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河

更新时间:2024-09-16 20:06

瀑河,亦名宽河,又名豹河,古称高石水。洪水凶猛,声似虎豹,故得名。海滦河流域滦河的支流。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市王土房乡七老图山西麓。由北向南穿过平泉市,南流入宽城县,至宽城县瀑河口入滦河。全长147公里,流域面积2040平方公里。瀑河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3870立方米/秒。

干流概况

瀑河,亦名宽河,又名豹河,古称高石水。辽代称陷河,《明史地理志》载:“宽河守御千户所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承德府志》载:“豹河,一名瀑河。源出州境之密云沟黄土梁。蜿蜒一线,贯穿石罅,合诸山涧水始汇成。又南经宽城之东,亦名宽河”。瀑河洪水凶猛,声似虎豹,故得名。清时改称为瀑河。

瀑河发源于平泉市原石砬哈沟乡(一说土房乡山湾村)七老图山西麓(一说乌乎马梁)。由北向南穿过平泉市(原平泉县),南流入宽城县,至宽城县瀑河口入滦河。全长147公里,流域面积2040平方公里。

其源有二:一是平泉市沙坨子乡石砬哈沟川里安杖子村同七家岱川的界山;二是平泉市瓦房店村同七家岱乡双河村、杨杖子村的界山南麓。两源在八家村南汇流,经过平泉镇、南五十家子蒙古族满族乡、小寺沟镇、党坝镇,从党坝镇的大石湖村八道河子庄出境,入宽城县。平泉境内流长87公里,流域面积13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从源头山顶峰1080米,逐渐降至出境处的335米,坡降7.8‰。流水切割力很强,两岸支流冲刷沟发育。

在宽城县,位于县境西北部,自龙须门镇五道河流入县境,由北向西南方向在塌山乡瀑河口注入滦河。境内长度63公里,穿过龙须门、宽城、下河西、黄崖子、化皮溜子、孟子岭。境内流域面积为649.73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瀑河平均流量0.5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3870立方米/秒。河水水位及径流量与降水量在时间上呈同步变化,全年约80%的径流量发生在降水集中的7至8月份。最大洪峰出现于1929年7月29日,旧桥附近测流量为2230立方米/秒。1959年建水文观测站以来,最大洪峰为800立方米/秒,出现于1962年7月26日。截至1992年末,出现300立方米/秒的洪峰7次,断流3次。

多年平均径流量2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6.33立米/秒,最小时为0.15立米/秒,夏季山洪瀑发时最大流量为8760立米/秒。含沙量2.51公斤/立方米。结冰期30天。河宽约100米,平均坡降1/350,自然落差160米。pH值为8.5,矿化度为10.7,属1级水。

主要支流

径流

瀑河的主要支流由源向下左侧有:

赶瀑河,发源于平泉市密云沟(魏杖子)川里王家营村同打鹿沟川分界的橛子梁脚下,从川口的东大庙村入沙坨子乡境,由杏树园子村境入瀑河。流域面积逾100平方公里。除汛期外,水流量很小。

道虎沟河,有南北两源,南源在平泉市道虎川顶部的东梁村同杨树岭镇狮子庙村的分水岭西麓;北源在小道虎沟川双洞子村同杨树岭镇槽碾沟村分界的山岭西麓,两源在大营子村汇流,在小寺沟镇万杖子村陈杖子庄西入瀑河,川长15公里,流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南源源头有涓涓细流,广兴店以下除多雨年份基本无水,同北源汇流后除一般为三五个流量。

桲椤树河,发源于平泉市原郭杖子乡东门杖子村的东大岭下,从下营房村入党坝镇界,在朴家院村入瀑河。川长31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左右。河宽10米左右,下营房村以上为季节河,以下常年有水除汛期外,仅四五个流量。

右侧有:

车轮轿河,从平泉市城区西流过,在南门外汇于瀑河,故又名“西河”。发源于平泉市车轮轿(王土房)川山弯子村上窝铺大西沟同承德县圣祖庙分界的山岭脚下,流经王土房从单杖子村界人平泉镇四合园村境。经二道河子、西坝、南大街汇入瀑河。流域面积逾100平方公里,水流量较其它支流大。

老婆山河,发源于平泉市老婆山川(下店)顶端的西大杖子村同西崖门子川分界的山岭脚下,流经西南山、下店、干沟门、西水泉、马杖子等行政村,在会州城东荒庄北注入瀑河。川长14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

