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8:25
火尾希鹛雄鸟前额、头顶、枕、头侧和后颈概为辉黑色,眉纹白色、长而宽阔,从额侧基部向后延伸至后颈。上栗色或暗栗色,到腰转为橄榄色或橄榄褐色,有的背等整个上体均为橄榄绿色沾灰或呈现灰橄榄色;尾上覆羽黑色,尾黑色具鲜红色外缘和先端,最外侧一对内翈边缘白色,其余内翈全黑色。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缘和先端,初级覆羽黑色,其余翅上覆羽和小翼羽亦具白色羽缘和先端。飞羽暗褐色或黑色,初级飞羽外翈边缘朱红色,向端部逐渐变为浅黄色或黄白色。次级飞羽外翈边缘亦为朱红色,尖端白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基部边缘白色,其余全黑色。颏、喉、颊白色或淡黄白色,胸和腹淡黄色或淡黄白色,尾下覆羽黄色,胸侧和两胁浅灰色。
火尾希鹛雌鸟和雄色大致相似,但飞羽外翈边缘白色或微沾黄色,尾羽外翈末端无红色或红色浅淡,背多为橄榄褐色。
火尾希鹛虹膜浅褐白色或淡灰色,上嘴黑色,下嘴黄褐或铅黄色,脚黄绿色或橄榄褐色。
体重♂13-18克,♀15-19克;体长♂115-146毫米,♀122-146毫米;嘴峰♂10-12毫米,♀11-13毫米;翅♂59-68毫米,♀63-70毫米;尾♂56-69毫米,♀55-62毫米;跗蹠♂19-23毫米,♀20-22毫米(指名亚种)。
火尾希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活动于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
火尾希鹛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也常与其他鸟类混群。多在茂密森林中树冠层和频繁地在枝叶间穿梭跳跃,或在树枝上的苔藓和地衣下觅食。叫声响亮而哀婉。主要以甲虫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与种子。
火尾希鹛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中部成都、雅安、乐山、东南部涪陵、南部宜宾、西南部凉山,贵州北部绥阳、西部威宁、东南部雷山,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泸水、碧江、腾冲、盈江、龙陵、凤庆、耿马、永平、漾濞、永德、镇康、西南部沧源、东南部马关、屏边、文山、蒙自、中部昆明、景东、东北部永善、昭通、鲁甸、绥江,西藏东南部,广西东北部和湖南南部。
火尾希鹛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呈杯状,主要由绿色苔藓构成,内垫有毛、发和细的植物纤维。巢多置于林下灌木枝杈上,距地高1.2-3米。每窝产卵2-3枚,偶尔4枚。卵蓝色、被有少许黑色或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3毫米×14.6毫米。
(以上内容来自:)
火尾希鹛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火尾希鹛分布范围很大,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由于持续的栖息地的破坏和分裂,导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在中国种群数量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