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8 18:34
高原之火海棠(学名:Malus 'Prairfire')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栽培品种。落叶小乔木,树冠开放卵圆形,嫩枝鲜红色,老枝红褐色。幼叶亮酒红色,老叶橄榄绿;成熟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楔形或圆形,锯齿锐,叶柄密被毛。花蕾紫红色至深红色,开时为紫红色,单瓣,伞形花序,花4-8朵簇生,花瓣卵圆形,花梗直立。果球形,深红色,表面光亮,果宿存至冬季。花期4月中、下旬,果熟期7-8月。
高原之火海棠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82年培育,北京植物园2003年引进。
落叶小乔木,树高5-7米,冠幅6-7米,树冠开放卵圆形,树皮红褐色,具皮孔,枝条稀、斜出。嫩枝鲜红色,老枝红褐色。幼叶亮酒红色,老叶橄榄绿,略带紫韵,秋叶变为酒红色;成熟叶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楔形或圆形,锯齿锐,叶柄密被毛。
花蕾紫红色至深红色,开时为紫红色,单瓣,直径3.8-4.0厘米,微有香味,伞形花序,花4-8朵簇生,花瓣卵圆形,花梗直立,长约3.0-3.5厘米。果球形,深红色,直径1.0-1.2厘米,极密,椭圆形下垂,表面光亮,果宿存至冬季。花期4月中、下旬,果熟期7-8月。
原产美国,中国引进栽培。喜光照,不耐阴,耐寒、耐早性强,能耐-30℃低温,耐土壤瘠薄,但忌水渍,在干燥地带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或微碱性土壤中均可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更好。
高原之火海棠,可采用播种、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以嫁接繁殖为主。因播种苗变异性大,不能保证母本的优良特性,往往长成原砧木的实生苗或其他海棠苗,多作砧木培育。
嫁接繁殖是高原之火海棠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可分为芽接和枝接,芽接主要是采用“T”字形芽接,枝接多采用切接进行。
又叫盾形芽接,3-4月进行。采用高原之火海棠的枝条作接穗,在叶柄下部0.7-1厘米处下刀,向上斜切芽上方0.5-0.7厘米处,然后在芽上0.5厘米处横切1刀,深达木质部,芽片长1.5厘米左右、宽0.5厘米,不带木质部,削成盾形芽片,芽居正中,以防风干。选择一年生海棠实生苗作砧木,在距地面5-7厘米处,选树皮光滑的部位用刀刻成“T”字形,用芽接刀的骨柄轻轻挑开砧皮,右手拇指捏削好的芽片,立即插入砧木的切口内,使芽片的上面与“T”字形切口的上面紧接,将砧木两边挑开的皮层轻轻盖上,用塑料袋绑缚伤口,注意将叶柄留在外面,以便发芽成活。
可采用切接,多在3-4月进行。选择高原之火海棠生长健壮、侧芽他满的枝段作接穗,将接穗下段的一侧用刀削成长2-3厘米,稍带木质部、平直光滑的削面,并在其下部相对另一侧也削成45°的削面。剪留接穗5-6厘米,留2-3个芽。选择1-2年生海棠实生苗作砧木,在砧木基部距地面5厘米处剪断,截面须光滑平整,不伤树皮。选择砧木皮较厚、光滑无节、木材纹理顺直的一侧,用切接刀在砧木的一侧的木质部与皮层之间稍带一部分木质部垂直切下,切口长2-3厘米,略长于接穗的削面。然后将长接穗的长削面面对砧木的大削面插入砧木的切口,使接穗削面两侧或一侧形成层紧密结合对谁。接穗插入对准后,即用塑料薄膜(长30厘米、宽1.5厘米)将砧木切口皮层包在接穗处,加以绑缚,绑扎要稳住接穗,绑扎紧实,并注意用型料带包裹好整个接口及砧木断面。不露芽绑扎的在发芽后于芽上方将薄膜割一小口,以利于接芽生长,解绑不要太早,以免影响成活。
高原之火海棠芽接10-14天、枝接15-20天,即可检查其成活。接芽新鲜,或接穗上的芽已萌动或未萌动,但接口产生愈伤组织的表示已成活。如芽片干枯,或接穗干枯或发黑甚至腐烂,表示接穗已死亡,应立即补接。凡嫁接成活的高原之火海棠幼苗,在其萌动新梢2-3厘米时,要及时解除绑缚物。高原之火海棠嫁接成活后要及时剪去萌蘖。嫁接成活后砧木上往往还会萌发不少萌蘖,与接穗同时生长,对接穗生长不利,应及时去除,以免消耗养分。
高原之火海棠移栽在冬季或春季进行。在圃地进行栽植时尽量栽植于地势略高、不易积水且向阳的地方。定植密度为1.5米×2米,栽植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做好培土工作。平时搞好松土除草,每年秋季穴施复合肥1次。
秋冬季主要是修剪造型。第一年秋冬季在距地面1.2米处截干,促使萌发新枝。第二年秋冬季选留分布均匀多方向的3-4个强壮分枝,各个分枝距第一个总分枝点30-40厘米处剪断。第三年在每个分枝上再选留3-4个分枝,这样3-4年就可形成直立开放形树冠。以后每年在落叶至早春萌芽前进行1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虫枝剪除,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
高原之火海棠主要病害有海棠锈病及腐烂病,可喷施波尔多液防治。
高原之火海棠常见虫害是钻心虫。钻心虫常从海棠树干的底部钻入,不停蚕食树干,造成树干中空,整株死亡,是高原之火海棠的“致命虫”,每月可用“绿色威雷”药剂喷施1次,每株树冠都要喷到,能有效杀灭钻心虫。
高原之火海棠叶、花、果色彩十分艳丽,观赏期可持续整年,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园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