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翀

更新时间:2024-01-14 21:34

熊翀(?-1510),字腾霄,号止庵,河南光州(今潢川)人。明朝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武进知县。历迁监察御史、山西按察副使。弘治六年(1493)迁右佥都史抚山东,进右副都御史改抚陕西。弘治十三年迁工部右侍郎,改兵部。弘治十七年十二月迁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十八年九月十二日致仕,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初十日卒。

政绩

熊翀于成化七年(1471)七月至十一年六月任武进县知县。

在武进时,他颇有政绩,《武进阳湖合志·名宦传》称其“有经济才,立均田法,抑兼并。又因田定赋,吏不得为奸。尤加意学校,建东西楼,尊经阁、射圃、馔堂,凡陶甓木石,悉令可久。及去,士民立碑县门”。他在常还曾疏浚河道(见清庄存与《浚河记》),建惠民桥。

成化十一年(1475)熊翀升任监察御使;后任山西按察副使,右佥都御使巡抚山东,右副都御使巡抚陕西,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他在弘治六年(1493)任职山西时,曾重刻过他的光州前辈、元代文学家、诗人马祖常的《石田先生文集》,在山东任职时(弘治十二年),曾鼎新过德州“董子书院”(汉董仲儒的读书处),说明他对文化教育是颇为重视的。但是,随着官越做越大,恐怕他保官、邀宠心理愈发强烈了,有些事就给人留下了话柄。

当初,河北蓟州民田多为牧马草场所侵,贫民失业,矛盾纠纷很突出,弘治皇帝就派当侍郎的熊翀等人去勘察调查此事,但查来查去都弄不清地籍关系。弘治皇帝不满意 ,又派了一个叫张泰的官员前去查,结果张泰求得了永乐年间的地籍,结合其它资料参互稽查,证实“田当归民者九百三十余顷”(见《明史·列传第七十四》)。

弘治十三年(1500),时任陕西巡抚的熊翀奏报皇帝说,鄠县农民毛志学开河时挖到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宽一尺四寸,厚二寸,上书“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的字样,现进献给皇帝。结果礼部尚书傅瀚说:“自有秦玺以来,历代得失真伪之迹具载史籍。今所进,篆文与《辍耕录》篆书摹载鱼鸟篆文不同,其螭纽又与史传所纪文盘五龙、螭缺一角、旁刻魏录者不类。盖秦玺亡已久,今所进与宋、元所得,疑皆后世摹秦玺而刻之者。”弘治皇帝认为说得对,于是将这方玺收藏在宫里,避免让伪物流传在民间。对挖到玉玺的毛志学,仅给银子五两,薄赏了事。而对献玺的熊翀,没有任何赏赐。

评价

熊翀终官至户部尚书。作为明朝监察官员的代表,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朝廷,为百姓呕心沥血,千古流芳。他也深受皇帝喜爱,多次受到皇帝褒奖。熊翀因年龄原因,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月致仕(退休)回老家,朝内诸老为文赠之,赞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历中外,功在朝,泽在野。寿逾古稀康强,迄老遽传,承恩始终出处之风概全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