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8 08:08
都江堰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5月,全市辖6个街道、5个镇。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54万人。
秦,设湔氐道,辖今都江堰市全境、崇州市、彭州市、郫县、阿坝州汶川县部分地区。
汉朝,湔氐道升为县。
三国蜀汉时,改称湔县,置都安县,属汶山郡。
西晋,改湔县为晏官县,属汶山郡。
前宋,侨汶山郡、汶山县于灌口,辖都安、晏官、汶山。南齐永明元年(483年),以江原县地大户多,划今崇州市街子、双河,今都江堰市河西等乡镇至今汶川县漩口、水磨一带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镇五里村境。南梁,于齐基县境置齐基郡,郡县同治。北周天和三年(568),汶山郡还治,废晏官县,改置汶山县。废都安县,以其地还郫。天和四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都江堰市石羊镇杜家墩子,改隶键为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寻改灌宁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为导江县。开元十八年(724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
前蜀武成元年(908年),设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后蜀广政元年(938),割郭佶等8乡置永康县。青城县划出大体为今崇州市街子、双河及都江堰市泰安,两河部分地。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改灌州为永安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安军为永宁军,旋改为永康军。熙宁五年(1072年),废永康军为永康寨,以导江县还隶彭州,青城还隶蜀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永康军,又以彭州导江、蜀州青城为其属。南宋末,永康军废为灌口寨。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灌口寨地置灌州,废青城、导江二县,并入灌州。置青城陶坝屯田万户府,隶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路。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灌州为灌县。
清代,灌县隶成绵龙茂道,后属川西道、成绵府。
民国初,灌县曾短暂称灌县行政公署,隶于西川道。民国24年(1935),四川省实施督察制,灌县隶于第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县隶于川西行署温江专区。
1953年初,隶于四川省温江专区。
1968年,隶于温江地区。
1983年7月,划归成都市管辖。
1988年5月,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隶于四川省,省政府委托成都市代管。
1999年,都江堰市辖12镇、16个乡: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2000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
2004年9月08日,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原青城镇并入青城山镇;原麻溪乡并入紫坪铺镇;原金凤乡并入蒲阳镇;原驾虹乡并入胥家镇;原土桥乡并入崇义镇;原沿江乡并入柳街镇;原徐渡乡并入石羊镇;原大乐乡并入安龙镇;原两河乡并入大观镇;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幸福、蒲阳、中兴、聚源、天马、崇义、龙池、柳街、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石羊、玉堂、青城山)、2个乡(向峨、虹口)。
2013年,中兴镇沿江社区划归青城山镇管辖,胥家镇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5个社区和蒲阳镇上游、壹街、尚阳3个社区划归灌口镇管辖,聚源镇张家湾社区划归幸福镇管辖。
2014年,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紫坪铺镇和虹口乡划归龙池镇管辖,翠月湖镇划归青城山镇管辖;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银杏街道、永丰街道、奎光塔街道5个街道。
2019年12月,撤销中兴镇、玉堂镇,设立玉堂街道;撤销向峨乡、蒲阳镇,设立蒲阳街道;撤销永丰街道;撤销胥家镇、崇义镇、柳街镇、大观镇、安龙镇。
截至2023年5月,都江堰市辖6个街道、5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幸福街道都江堰大道231号。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0°44′54″—31°22′9″,东经103°25′42″—103°47′00″之间。西、北与汶川县相连,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南与崇州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8千米,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
都江堰市,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在10℃一22℃之间,平均气温16.4℃,年均无霜期306天。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千米,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龙池镇等地,全长17千米;岷江经渠首分外江和内江,外江为正流,称金马河,经市境流入温江区、崇州市,全长30千米。内江则通过引水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城区仰天窝闸桥将内江分为四条河,由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流入新都区、郸都区、温江区,汇入金堂县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都江堰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比约为6:3:1。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为:农用地比重大,林地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少,城镇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冲突明显。林地主要分布在龙池、青城山等山区乡镇;耕地主要分布在聚源、天马、石羊等平坝镇。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区的幸福、灌口和经济开发区。
都江堰市动物资源较为复杂,有亚热带农田动物群和川西北山地野生动物群。动物资源约有300余种,其中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一类保护动物12种。野禽约有250种,其中,盛产各种鸟类,是中国鸟类中画眉和雉类的一个分布中心。
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川西平原植被和龙门山植被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多个垂直气候带,具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拥有高等动植物1.4万余种,有川芎、杜仲、林麝和鹿等药用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珙桐、银杏等珍稀濒危植物46种,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其中,第三纪元甚至更古老的原始科属和子遗植物得以保存,如稀有国家保护植物1级一种(珙桐)、2级10种(连香、杜仲、银杏、红杉等)。苔藓种类密集度高,近200余种,为世界所独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稀有、奇特古老的树木,如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树高34米,胸径2.2米。盛产黄柏、杜仲、厚朴、川芎,是世界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花卉资源丰富,木本观花卉以山茶、杜鹃花等为著,其中可供观赏的杜鹃花达427余种,是全国最大的杜鹃花培育基地。草本观花卉类有菊花、兰花等。
