周边事物。但是,人的活动却不仅仅停留于这些简单生物学生存意义上的活动。人比之于其他物种的崇高在于,人生活在言语共同体环境中,借助于语言人能够对已经做过、正在做着、将来要做的行为进行描述。也就是人能够观察自己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再反应或者说反思。所谓人的意识就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再反应或反思的形式和内容。人的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因为只有在言语共同体中通过语言形式强化、描述行为以后,人才具备再反应或反思自己行为的基本条件,人的意识才具备出现的可能。”只有语言社会才能提供自我描述的相倚联系… …一个人才得以以某种特定方式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在生存环境中的听、看、触、知觉或者其他更复杂的行为,如果不是一个生活在言语共同体环境中的人,不是一个具备了在环境选择作用下形成言语相倚联系能力的人做出,那么这些行为充其量只有生物维度意义而没有社会维度意义,这样的人也充其量只是生物维度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社会维度意义上的人。换句话说,这样的人不具有比之其他生物的崇高性,也即不拥有人的意识。人具有的意识的基本特性是社会——言语性(social-verbal)。人的意识其实就是人在言语共同体中通过语言形式反应、反思自己行为的一种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斯金纳说:“一个人感觉或内省到的不是一种‘情感’或‘思想’”,而是他身体的一种状态,人们谈论它仅仅在特定的言语强化相倚联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