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9 09:21
tobacco industry 泛指以烟草为原料制成各类烟制品的加工业。烟制品有卷烟、雪茄烟、丝烟、鼻烟、嚼烟等。其中,卷烟的产量最大,耗用烟叶总量85%以上,故烟草工业主要指卷烟工业。由于卷烟消费面广、量大、税高,卷烟工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烟制品有两个重要特性:①两重性:烟制品有受欢迎的一面,又有被抵制的一面。15世纪末,烟草及其制品从美洲传到欧亚各国,初始作为防病药品,继而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嗜好品。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反对者,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并通过政令加以限制或禁止。烟草工业就是在时起时伏的需求与限制的矛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②经济性:烟制品由于需求与限制的矛盾,导致普遍推行“寓禁于征”政策,其结果使得烟制品成为高税商品。
由于上述两个特性,使得烟草工业具有投入少、产值大、税率高的特点。为了巩固财源,防止烟草税金流失,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如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泰国、中国等。苏联、东欧各国虽无专卖之名,实际上也是实行集中管理。烟草专卖是指烟草种植、烟叶收购、烟制品制造以及其批发销售都在政府专卖机构严格控制下进行。有的国家在每一流通环节中都要征收不同税率的税金,多数国家以征收烟制品销售环节税为主,各项税收总额多在烟制品零售价的70%左右。中国对烟草实行专卖始于1915年,之后也曾实行过不完全的专卖制度。
据文献记载,在16~17世纪,烟草先后由南北两路传入中国。①南路:一说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菲律宾的吕宋传至福建、广东;一说是1575年由吕宋传至澳门、台湾,1620年才传入内地;还有一说是由南洋传入广东。②北路:是17世纪初由朝鲜传至东北。1986年广西合浦上窑出土文物中有两个烟斗是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50)所制,足见实际传入的时间早于文献记载。
烟草传入中国,最初是用于预防疫病和寒疾,后才被用作消费品。开始流行的吸烟方式是用烟斗燃吸碎烟叶或烟丝,后为避免“火气直达喉中”,有的改用水烟筒燃吸。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水烟相当普遍。康熙年间(1662~1722)鼻烟盛行。道光年间(1821~1850)广东出现用小纸片卷烟丝吸用。18世纪末,烟草种植与加工已很兴盛,烟草及其制品成为重要商品。乾隆年间,江西、山东、广西都有初具规模的烟草加工场,如山东济宁有6家加工场,工人4000余名,每年营业额达200万两白银。海运畅通后,烟叶销往日本、埃及、德意志、荷兰等国。据海关资料,19世纪90年代上海年平均烟草流转量已达1.25万吨。
中国机制卷烟的消费始于1890年,首先是由美商老晋隆有限公司 (Mustard & Co.Ltd.)在中国推销卷烟,1902年美国烟草公司、美商英尔坎迪勒烟草公司分别在上海、香港建卷烟厂,揭开中国卷烟工业的序幕。同年,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一些城市设烟厂,开辟烤烟生产区,建复烤厂(193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企业改名为颐中烟草公司)。1917年日商在天津开设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先后在天津、营口、青岛、张家口、长春、沈阳建立卷烟厂。1902年天津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厂,是中国人自己兴办最早的烟厂。1905年南洋华侨在香港创立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于1912年起陆续在上海等城市开设五家烟厂和三家复烤厂,成为中国私人资本中最大的烟草企业。到了1949年,中国共有烟厂1249家,职工28.6万人,卷烟产量160万箱,占卷烟市场销售量的30%(外国厂商所产占50%,进口占20%)。
50年代初期,烟草生产迅速得到恢复,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配方、发酵工艺体系。到1957年卷烟产量已达 446万箱。1958年在郑州成立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同年在山东益都(现名青州)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1963年成立中国烟草工业公司(1969年解体),集中管理卷烟生产和烟叶收购。组织烟草原料基地建设,加强烟厂的技术改造。卷烟厂的抽梗与包装实现了机械化,随后制丝生产也实现连续化。在此期间,滤嘴卷烟生产和混合型卷烟、烟草薄片的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1982年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行业实行统一管理。1983年 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设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卖制度。