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1 15:18
热极生风,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现象,本证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瘟毒等病的发病过程中,多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扰动肝经所致动风之证,病情属实,病位重在厥阴肝经,或兼见气、营、血、心包等证候,病情复杂多变。
身热壮盛,头晕胀痛,两目上翻,手足躁扰,瘛疭,颈项强直,或角弓反张,脉弦数。若气分热盛动风者,则兼见汗出,口渴饮冷,舌苔黄燥,或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满痛拒按,苔焦燥起芒刺。若营分热盛动风者,则为身热夜盛、口不甚渴饮,或不渴,心烦,时有谵语,脉弦细而数,舌绛。若血分热盛动风者,则舌红绛、肌肤发斑或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热入心包而动风者,则见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紫绛。
治疗法则: 清热凉肝熄风。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羚角钩藤汤:羚羊角粉0.3~0.6克(冲服)、桑叶10克、贝母12克、鲜生地15克、钩藤10克、菊花10克、茯神木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4克、淡竹茹15克。本方适用于邪热陷入血分所致的动风证。亦可加减变化,应用于各种热极动风者。
(2)白虎汤加味:生石膏30克(研)、知母15克、白粳米15克、生甘草15克、羚羊角12克、钩藤12克。本方适宜于阳明气分热盛而致动风者。
(3)调味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0~15克、芒硝10~15克(后下)、羚羊角粉0.3~0.6克(冲服)、钩藤l0~15克;菊花15克、僵蚕l0克,本方适用于阳明有形热结而致的动风证。
(4)清营汤加味:犀角粉0.3~0.5克(冲服);生地15克、党参10克、竹叶心6克、麦冬10克、丹参10克、黄连5克、银花10克、连翘12克、羚羊角粉0.3~0.5克、丹皮15克、钩藤10~15克。本方适用温热邪气内陷入营,耗损营阴而致的动风者。(5)清瘟败毒饮:用法同前。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毫升,分2次服,日1~2剂。2.加减变化:若为热入心包而动风者,可用紫雪丹与清营汤同服,或与羚角钩藤汤同服;若方(2)、(4)证中兼腑实便秘,可酌情加入生大黄12克。
施治要点:
(一)发生动风症时,首先要辨别是实证之热极生风,还是属虚证之阴虚动风,或是温热侵入经络之动风。其次要辨别的是热极生风中所兼的不同症候,以判断其病位在气、或在营、在心包、在血分,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力避一见动风,即重用苦寒凉肝之弊。
(二)在实施诊疗时,应多种治疗方法并用,不宜单用某一种方法。
(三)若素体阴血亏损而复感温邪而动风者,其实质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证,当重用滋阴柔肝之品以治本,用羚羊角、钩藤、珍珠母平肝潜阳熄风以治标,标本兼顾。
热极生风,病证名。亦称热盛风动。指温热病的高热期出现壮热、昏迷、筋脉强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症状。多因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其濡养所致。临床多见高热惊厥,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
风为什么吹起?又为什么从高气压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基本上已经揭开了。风是由气压分布的差异所引起的,但引起各地气压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里先从“热极生风”说起吧。
从字面上看,“热极生风”的意思是说:一个地方热得太厉害,不久便会产生大风。夏天雷雨大风之前,空气往往热得出奇;而在冬天天气回暖,热得反常的时候,不久也会有冷空气大风来临。
热与冷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这个地区热得反常了,与别的地区一比较,就会比出冷来了。如果那里原来受冷空气控制,那两个区域之间冷热的差异就更大了。
转化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矛盾运动都可以互相转化。冷热的矛盾也可以转化为气压高低的矛盾:热空气发生膨胀,引起该区空气密度减小,结果使得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也减小,也就是说,那里的气压降低了;相反的,一个地区冷下来的结果会引起那里气压的升高。可见,两地间如果发生了冷热的差异,就会相应地引起气压的差异,冷热差异越大,气压差异也越大。
两地间气压差加大,气压梯度力就会增加,风也越刮越有劲。迅猛异常的雷雨大风和冷空气大风,就是因为雷雨地区、冷空气地区与暖区之间发生了很大的温度差,从而引起很大的气压差和很大的气压梯度力而产生的。这样,冷和热的矛盾运动,通过气压高低的矛盾,最后又转化为风的矛盾运动、热运动转化成为风的机械运动。
然而,这种矛盾运动的转化过程还没有完结:风刮起来以后,川流不息到处奔走,它从南方刮到北方,又从北方刮到南方,从暖的地区刮到冷的地区(气象上称为暖平流,常用高空等压面图上等高线与等温线迭加在一起来进行分析),又从冷的地区刮到暖的地区(气象上称为冷平流),使冷暖空气来来往往,这样风就很自然地成为传送热量的角色。它每走一步就会引起经过之处温度的改变,从而也使各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发生变化。于是风的机械运动终于又转化为冷与热的矛盾运动。然后,冷与热的矛盾运动又可通过气压高低的矛盾转化为风的机械运动……这种转化过程,一次次地循环,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