铅洞子沟河,发源于平泉市小寺沟镇胡杖子村里同老婆山川西南山村分界的山岭之阳。流经水泉、河沟子、雅图沟、西大窑、桥西、桥东、佟杖子等行政村境域,在黑山之阴注入瀑河。流域面积50多平方公里。

大吉口河,有东、北、西三源。东源在平泉市秦家店村同小寺沟镇单家店村的界岭,北源于平泉市围场沟村同小寺沟镇袁家店村之间的分水岭,西源于大块地村同承德县郭杖子之间山岭东麓,三源汇流于大吉口村。人山口,穿经三公里的峡谷,从党坝、河北两庄之间穿过,在山前庄西入瀑河。

下游宽城县境内主要有:

浑河,河长29公里,流域面积328平方公里,发源于宽城县板城乡锻树沟,流经板城、崖子门、药王庙,汇入瀑河。

大峪河,河长10公里,流域面积28.3平方公里,发源于宽城县缸窑沟乡大前坡峪,流经下坎子、上河西,汇入瀑河。

小峪河,河长12.5公里,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发源于宽城县下河西乡小前坡峪,流经洪杖子、于杖子,汇入瀑河。

黄崖河,河长10.5公里,流域面积37.5平方公里,发源于宽城县峪耳崖镇大野鸡峪,流经黄崖子、北局子,汇入瀑河。

泉流

平泉,坐落于平泉市(原平泉县)城中心,喧哗街口西200余米处。平地涌泉,泉水甘甜,水量很大。乾隆四十三年降八沟直隶厅为州,即因此泉而命名“平泉州”。清代沿泉居民、商铺都饮此水。“平泉印月”是平泉八景之一。1953年七八月间进行翻修使用两台六寸水泵和一台四寸泵才将水抽干。水从泉北孔庙(现邮电局营业厅处)下流出。用石条砌成宽2米余出水道两条,上铺石条,垫沙石黄土为街面。清除淤泥后,泉墙基下遍砸2米长近10厘米的柞木桩,上砌石条。泉口高出路面1米左右,用石桩、石板做成围栏。泉南,水面处有直径0.5米左右的圆形出水孔。西街西侧从泉到旧马市用石条、碑石、石槽砌成暗沟,泉水从塘子胡同西口,涌出南流。泉中用直径四五公分的洁净石块铺底,水深2米余,清澈见底,游鱼可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地下水抽取量逐年增加,泉水位下降。八十年代后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草死鱼亡。

东水泉,位于平泉镇瀑河沿村的东水泉庄后山西南脚下。属西水泉——南岭逆滑移断层系列断层泉之一。水从山脚下涌出,后用块石垒砌成圆形,直径约5米,水深1.5米左右。水从底部向上翻涌。水质甘甜,冬暖夏凉。三九天居民也在流出的水沟中洗衣。泉居高临下,可浇灌西部大片农田。

西水泉,属西水泉——南岭逆滑移断层泉之一,位于平泉市南五十家子蒙古族满族乡的西水泉村庄西。水很旺,后被修为长宽各10余米的大泉池,水深2米左右。1971年,为解决山南干沟子用水,泉旁打一深井,用高压水泵将水引上南山,使历史上到外地驮水的干沟子吃上自来水,可西水泉的泉水却干涸。

南水泉,位于平泉市小寺沟镇水泉村河北庄后山半腰处。泉用石垒砌,直径约3米,长年流水,枯旱不竭。水质甘甜,冬暖夏凉,三九天泉水流出300余米始结冰。1979年经修葺顶部被封起,安装上管道,河北庄居民饮上此泉的自来水。

上泉子,位于平泉市道虎沟乡上泉子村上泉子庄东南,泉用块石垒砌,底部西北有出水孔,泉直径近6米,水深1米余,水清澈,游鱼可见。枯旱之年泉水仍外流如常,村因此泉而名。

暖泉,位于平泉市党坝镇四十亩地村的北山根庄东250余米处。泉水从后山脚下涌出,流量很大。汛期携带泥沙的瀑河浊流,经过此泉后,泾渭分明的水面,持续近0.5公里。冬季瀑河结冰,唯此泉附近热气蒸腾。以前冬季常有鳝鱼随泉水游出,冻于冰上。永安——大石湖公路修筑后,泉眼被劈山垫路之石压散。现从原泉眼处10米范围内流出。

