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色吸蜜鹦鹉

更新时间:2024-11-01 14:00

烟色吸蜜鹦鹉(学名:Pseudeos fuscata)鹦鹉科Pseudeos属动物

外形特征

烟色吸蜜鹦鹉,体长24-26厘米,体重117-192克。成鸟一般外观是橄榄褐色的羽毛,头部、胸前的颜色有红色、桔色、黄色3种不同的颜色,通常颜色是因年龄、性别、产地而不同,上体是暗黄色,颈部前围一条橙黄色或红色领。通常情况下,胸腹部间由一些棕色横条纹,腹部以下是黄色或橙红色;下背部和臀部,显示奶油色;底部是暗棕色,黄色或橙红色;翼下黄色或橙色。尾巴是黄橄榄色。颈的项链。鸟喙是深橙色。尾巴短圆是单调的橄榄黄色。下颌骨橙色,脸颊有裸露的皮肤,虹膜为红色,腿灰色。

雌雄无明显的外表差异,但是有个可以稍微用肉眼判别的方法:雄鸟的尾部上缘是呈红棕色,而雌鸟是呈深蓝色。

幼鸟其下体比成鸟有更多的黄色或橙色标记,它们的下背部和臀部是暗黄色或奶油,嘴是黑褐色,基部有一点点暗黄色。虹膜是黄灰色。臀部有更均匀的暗紫蓝色。

栖息环境

烟色吸蜜鹦鹉在当地是常见和相当普遍的物种,栖息于原始森林,树木繁茂的再生林地区,尤其是那些大型成熟的树木林区。在树木在开花期间,进入公园和城市园林。有时,也出现在树木繁茂的热带稀树草原或柚木和椰子树种植园。通常居住在丘陵地区或陡峭的山坡中部。主要栖息在低地与海拔1500米山丘陵地,有时也出现在海拔2400米的地区。在一些丘陵地区,是季节性的移民。

生活习性

烟色吸蜜鹦鹉群居性很强,常常大群的聚集,从20到100只左右,甚至有时更多。且发出非常嘈杂吵闹的鸣叫声,到了晚上,会形成大群公同栖息。通常在高地休息,每天都按照相同的路径,有时会飞行很长的距离。生存主要依赖于丰富的食物,花木的花蜜及花朵是它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觅食时非常吵杂且有侵略性;飞行的高度非常高,且在飞行时会发出很吵杂尖锐的叫声,所以很引人注意,喜爱在枝头间活跃地爬来爬去。

在高海拔地区,在远高于冠层的顶部飞行。主食为花蜜、昆虫与水果。

分布范围

广布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整个新几内亚,除了最高的地区,亚潘岛和苏拉威西岛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烟色吸蜜鹦鹉卵生。一次产2颗卵,孵化期约需25天,约8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繁殖地区因地而异:在东部是从11月至4,而在印尼的伊里安查亚高原是7月。它们喜欢在山区的大树下筑巢,选择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树洞,鸟巢可以连续重复使用多年。雌雄双方合作参与营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入口或洞巢。即使此巢已经使用了几年,总是要进行小规模的改造。虽然这个物种是相当普遍,但对它们的繁殖性质了解不多。

筑巢产卵季节根据不同的区域有很大的不同,在东部山区从11月至4月,而在印尼伊里安查亚是7月。喜欢在山区高大的树木上筑窝,选择距地面有相当的高度,以防止潜在的掠食者。巢可以连续多年被使用,并不断的扩大洞口和巢深,每年总要进行一些小的变化。

人工饲养的雌鸟每次产2枚卵,约24天孵化。在新几内亚的烟色吸蜜鹦鹉,生殖周期很长,大约70天。

种群现状

不属于全球受威胁的物种。据报道,该品种是常见的和高度群居,往往能看到更超过一千只的在群。在南新几内亚东部的一些地区,其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30只。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注:烟色吸蜜鹦鹉图册网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