1985年,中国烟草学会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的合肥经济技术学院,1989年开始招生,培养烟草栽培、烟草加工、烟草机械等专业人才。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开设有烟草专业。1986年修订烟草国家标准和颁布卷烟国家标准。由于实行一系列集中统一管理措施,卷烟生产以年递增10%的速度上升。1989年,卷烟产量已达3195.06万箱,居世界第一位,烟草行业实现税利24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卷烟产品中,滤嘴卷烟占18.7%。混合型卷烟开始上升。卷烟平均焦油量已从60年代初的30毫克/支以上降到25.8毫克/支。卷烟单箱烟叶消耗在55千克左右,比国外高出10千克以上。利用中医中药传统理论研制出对呼吸系统常见病有一定效用的新混合型卷烟。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卷烟生产能力中已有1/3采用中速吸丝式卷烟机,部分工厂已开始装备国际上先进的主要设备。
发展趋势 ①消费量:1985年世界卷烟产量达9946万箱(4973亿支),占世界烟草消费量的85%以上。由于人们重视健康,政府限制吸烟,增税涨价等原因,消费已近饱和,卷烟生产处于停滞或负增长状态;这一状态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在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增长、都市化、国民收入增长与转向吸用商品卷烟,故增长幅度仍将较大。②产品类型:混合型卷烟的比例仍将增加,在一些原先吸用深色卷烟的国家尤为明显。欧洲一些国家,由于增税涨价,自卷烟有增长趋势。不少国家的卷烟厂商,正在争相研制适合消费者愿望的新型产品,如焦油量只有1~2毫克/支的超低焦油卷烟,可以自行调节烟味强度和焦油量的卷烟,无支流烟气、无烟灰散落的清洁卷烟。③产品结构:混合型卷烟和滤嘴卷烟将有所发展并趋于高档化。
工商企业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及“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发展目标———提高烟草行业总体竞争实力,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工商企业都想积极培育大品牌,所以工商协同培育品牌实现培育互动化能够促进工商资源充分调动,为品牌培育和成长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
工业企业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可以与商业企业共同协作开展品牌推介会,也可以共同分析品牌和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品牌成长,可以与商业企业及时传递信息,处理好市场需求和货源供应上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等。商业企业打造服务品牌是提升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手段,行业内大连烟草的“春天服务”、江苏烟草的“与客户共创成功”、西安烟草的“丝路情”等服务品牌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个好的服务品牌可以推动一个好的卷烟品牌的发展。
工商协同培育品牌,能够真正面向市场。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货源、信息等方面的业务对接,形成合力,全面提高培育品牌水平。可以在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到工商一体,不断增强工商企业了解市场、快速反应、保障供应的能力,为品牌培育提供高效的供应链支撑。
结论
卷烟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品牌培育也是一个系统过程。努力实现“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能够提高品牌集中度,打造强势品牌,提高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现阶段卷烟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的现状,提出了品牌培育目标的理论模型,并最终从品牌岗位化、岗位标准化、方案评估化和培育互动化的角度设计了烟草工业企业品牌培育模型,致力于烟草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的提升。
中国卷烟市场是全球最庞大的市场,拥有近30%的全球消费者,而且主要吸食中式烤烟型卷烟。卷烟是习惯性嗜好品,传统上以中式烤烟型为主导的中国卷烟市场,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相对稳固。所以,中国卷烟在本土中长期内仍占有绝对市场优势。这种优势为中式卷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而且,随着全球化进展和中国整体影响力的提升及对外开放的扩大、出国人员的增多,如同二战后“万宝路”卷烟随美国大兵走遍世界一样,中式卷烟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必将逐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