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香竹

更新时间:2023-05-17 11:58

灰香竹(Chimonocalamus pallens J. R. Xue & T. P. Yi)是禾本科香竹属植物,产于云南金平元阳等地,常在村旁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5~8米,粗2—5厘米,共具40余节,新竿被白粉而呈灰绿色;节间长12—29厘米,圆筒形,在有分枝的一侧稍扁平,中空较大,壁厚3—4毫米;竿环呈窄脊状隆起,上部分枝的节处常膨大呈扣盘状;箨环于幼时具一圈宽约2毫米之箨基残留物,在其上与下方均被有微毛;节内长约4毫米;刺状气生根环生于竿下部不分枝之各节,每节约20根,其刺短而平直或先端微弯,彼此分离;竿芽桃形,先出叶先端与其边缘均密被淡棕包毡状柔毛,内含3芽;分枝习性较高,约开始于竿的第十节,主枝与次生枝均三出·数,主枝长约70厘米,幼时常呈紫红色。箨鞘薄革质,自基部向上约高度为3/4处开始收缩,先端变窄,背部纵脉明显,遍布淡棕色小刺毛(肉眼观察则不明显)及淡褐色小斑块,鞘基底密被微毛,腹面有光泽,小横脉有时可见,鞘口中央显著突出呈“山”字形,高达1.5厘米,两侧之肩部不等高,致使先端两侧不对称;箨舌暗褐色,光亮,其位于鞘口中央突起部分,亦常向上突出,高3—13毫米,边缘呈不规则波状齿裂,并生有宽扁易落之缒毛,箨舌在肩部上端功;可增大而类似箨耳;箨片带状披针形,长4—16厘米,宽1—1.5厘米,无毛,边缘常内卷,基部作钳形镶嵌箨鞘顶端,且易自该处脱落。末级小枝大都具6叶;叶鞘长4—5厘米,无毛;叶舌高1.5毫米,背面被垢状物,鞘口继毛缺失或偶为1或2条;叶片长约13厘米,宽1.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之芒尖长约3毫米,两面均为绿色,无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明显。花枝未见。笋期6-7月。

秆高达5~8m,径2~5cm,节间长12~29cm,共具40余节,新竿被白粉而呈灰绿色;秆环呈窄脊状隆起,箨环初具残物,与节下均被微毛;分枝以下各节具气生刺根。箨鞘薄革质,先端变,鞘口呈山字形,央部分呈舌状显突出,高达1.5cm,两侧肩部不等,内倾,背面遍肆淡棕色小刺毛弓淡色小斑块,基底密被激柔毛;箨舌高3~13mm,边缘呈不规则波状齿裂,具扁易落纤毛,肩部上端后大,形似箨耳环;箨叶带状披针形,边缘常内卷,基呈锥形镶嵌状,易落。叶片长约13cm,宽 1.5cm。笋期 6~7月。

分布范围

产云南金平。模式标本采自金平永平乡。

分布:云南金平元阳,常在村旁栽培。

参考文献:ChimonocalamuspallensHsuehetYiinAct.Bot.Yunnan.1(2):78.Pl.2.1979;云南树木图志下册,1361页,图633.1991.

主要价值

可放置于园林当摆饰品:盆栽观赏或地被植物或地被植物。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