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宗夏

更新时间:2024-07-18 15:15

焦宗夏,1963年4月出生于辽宁沈阳,航空机载机电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73首席科学家,天目山实验室智能飞行管理与机载能量综合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63年4月,焦宗夏出生于辽宁沈阳。

1981年,考入浙江大学。

1985年,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8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路甬祥院士。

1991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3年,出站留校任教。

1996年,被破格聘为教授。

1997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1月—7月,担任德国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飞机系统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for Air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Hamburg-Harburg)客座教授;同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2001年,入选首批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

2003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0年—2017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201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1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月,进入第二轮评选。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4年入选。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焦宗夏的主要研究方向:(1)流体传动与控制(电液伺服控制、电液加载系统、液压伺服元件、飞机液压系统);(2)机电系统集成设计(机载机电系统、电液作动系统、功率电传电静液作动、飞机刹车系统);(3)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多通道协调加载力控制、电液系统非线性控制、振动主动控制);(4)流固耦合力学(液压系统流固耦合、管路振动、减振降噪)。

焦宗夏在电液控制理论、核心基础件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系统解决了高可靠液压、伺服作动、高安全制动与飞行器试验等难题。

截至2022年9月,焦宗夏出版专著2本。截至2023年11月,焦宗夏先后发表论文400多篇, SCI总他引3000多次。

截至2022年9月,焦宗夏获得发明专利100余项。

截至2023年11月,焦宗夏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均排第1)。

人才培养

在精心指导硕士生、留学生和博士生的同时,焦宗夏每年还坚持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关注优秀生培养、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学生科技竞赛,他指导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全系评定中总能名列前茅。

每当承担了航空航天科研课题,焦宗夏都坚持诚信为本,不论项目交付时间多长,手头任务多繁重,只要装备研制需要,他总是与课题组一如既往地为型号研制保驾护航。

截至2022年9月,焦宗夏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焦宗夏教授是个志存高远、思维缜密、诚信可为和求真务实的科研型学者,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者。他一贯信奉“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教学和科研中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学生心目中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老师。焦教授教风严谨、求真务实、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光明日报》评)

焦宗夏是刀尖上的舞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