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蓟

更新时间:2023-04-22 23:56

灰蓟(Cirsium botryodes Petr. ex Hand.-Mazz.)是菊科蓟属植物。分布贵州(东部)、四川(南部)及云南(北部)。生于山谷或山坡草地,海拔2800-3000米。

形态特征

整体

多年生草本,高0.5-1米,有块根,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1.5厘米。

茎直立,通常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的多细胞长节毛并混生蛛丝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的绒毛。

下部和中部茎叶全形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羽状深裂或几全裂,长12-16厘米,宽6.5-8厘米,或更大,基部耳状扩大抱茎;侧裂片4-7对,长三角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有针刺,基部两侧或仅一侧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刺齿或无刺齿,全部裂片或刺齿顶端有长针刺,针刺长3-13毫米,边缘针刺缘毛状,长1-1.5毫米;向上的叶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常针刺化。全部叶质地坚硬,两面异色,上面淡绿色,被稠密的贴伏针刺,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密厚的绒毛。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总状或总状伞房花序。总苞宽钟状,直径3.5厘米,被稀疏蛛丝毛。总苞片7层,镊合状排列或至少不形成明显的覆瓦状排列,外层与中层钻状长卵形或钻状长椭圆形,长1-2厘米,钻状部分长8-13毫米;内层及最内层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2.5厘米,宽1.5-2毫米。小花白色、黄白色,极少紫色,花冠长2厘米,细管部长9毫米,檐部长1.1厘米,不等5深裂。

瘦果压扁,楔状倒披针形,顶端斜截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冠毛状,长2厘米。

花果期

花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800-3000 米。

分布范围

分布贵州(东部)、四川(南部)及云南(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东川。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灰蓟的根工全草。

【药名】灰蓟

【别名】大蓟

【汉语拼音】hui j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griseum Levl.[C. botryodes Pe-trak.]

【功效】清热;凉血;调经

【科属分类】菊科

【主治】月经不调;衄血;尿血;水火烫伤

【生态环境】生于海参拔2800-3000m的山谷或山坡草丛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