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0:27
熊应堂(1911年9月—1996年2月10日),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熊应堂,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华河区熊家塆人。
1928年,熊应堂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一师三团一营三连战士,红四方面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部手枪营班长,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特务队分队长,任红四方面军委总部通信队副排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川陕根据地通江县军事指挥长,四川省江口县军事部部长兼川陕阆苍广三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川陕省军事指挥部独立团一营营长、团长,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
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开创川陕苏区的历次战役战斗,参加了长征。全国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一营营长,第一团团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
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进入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营长,第一团团长。
1938年起,在小丹阳、句容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参加谢家垄战斗,1940年皖南反“扫荡”,收复了泾县,参加了周家大山战斗、望城岗战斗。
1941年起,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1月,经历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中国共产党不久重建新四军,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团长,沿江支队白湖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沿江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七师第十九旅参谋长。率部转战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十九旅副旅长,旅长。
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
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二十五军参谋长,副军长。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率部出击鲁南,转战苏北,挥师淮海,渡江南下,解放上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月赴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军军长。
1957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1965年,任第二十军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1970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军军长和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1971年至1973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1996年2月10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熊应堂将军故居坐落在红安县华家河镇曾家村熊家垸,坐西朝东,并列两间,座墙包青,土木砖瓦结构。将军参加革命后,其故居一直无人居住,交由其侄儿熊卜富照管。1986年,故居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其侄儿熊卜富进行过几次维修。1990年,将军故居彻底垮塌。2005年,在华家河镇党委、政府组织协调下,由红安县教育局捐资,曾家村具体负责实施,在原址上重建坐西朝东的两间与原风格、结构一致的房屋作为将军故居。
同年,故居被列为红安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