都江堰市,有矿产资源10余种,金、铜、铁、锑、煤、磷、硫磺、石棉、石灰石、白云岩、石英岩、铅锌矿、耐火砂石等。
截至2022年,都江堰市户籍户数24.3万户,户籍人口61.97万人。常住人口71.46万人,城镇化率63.03%。出生人口2764人,死亡人口52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5‰。
截至2023年末,都江堰市公安户籍户数24.19万户,户籍人口62.16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54万人,城镇化率65.02%。
2023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6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326.79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7.5:64.5。
2023年,都江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8.4%,其中,民间投资下降63.4%。投资总额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3%;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7.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9.6%
2023年,都江堰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3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64亿元,同比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39亿元,同比增长19.3%。
2023年,都江堰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51.31亿元,增长9.8%;林业0.13亿元,增长36.2%;畜牧业10.92亿元,下降18.7%;渔业0.29亿元,增长6.8%。
2023年,都江堰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3万亩,比上年下降17.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万亩,下降9.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下降49.6%;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3.34万亩,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量9.8万吨,比上年下降9.5%;油料产量1.48万吨,下降49.7%;蔬菜产量30.84万吨,增长5.3%;肉类总产量2.5万吨;水果产量7.32万吨,增长40.3%;茶叶产量0.24万吨,增长2.5%。
2023年,都江堰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9.84亿元,比上年下降0.1%,占GDP的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3%;营业收入229.91亿元,下降2.5%;利税总额20.66亿元,下降10.9%;实现利润总额12.31亿元,下降14.5%;资产负债率51.8%;产销率94.1%。
2023年,都江堰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89亿元,比上年下降2.4%,占GDP的5.9%。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竣工产值7.3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70.3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4.3%。
2023年,都江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28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11.44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75.84亿元,增长21.1%。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9.7%,汽车类下降6.6%。
2023年,都江堰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完成358.9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36.06亿元,下降10.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64.98亿元,增长0.3%;住宿业营业额10.03亿元,增长17.3%;餐饮业营业额47.83亿元,增长3.8%。
截至2023年末,都江堰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48.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93.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4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93.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
截至2023年末,都江堰市共有单设小学26所(含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8737人,专任教师2644人;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8953人,专任教师241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764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84.08%,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8%,普通高中毕业率为99.65%。
2023年,都江堰市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活动中心)19个(含分站),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9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全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3次。
2023年,都江堰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8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40人,医疗实有床位数8296张。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1.24‰。应急献血完成率达88.56%,应急献血总人数为2836人。
截至2023年末,都江堰市已配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3467个,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体育场地190.2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2.66平方米。新建城乡绿道36.3千米,新建“口袋公园”3个,打造村社级文化服务站点185个。
截至2023年,都江堰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4.58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0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82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参加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人数26.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08万人。
