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更新时间:2024-04-08 17:2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简称煤科总院)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是煤炭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和煤炭行业技术创新基地。

历史沿革

1957年5月18日,煤科总院正式建院,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是煤炭行业唯一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科研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从事煤炭工业生产建设中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及有关基础理论研究。

1999年7月,煤科总院转制为企业,隶属于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2003年3月,作为15家科研转制院所之一,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08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对煤科总院和中煤国际设计总院实施重组成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科总院成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

2008年4月,煤科总院作为集团公司二级子企业运行,按照集团公司“两院一公司”的运行架构,煤科总院保留了除天地科技以外的业务和管理模式。

2010年9月,集团公司实施扁平化管理,将原煤科总院管理的京外单位作为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级子企业,煤科总院以续存原在京单位业务的形式运行。

2013年3月,煤科总院品牌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煤科总院原存续母体重新成立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作为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二级子企业。

2019年3月,集团公司作出了依托煤科总院建设集团公司中央研究院的部署。

2021年,完成公司制改制。

2024年4月7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设的“太阳石矿山大模型”对外正式发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3年8月,煤科总院拥有大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10人,在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7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55人,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累计69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专职)、王国法(专职)、洪伯潜(专职)

科研部门

煤科总院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36个,其中,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矿综采输送设备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下属科研平台:应急科学研究院、智能矿山研究院、深部开采与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矿山大数据研究院、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院、澳大利亚矿业研发中心、上海研究院、抚顺研究院、西安研究院、重庆研究院、太原研究院、唐山研究院、常州研究院、杭州研究院、沈阳露天采矿技术研究院分院、武汉管道技术研究分院、重庆建筑技术研究分院、储装技术研究分院、北京研究分院、开采研究分院、建井研究分院、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分院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煤科总院共取得科技成果90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20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39项,占煤炭行业获奖的60%,获得各种有效专利7400余项,承担了煤炭行业73%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70%的重点科技项目。

学术期刊

煤炭学报》(月刊)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目前被Ei、Scopus、DOAJ、CSCD等国内外20多种重要数据库收录,核心影响因子等引证指标多年稳居学科第1位。荣获第五届出版政府奖、全国“百强报刊”等多项国家期刊奖项,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1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连续11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在 “矿山工程技术”学科中世界排名第3,中国排名第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双月刊)创刊于201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及相关能源领域科学研究和行业发展方面的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现与全球最大的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由其负责全球发行工作。被ESCI、Ei Compendex、Scopus、DOAJ、Geo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国内外20多种文摘检索系统收录。

煤炭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Ei Compendex、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DOAJ等国内外20多个文摘检索系统收录。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双月刊)更名自《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承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洁净煤技术》(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能源低碳清洁与高效利用领域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等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

《绿色矿山》(Journal of Green Mine),季刊,创刊于2023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绿色矿山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康红普院士担任主编。主要刊载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双月刊)更名自《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采矿工程与岩层控制方面的专业性学术刊物。被Scopus数据库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智能矿山》(月刊)创刊于2020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王国法院士担任主编。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会刊。

煤炭经济研究》(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主办,是煤炭行业62本学术期刊中唯一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期刊2017-2022年连续6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22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进入AMI核心期刊(2022年)扩展版,2022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1.65,位列中国知网工业经济类期刊Q1区,2023年被中国煤炭学会评为“煤炭领域高质量学术期刊(T2)”。

煤质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专注于煤质评价与标准化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科技学术刊物,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RCCSE等检索系统收录。

建井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文献检索系统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8月,煤科总院拥有4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二级学术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二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此外还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6个科研工作站。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矿产普查与勘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教学建设

· 截至2023年8月,煤科总院共招收研究生1554人,博士研究生327人,硕士研究生1227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66人;在册研究生指导教师182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8人,其中5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81%为博士研究生学历,85%以上为专业学术带头人,均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研究生就读期间,硕士每人每月3000元、博士每人每月5000元奖学金;第一学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上课,单位承担学费、住宿费;申请知识产权、发表期刊论文产生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享有差旅补、医疗补、生日补、年终科研补助,单位提供研究生公寓、办公室、电脑、日常办公用品,统一购买平安保险;总院每年度评选优秀在校生、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部,孙越崎优秀学生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并按照奖项等级发放奖学金。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统一使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形象标识。标志由两个英文字母“C”和阿拉伯数字“1”组成。第一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HINA”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属地和企业的地位;第二个英文字母“C”为英文单词“COAL”的首字母,代表企业的行业属性。组合含义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中央企业。两个英文字母“C”的变形寓意巨人的双臂,代表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阿拉伯数字“1”代表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工程服务商和装备供应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

精神文化

使命:引领行业科技未来,贡献战略核心技术,满足市场科技需求,支撑集团创新发展。

愿景:建成集聚顶尖人才、攀登科技高峰、激扬第一动力的世界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主业战略。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