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泉洞

更新时间:2024-09-06 11:12

位于南屏以南1公里的白面将军山(海拔393.3米)北麓山谷中,林茂景幽。石洞由大石覆盖而成,旁有大士岩等庙宇。濂泉洞的摩岩石刻颇多,雄浑挺秀,健朗有力。每逢节假日,澳门与国内游客云集,盛况空前。

简介

濂泉洞位于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以南1公里的白面将军山北麓山谷中,林茂景幽,洞旁有“大土岩”等庙宇,近旁有一小溪,利用溪水落差,于“大土岩”前筑池,内建“金鲤喷泉”。庙宇旁有巨石覆叠成洞,曲径盘绕。洞穴通幽。潺潺流水,配上林荫道上的两座凉亭,美景秀色,更是幽静宜人,濂泉洞的摩岩石刻颇多,雄浑挺秀,矫健有力。濂泉洞还以其甘醇的矿泉驰誉中外。

马庵传说

濂泉洞始名“马 庵”,因为在沙尾(南屏过去的地名)南面有一座黑面将军山,山脉接连一小山,遥望俨然一位骑马出征的将军。山腰有个大士岩洞,堪舆先生到这里察看“风水”时,称这个洞是将军所骑龙驹的马厩,故而谓之。

马庵内原来有一块观音石。相传四五百年以前,沙尾是一个“海水环绕如盘带”,人烟稀少的岛屿,叫做葫芦鸟。那时候,经常有渔民泊船到岛北(打缆沙9今香炉石的地方)岸边织网打缆作业。有一天傍晚,风清月朗,帆影飘忽。蓦然,山上闪起一束火光,璀璨夺目。一些好奇的渔民立即登岸,跑上山搜寻,刚至大士岩洞,便发现洞边一块尺余高的闪绿岩三角石在水光的折射下,闪闪烁烁。这些渔民便认为是神仙显灵了,遂虔诚地将三角石当做观世音神像,供放在洞壁的中央,然后点烛烧香,顶礼膜拜。从此之后,每逢观音宝诞,就有数以百计的渔民前来这里祈求顺风平安。

濂泉由来

清道光年间,南屏人容骏(字配文,于1828年中举人,任惠来县训导 )年老辞官归来,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经常邀集欧泽环等几个文人,登山临水,觅幽探胜。一次,他们到此,但见榕荫掩映,石坳如盂,溪流琮琮,甘寒清洌,以之濯足洗面,凉透心用;步入岩洞,顿觉远离尘俗,心神飘逸,如临蓬莱仙洞,真个是“胜游之选地也”。他们认为“马庵”之名甚俗,就引用宋朝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濂溪先生”的雅号之意,取名濂泉。容骏又根据这里曾留下仙踪的传说,赋联曰:“渭水灌深昭法丈,濂泉透顶起风云。”欧泽环也题一联曰:“古木森森一洞天,濂泉流水果何年”。两联镌刻在岩洞月门两侧的照壁,门额则题上“濂泉”二字。当时,容骏他们还发起乡人募捐,在濂泉洞附近依山筑起了两座庙宇,左侧为“金花庙”,右侧为“三圣庙”,并设立茶室和庙祝住处。

濂泉洞史

清光绪年间,南屏有一个叫容秩的斋姑,孑身投入大士财空门,每天鸡鸣即起,洒扫庭除。她把化缘的钱,在濂泉洞的门前净雪筑造一间四柱铁亭供人参拜,还修葺了庙宇。

濂泉洞历史悠久,几经兴衰。沧陷时期,濂泉洞惨遭破坏,铁亭和两间庙宇均被人拆卖,连庵内的观音石也不翼而飞。抗战胜利后,港澳同胞捐款重修,兴建了“慈荫”、“宪邦”等三间凉亭及回廊,并种植很多花果树木。后来历经风雨剥蚀,加之十年浩劫的人为破坏,濂泉建筑几成废墟。直到1984年9月,南屏镇成立旅游公司,筹集资金对濂泉洞进行重新开发,才使濂泉的风貌焕发新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