2023年,都江堰市城镇新增就业6685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3300人。全市在册孤儿人数46人,发放救助金77.28万元。投入资金992.39万元,资助1406名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截至2023年末,都江堰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2089.3千米。全年新改建村组道路(农村公路)12.4千米。全市机动车拥有量21.9万辆。全年公路客运量5614.8万人,客运周转量124828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967万吨,货运周转量12059万吨千米。公交车路线达到40条;年末实有公共营运车415辆。年末共有出租车665辆。
都江堰市境内213国道(兰州至昆明)横贯东西,截至2011年,通车里程近千千米,黑色化、水泥化的高等级和次高等级公路占1/3以上。纵向通过成灌高速公路(蓉昌高速成都段)、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三大走廊与成都市相连,纵向依托三横道路体系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更有都江堰—成都—北海、都江堰—成都—重庆—上海两条高速出海通道。
德阳至都江堰高速公路又称“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G4203)”北段,长109千米,总投资163亿元,不仅是成都三绕的组成部分,也是G4217线成都至昌都高速公路的联络线。
成汶铁路直达市区蒲阳站,距离成都货运中心站青白江站60千米,年吞吐能力250万吨。规划待建的成格铁路(川青铁路)过境,线路设计从成都出发,利用改建原成汶线(成汶铁路),经都江堰、汶川,到达青海省格尔木市。
成灌快铁,又称成灌线,是成都市域铁路的第一条线路,也是成都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投入运营的第一条线路。通过都江堰—成都城际快铁至成都仅需20分钟,到重庆市仅需90分钟。
都四铁路,为都江堰至四姑娘山观光铁路。建成后不仅可以观赏川西沿线的壮美风光,还将极大地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都江堰市坐拥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两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灌溉工程遗产,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少有的“三遗”城市,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
都江堰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位于都江堰市区西南,距成都48千米,距双流国际机场58千米,交通十分便捷。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2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茶叶
都江堰茶叶,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区域内,是世界上亚热带山地植物资源保存完整的地区,因土壤、水文和气候条件适宜,该域种植的茶叶外形条索自然微卷,黄绿带毫,香味浓厚,汤色明亮,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都江堰茶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都江堰方竹笋
都江堰方竹笋,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都江堰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地下水埋藏浅、物理性质良好,是成都市最大的方竹笋基地。都江堰方竹笋为成都市优良乡土竹种,具有发笋早、笋期长、笋肉细腻、质地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都江堰方竹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都江堰川芎
都江堰川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都江堰是川芎的原产地,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都江堰市特有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生产出的川芎品质无处能敌。
2006年9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都江堰川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都江堰猕猴桃
都江堰猕猴桃,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市特有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造就了都江堰猕猴桃优良的品质。
都江堰猕猴桃起源可追溯至1200多年前,诗人杜甫写到“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表皮光洁、个头匀溜、品质鲜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口感香甜。多食都江堰猕猴桃能促进胃蛋白酶的消化能力,提高身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起到排毒养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还能起到舒缓神经系统的功效。
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都江堰猕猴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都江堰厚朴
都江堰厚朴,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都江堰市特有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和绿色规范化栽培技术,生产出的厚朴在纯天然条件下,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皮质厚、药效含量高的特点。
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都江堰厚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任茜,2001年2月20日生,体操运动员。
廖仁松,任成都市委常委
周扬,女,中国职业撑杆跳高运动员。
吴谨言,1990年8月16日生,演员。
郝世跃,画家。
黄莉,女,汉族,1972年7月生,都江堰市心启程残疾人爱心服务站理事长。
1977年,国家批准灌县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1994年,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95年6月,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9月,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
1999年1月8日,国家旅游局授予都江堰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1年12月28日,都江堰市获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3年10月,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都江堰市2002年度“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2004年10月12日,荣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
2008年10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都江堰市“中国长寿之乡”。
2013年,获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
2016年12月,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11月20日,都江堰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21年,都江堰市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