治理开发

防洪

1949年3月5日,平泉市(原平泉县)人民政府以建字3号文向热河省府呈请修建城关区(平泉镇)瀑河防洪坝。省府派水利厅李新庭到工地现场指导,并拨小米5万公斤,城关区政府组织1000人,以工代赈,救灾渡荒,修筑瀑河防洪大坝2公里。要害处修人字石护坡坝200米。1950年省拨款重修城关区瀑河大坝。

1960年6月,成立平泉镇防洪大坝施工指挥部,县委书记刘文林,县长田惠为正、副总指挥。调集民工100人,最多时达900人,奋战77天,完成发电厂、造纸厂、酿造厂三处防洪工程,堤坝总长1800米,石笼丁坝17座,木笼丁坝27座,用工1.01万个,动用石方2683立方米,土方1.78万立方米。

1961年9月至1962年7月,在平泉镇北,瀑河右岸修筑防洪坝500米,坝高3.2米。1962年7月24日至26日连降大雨,山洪暴发,瀑河平泉街段最大流量800立方米/秒。洪水冲脱坝坡350米。1962年9月至1963年春修复,前沉床9400块混凝土块,共投资84415.9元

1963年4月5日至5月16日,修建了房身沟右岸由沟门向西150米长副坝,坝体为砂壤土,千砌石护坡,坝高2米,顶宽2米,迎水坡、背水坡均为1:1.5。前坡脚有0.5米深1米宽的干砌石基础,迎水坡用水泥砂浆勾缝。工程总动用土方1932立方米,总用工1712个,投资6589元。同年在西河修石笼丁坝6座,打桩编柳6道,打加固桩1330棵,完成石方400立方米,土方1300立方米,共投资5000元。

1964年,修双桥子沟上游防洪坝758米,北端与1962年所修坝体相连,大坝设计为50年一遇洪水,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坝体为干砌石护坡砂坝,坝高3米,护坡石厚0.4米,下设反滤层厚0.2米,坝顶宽3米,迎水坡1:1.5,背水坡1:1.75,坝前铅丝石笼丁坝护基,丁坝长5米,间距15米。同年,还修建西河左岸防洪坝,由师范学校至西河大桥,全长1750米,坝高2米,坝体为干砌石护坡砂坝,坝前设梯形断面铅丝石笼丁坝护基,丁坝长8米,间距24米。

1965年,修建瀑河左岸防洪坝,南起东三家,向北延伸1830米。坝体为干砌石护坡砂坝,坝高2米,顶宽2.5米,坝前设铅丝石笼丁坝护基,丁坝长5米,间距15米。

1966年,为加固县城防洪大坝,省拨款4.1万元,修丁坝173座,动用沙土方5.85万立方米,石方1.05万立方米,用工3.7万个。

1973年,对城镇瀑河左岸防洪坝北端坝体加固改造,修副坝20米,拐角后接主坝80米,坝高增至3米,坝宽2米。

平泉镇防洪工程经历年修筑、续筑,到1978年底,防洪坝总长6100延长米,其中左岸2725米,右岸3375米。由于无整体规划陆续修建,防洪标准不一,故坝体高低宽窄不一,河道弯弯曲曲。1979年,对平泉县城瀑河防护大坝进行统一规划,陆续改造,是年,改造大坝长190米,其中主坝155米,坝高增至3米,为干砌块石水泥砂浆勾缝护坡砂体坝,顶宽2.5米,前坝脚设铅丝石笼丁坝护坡。

1980年5~12月,总投资11.4万元,改建加固城镇右岸防洪大坝2188米,修丁坝110座,完成土方5.9万立方米,石方0.9万立方米,总投工22万个。

1982年完成城镇左岸防洪大坝加固1607米,修丁坝71座。

1986年9月投资10万元,修建城镇防洪坝瀑河左岸东三家至药王庙大坝700米。

1987年6月,修复由外贸局至珍珠岩厂1000米城镇防洪工程,当年完成坝基1000米,干砌石水泥砂浆勾缝护坡砂坝367.8米。1988年工程竣工,总投资20万元。

1988年4月,县自筹资金4万元,改修平泉镇瀑河右岸防洪坝双桥子沟口至房身沟口1150米防洪大坝。8月末省又拨款8万元,1989年8月30日完工,完成土石方6.4万立方米,修铅丝石笼丁坝76个。总投资24万元。

