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说

更新时间:2023-05-17 17:20

灵感说是关于艺术创作来源的学说。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主要代表。认为灵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特有的“迷狂”心理状态。对此,柏拉图有两种解释:(1)认为灵感来自神的凭附。如诗神凭附在诗人身上,把灵感输送给诗人,使诗人处于“迷狂”状态,在诗神的操纵下进行诗歌创作。因此,“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创作而是神的诏语”。(2)认为灵感来自不朽灵魂从前世或天国带来的回忆。即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观照过“美的理式”,当它进入肉体投人人世生活时,人世事物会诱发灵魂对美的理式的回忆,并随之进入迷狂,灵感随之而生。这一学说第一次突出强调了灵感在艺术中的作用,指出没有灵感就没真正的艺术创作,具有积极意义。但带有宗教神秘色彩,对后来文艺过分强调非理性产生了消极作用。

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神助,灵启,陶醉,迷狂;其二,语义学上的解释:“神灵附体”,“神灵感受”,“热情磅礴”;其三,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安》);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回忆(《斐德若》)。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价值: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理智与情感;其二,看出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其三,得出文艺创作的过程是由现实美向理想美的追求过程,形象创造过程。

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