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

更新时间:2023-10-29 22:32

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于2006年7月份成立,简称互助社,对农民贷款难、群众组织化程度低历史难题提供了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有益探索,它以小额信贷实验基地为平台,通过贷款合作,推动农民互助合作,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贷款合作、生产合作、购销合作和文化合作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建设体系,被《新民周刊》赞誉“创造了一个金融神话”。

成立背景

农民贷款难、群众组织化程度低是长期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破解这两个难题,对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重大、意义深远。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在濮阳县创立、发展和成功实践,为解决以上历史难题提供了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有益探索。

合作社的产生

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发端于濮阳县鲁河乡,它以小额信贷实验基地为平台,通过贷款合作,推动农民互助合作,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贷款合作、生产合作、购销合作和文化合作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建设体系。该组织2006年7月份成立以来,《国家财经时报》、《金融时报》、《中国城乡金融报》、《河南日报》、《濮阳日报》等60多家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和国内知名网站给予报道,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定为“国家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先后获得了“独立的综合性新农村建设模式”、“农合组织的河南设计”、“国内首家农民互助小额信贷组织”、“破解农村金融问题的濮阳模式”、“新合作组织设计中最完备的设计”等多种评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省委政策研究室等上级部门先后到濮阳县调研。

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简称互助社,发起人许文盛是濮阳县鲁河乡许屯村人,许文盛曾任濮阳县农行习城营业所主任、油田中心营业所主任和市农行信贷科长。长期的银行基层工作经历,使许文盛深谙金融机构经营的弊端:一方面,作为现代金融活动的信贷行为,常常被农民视为救济,绝大多数农民对国家金融政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服务和贷款管理棚架在乡镇或县市网点,以致形成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收款难与银行不良贷款长期居高不下的怪圈。

2004年,许文盛因五级工残获准休息,全身心投入到农村金融改革的研究中。其撰写的《谁为发展中国“三农”买单》的论文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的高度评价,并应邀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小额信贷试验课题“扶贫经济合作社”的调查研究。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文盛达成了在濮阳市合作创建小额信贷试验基地的意向。12月8日,许文盛带着国务院办公厅(〔1999〕办3002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办函〔1999〕41号)等批复文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探讨在河南濮阳市筹建小额信贷试验基地的商函》开始了基地筹备工作。

200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杜晓山主任来濮阳市调研。在市政府大力协调下,在市供销社、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7月6日,农村贷款互助社依法成立,名称为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

社发展现状

建社之初,互助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制定出了严密的章程,按照总社和市社+分社+互助中心的多层资金互助模式运行。分社是机构经营管理与核算的基本单位;互助中心,类似于外地的农民合作社,以村为单位成立,由互助社动员群众自愿入社组建,在分社设立独立帐户。互助社有两类社员:基本社员和股金社员。每户一年交纳50元钱(其中沿黄滩区20元),即成为互助社基本社员;每户入股500元以上,即成为互助社股金社员。建社至今,互助社共发动组建了29个新型农民合作社,项目区涉及鲁河、胡状、梨园、白罡、文留、王称固、梁庄、城关8个乡镇,入社社员438户,有43户投资自主入股,共吸收社员股金67500元。目前,互助社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农民合作社联片开发区,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农户小额信贷、团购团销、生产互助、文化科技培训四大平台工作。

(一)互助社被有关媒体誉为“准农民银行”,社员贷款像买东西一样方便

互助社贷款,迥异于银行贷款,农民当家做主,建立中心人员与客户经理双线控制风险机制。农民贷款不用出村,还款不用出村,农民贷款就象买东西一样方便。

互助社贷款,除了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贷款经验外,还整合了许文盛曾经实践以“流动银行”(通过客户经理在乡间不停地流动,把银行的系列服务送上农民家门,对贷款营销、管理和回收全程跟踪的金融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全员职岗风险责任制等现代金融改革思想,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互助社贷款,首先由农民评议开始。贷款不向互助社申请,而是提交中心管理人员(社长等),率先经过农民评议。评议包括人品、小组、项目三方面,较好解决了困扰当代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心评议通过后,中心社长通知客户经理进村,进入调查程序。双方均同意后,签署多方贷款协议,当天或次日,客户经理护送资金进村。中心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彼此监督,共同承担贷款管理责任。中心管理人员对本中心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客户经理承担包放包收责任,贷款拖欠一天,处罚客户经理5元。同时落实小组联保制度。贷款人员自由结合三户小组,三户之间彼此承担联保责任。一户不还款,其他两户有代替还款的责任。

社员可享受互助社提供的不同类别贷款支持。1、孟加拉模式农户贷款。入社社员,自由结合三户小组后,可以方便获得最高限额为2000元以下的支持。2、农户互助基金贷款。社员需要更大额贷款,必须入股互助基金。入股1000元,提供相应担保,可以贷款5000元,即股一贷五。3、农村商户互助基金贷款。农村商户需要大额贷款,必须入股互助基金。入股10000元,提供相应担保,最高可以贷款50000元,与农户股一贷五类似。4、孟加拉模式城镇户贷款。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固定收入来源者做担保,互助社可以发放20000元以下的贷款。