1990年,承德地区拨款3万元,翻修城镇防洪坝坡295米,完成土石方7076立方米。

汛期平泉火车站,承德酿酒公司等单位集资0.8万元,修石笼丁坝8座,较正河床800米。

到1992年,平泉镇防洪坝总长8公里,防洪能力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防洪大坝锁住滚滚黄龙,保护镇内机关、厂矿、学校、居民及瀑河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瀑河下游水量较大,由于没有防洪设施,一遇大汛。河水泛滥成灾,损失严重。建县后,为解决县城防洪问题,1964年初动工修建宽城瀑河南岸大坝,同年8月竣工。坝长750米,高9.6米,并设铅丝笼丁字坝41个,总投资4万元。

水库

大庆水库,位于滦河水系瀑河上游沙坨子乡石砬哈沟川小庙村,系中型水库,集雨面积82平方公里。初命名大庙水库,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和国庆二十周年,故更名大庆水库。1970年6月1日正式动工,1975年12月建成蓄水。建筑物设计标准,百年一遇,校核标准,千年一遇。调节性能,年调节。设计洪水位665.15米,校核洪水位668.9米,防洪限制水位660.4米,正常蓄水位663.0米,死水位656.0米。总库容1350万立方米,调洪库容79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62万立方米,死库容263万立方米,至1985年淤积量58.7万立方米。主坝坝型: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668.5米,防浪墙顶高程669.0米,大坝高24.0米,坝顶长460米,坝顶宽度4米,坝基防渗型式为粘土防水墙。开敞式溢洪道,堰顶高程663米,净宽70米。无压城门洞型输水洞(兼泄洪洞)。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实灌1万亩。养鱼水面850亩,年产鱼1.6万公斤。

鸽子洞水库,位于瀑河支流西河上游,王土房乡单杖子村,1976年10月县组织筹建,原设计投资700万元。1977年9月动工,抽调民工2500多人,县直机关干部轮流到工地义务劳动。至1979年秋,完成石方54191立方米,土方51860立方米,混凝土8771立方米,浆砌石13356立方米,总用工77.2万个,已将80米长的重力坝地基浆砌石回填到493.6米高程(高出河床0.6米),堆石坝段60米长,混凝土垫层493.6米高程,67米长堆石坝基已回填。已投资108万元。根据河北省水利厅通知,加之县财力紧张,1982年1月7日停工。

灌溉

大庆灌区。1973年8月5日动工修建大庆水库主干渠和左右干渠,主干渠长400米,出沟后分流左右两条干渠。左干渠控制和灌溉石砬哈沟、沙坨子、卧龙岗一带的1.6万亩土地。水渠在石砬哈沟左面山坡穿越小庙、二十家子、小窑沟,北上洼子店、卧龙岗,南下头道沟、西窝铺、沙坨子、史家沟、到八家。跨大小山洪沟60余条,全长20公里。支条,修各种渠道建筑物84座。其中渡槽44处,跌水5处,涵洞10处,倒虹吸3处,总干渠节制闸1处,干渠节制闸3处,支渠进水闸18处。右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0150亩。从水库大坝后引出,横跨河道至南山根,沿小庙、下洼子、八家、张营子方向,穿过红花沟、钻透罗杖子后山,顺黄杖子西山坡绕进猴山沟,爬上七家后山小梁,直至房身沟。全长18公里,各种附属建筑物59座。其中进水闸1座,节制闸4座,支渠进水闸15座,渡槽6处,跌水9处,涵洞23处,倒虹吸1处,支渠53条。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两干渠由于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到1988年仅浇地300亩。198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灌区管理所,恢复灌区配套工程。到1991年累计投资27万元,恢复干、支渠9公里,其中干渠2条长6公里,支渠10条长3公里,配套各种建筑物25座。水浇地面积上升为3000亩。

水电

1966年平泉市(原平泉县)永安公社筹集资金11.3万元,历时三年,在四十亩地大队建成永安水电站,此为平泉市(原平泉县)第一座小水电站,主要设备是两台水轮发电机组,一台容量75千瓦,另一台为40千瓦,引水渠长45米,于1969年8月相继发电。小水电站投产发电,使永安公社4个大队、23个生产队720户农民用上电,解决了农村米面加工和社队企业用电。

1970年以后,平泉市(原平泉县)党坝地区先后建成小水电站四处,装机总容量235千瓦,其中煤岭子水电站,装机容量78千瓦,引水渠长500米;朴家院水电站,装机容量26千瓦,引水渠长240米;大石湖水电站,装机容量40千瓦,引水渠长150米;南沟门水电站,装机容量26千瓦,引水渠长1400米。1980年党坝地区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后开始使用网电,小水电先后下马。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