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7 16:30
灰燕鸻(学名:Glareola lactea)体长18厘米,浅色,似燕。上体沙灰,腰白;翼下覆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而端黑;尾平,但近端的楔形黑色斑使尾看似叉形。下体白,胸沾皮黄。栖息于大的河流沿岸洲赂的沙滩和沙石地上,以及附近沼泽和农田地带。食物主要为昆虫,有时也吃小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灰燕鸻是小型的水边鸟类,体长16-19厘米。上体为淡灰色,前额和头顶略微缀有沙色和褐色,眼先和从嘴基到眼睛有一条黑色的线。耳羽为皮黄灰色。后颈部为灰褐色或淡灰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为白色。尾羽略微呈叉状,为白色,中央尾羽上具有黑色的亚端斑。喉部为淡皮黄色,胸部缀有灰色,腹部白色。初级飞羽、腋羽和翼下覆羽为黑色。次级飞羽为白色,但羽端为黑色,在翅膀上形成一条宽阔的白色带斑,飞翔时极为明显。虹膜褐色,嘴大,呈黑色,基部具一个小的红色斑。脚为黑褐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大的河流沿岸洲赂的沙滩和沙石地上,以及附近沼泽和农田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口和海边小水塘边的沙地上。
常成群活动,飞翔敏捷而快速,尤其在黄昏时飞行最为活跃,同雨燕和蝙蝠一道巡猎。一直到天黑,仍然在地面上奔跑觅食。食物主要为昆虫,有时也吃小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主要在水面和沼泽地上空飞翔捕食,也在地上追捕猎物。飞行时发出高调的prrit或tirrit声。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旅鸟:巴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越南、也门。
中国分布于云南,不常见,为夏候鸟。繁殖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并于西藏东南部迪邦河谷高可至海拔750米。
繁殖期为3-5月。营巢于大的河边裸露的沙地或沙石地上。常成群繁殖,仅在沙地上扒一个浅坑,即产卵于其中,有时坑内垫有少许枯草。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为灰色,淡绿色,沙皮黄色或橄榄绿色,被有小的红褐色斑点。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