(二)团购团销,提高农户竞价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互助社组织农民创办新型合作社,代表社员和经销商或厂家讨价还价,进行化肥、种子等农资团体购销,减少中间销售环节,促使农民节支增收。2006年以来,互助社协调市供销社农资公司、市种子公司,组织社员进行了五次团购,供销社和种子公司按照约定,把化肥、种子等农资直接送到村里,互助中心帮助社员分发、搬运,而不提取任何差价。团购的种子一般比市场价便宜10%左右,化肥一般比市场价便宜8%左右。

通过五期团购,互助社不仅让社员买到了保质保量的产品,而且给社员带来直接收益5.1万元,总体收益6.6万元。团购团销使农民省钱、省力、省时、放心,尝到了互助合作的甜头。

(三)生产互助,有效解决了农忙季节城乡劳动力冲突问题

互助社针对中西部地区多数中青年劳动力农闲季节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单户妇女受体力限制,难以胜任繁重生产劳动,中青年劳动力不得不返回家乡参加生产,影响了收入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妇女生产互助组平台。该平台把分散的农村家庭组织起来,通过妇女生产互助组,解决农忙季节城乡劳动力冲突问题,让男劳力常年安心在外地打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社员根据需要,3、5户自愿结成帮扶对子,成立生产互助组,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再也不用农忙迁徙了,彻底地把青壮年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仅此一项,每个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每年增收3000-5000多元。

(四)打造文化科技培训平台,提高农民素质

针对农业生产中,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生产科技普及难等影响农业增产的具体问题,互助社设计了文化建设与科技培训平台。在组织农民基础上,建立学习制度,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动农民增收。该提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村建设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次捐赠科技图书近7600余本,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造林、沼气等多方面。目前,许屯等互助中心都建立了学习制度,中心社长期聘请科协、农技、土肥等部门专家下乡培训农民,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互助社还引导许屯中心建立了妇女盘鼓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启示

(一)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为解决农民贷款难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破解“三农”难题,最关键的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是资金。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农民,都缺少资金实力,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为解决资金难题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更多的考虑到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不仅使农民贷款像买东西一样方便,而且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有序发展,利于遏制高利借贷,上符合国家政策,下合民情民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具体实现形式。

互助社创新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引导农民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强“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想办又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是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治本之策。

(三)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互助社以互助中心为纽带,开展系列互助合作活动,为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农民的诚信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建议

(一)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是一个新兴事物,是实践2004年中央1号文件“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有条件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精神的一种尝试。它更多地考虑到困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问题。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划定四川、吉林、甘肃、内蒙、湖北、山西六省为试验区,揭开了新型合作金融组织探索的序幕。中国人民银行也在陕西、四川、贵州、山西四省开展小额信贷试点。江苏也以每年两个县试点推进。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全国各个经济区域都在聚财发展,环渤海金融区的互动,徽商银行、浙商银行的努力,不同区域争先创建新型银行,都说明了这一点。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全国经济凹陷地带,农业大省,探索适合河南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模式,更为迫切。河南已经失去了中国人民银行四省小额信贷试验和中国银监会六省试验区的机会,我县贷款互助合作社以“国内首家农村互助小额信贷组织”、“探索国内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民间样本”(中国政务信息)闻名全国,成为推介宣传濮阳乃至河南的新窗口。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小额信贷互助合作试验工作,把互助社《借助“国内首家农民互助贷款组织”平台结合河南农业大省实际 创办“河南农民互助银行”的申请》上报省委、政府,由省委、政府函告银监会,争取银监会扩大河南为农村金融试验区,藉机创建“河南农民互助银行”(以贷款互助社策划为基础,农民能够有效管理的全新型合作金融组织),造福更多农村家庭。

(二)我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有劳动生产力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民人散、心散、组织难的弊端。互助社以互助中心为纽带,开展系列互助合作活动,为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创造条件,在农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内新型农民合作社无疑将快速进入百舸争流的发展时期。我县要以互助社为平台,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农资采购经营等业务,推动濮阳新型农民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各乡镇要支持互助社创造办公条件,引导、协调各行政村建立互助中心,支持推动互助社试验快速发展形成气候,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打造濮阳改革开放的全新品牌。为实现我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三)濮阳县作为河南省17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之一,建议大胆推进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造福更多的农村家庭。同时,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逐步把这项工作打造成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创新的亮点工程。

主要成果

一期试验:(2004年12月-2007年5月)扎根农村,农村包围城镇历时18个月注册登记,以“国内首家农民互助贷款组织”开始试验。依托文留分社,深入农村培训农民,推动成立了30互助中心(村银行),接待国务院百万人口大县课题组调研。国家计生委据此策划了“计生户互助中心”,河南计生委据此推动了“幸福家庭行动”,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与NGO小额信贷组织、梨树资金互助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区基金方案并列的“新型合作金融组织民间样本”。二期试验:(2007年5月-至今)城镇辐射农村,发展兼顾城乡至10年7月底,先后创建了文留、柳屯、城关、市营、五星、清丰6个分社,推动成立了301个村银行,入社社员达4008户,累放贷款2.3亿元,贷款余额6000余万元。未使用外援资金和政府投资,2009年全面实现财务盈余。

由于有效调动了社员参与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度,不仅克服了传统银行人员腐败问题,而且贷款近乎不用催收,无一笔死滞,《新民周刊》赞誉“创造了一个金融神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