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河

更新时间:2024-09-16 20:09

燕子河,位于甘肃东南部、陕西西部,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康县最长河流。发源于康县西部南秦岭山脉的牛头山西端,由西向东流,行至河口处转向南流,过丘家营后出省境进入陕西燕子砭汇入嘉陵江。河长119.2公里,甘肃省内流程107.2公里,流域面积127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5.54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44.4万吨。

干流概况

燕子河,发源于甘肃省康县碾坝乡截山梁(万家大梁首部),纵穿中南部碾坝、城关、岸门口、贾安、白杨、铜钱、阳坝、托河8个乡镇41个行政村,于托河叶家坪邓家坝出境入陕西省宁强县。主干流由西东折向北南,县境段内长107.2公里,集水面积1276平方公里,是康县最长河流。平均坡度0.0124。燕子河,源头至县城一段,习惯称“碾坝河”,县城至岸门口一段习惯称“岸门口河”。

燕子河下游经燕子砭乡蔡家地村进入陕西省宁强县,从北向南,在燕子砭入嘉陵江,宁强境内长11.2公里,流域53.1平方公里。

燕子河干流海拔594~1930米。万家大梁、牛头山对峙南北;白虎岭、松尖子、犁头嘴、母猪垭及大竹子坪、金洞子、姚家山、竹坪寺、断头山一线山脉对峙东西,分别构成了上中下游区段两岸分水岭。

水文特征

在康县城关大峡口以上控制集水面积为217平方公里。根据1983~1986年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0.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31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0立方米/秒。

流域植良好,平均自然覆盖率40.4%。干流中上游区段有较大面积的砾石河漫滩发育,相对集中于碾坝至嘴台、岸门口至贾安一带,最宽处达500余米,为河谷中主要农耕地区域。贾安以下河段,河谷窄狭,水流湍急。汛期暴雨集中,洪水峰高量大,来势汹汹。

由于植被分布不均匀和表土抗冲性能的差异,7~9月汛期中,岸门口以上区段径流泥沙量大,年输沙量可达30万吨以上。贾安以下区段随着植被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径流水质良好,总矿化度小于0.3克/升。

主要支流

燕子河,有三宫河、秧田河、三河河及众多的山沟支流汇入,组成了具有显著周期性特点的径流补给系统。

碾坝河,系燕子河上游河段,发源于万家大梁首部山体——截山梁。流经碾坝乡、城关镇的14个行政村。长27.6公里,集水面积167平方公里。主干流西东走向,横贯康县中部腹地,于县城南同三官河汇合。干流海拔1176~1930米,平均坡度0.0197。黑马关沟水和杨河坝河为其主要补给支流。

碾坝河流域内无较大面积森林分布,植被较差,平均自然覆盖率16.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5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85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2方米/秒。径流量年内变幅较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汛期有大量泥沙下泄,但历时短促。悬移质颗粒较粗,易于沉淀,一次洪峰过后即为清水。径流年输沙量约13.4万吨,河谷平均宽度300米以上,最宽处(庙塄干,安家坝)达600余米。一些宽阔的河漫滩,解放后已改造成为肥沃的农田。

三官河,发源于万家大梁横切山体,流经三官、城关两乡镇10个行政村,于县城南同碾坝河汇合,为燕子河上游支流之一。全长13.4公里,干流海拔1176~1898米,平均坡度0.08。集水面积54平方公里。东沟、史家沟、陈家坝沟、罗家沟为其主要支沟,均有常年径流补给。干流走向由西东折向北南。流域平均自然覆盖率13.57%,是本县植被较差的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1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5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2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06立方米/秒,频于干涸。径流极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7~9月暴雨集中期山洪较多,常常泛滥成灾。短历时洪水泥沙含量大,年输沙量可达4.32万吨。该河流河谷窄狭,无大面积河漫滩发育。

秧田河,发源于康县西部馒馒山剪子垭豁,主干流西东走向,渐转而南。流经豆坝、店子、秧田、铜钱4个乡的24个行政村,于铜钱下游汇入燕子河,全长73.84里。干流海拔693~1850米。平均坡度0.015。集水面积355平方公里。主河道穿行于牛头山梁与乌鸡沟大山梁之间的高山狭谷中,是燕子河系中最大的补给支流。以三河河、店子小河为主要支流,与众多的横切山体的小支沟汇集坡面径流,注入河道,组成径流补给系统。

该河流域有大面积森林分布,植被分布由下游至上游逐渐减少,平均自然覆盖率52.8%。河谷狭窄,弯曲多变,走向频繁转折,有众多河湾分布。河谷宽度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变窄,无发育较好的河漫滩。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49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49立方米/秒。该河流域处于本县高强度暴雨区,雷雨季节洪水频繁,水势汹汹,洪水位都在4米以上。水流湍急,河湾众多,水力资源开发条件优越。

三河河,发源于康县西部馒馒山体,主河道呈“一”字形西东走向,横穿三河乡10个行政村,金长34.2公里。干流海拔760~2120米。平均坡度0.043。集水面积131平方公里。于黄连树汇入秧田河转折南下,流入燕子河,是燕子河系的主要支流之一。以黄腰林尖、大竹子坪、牛脊背、金洞子一线山梁和乌鸡沟大山分别为南北分水岭。河道穿行于县境南部崇山峻岭间,有大面积森林覆盖,平均自然覆盖率50.16%。干流两岸支毛沟发育较多,尤以南岸为最,相隔仅一千米左右,纵长都在5公里上下,终年流水,构成径流之补给系统。干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5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3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18立方米/秒。河谷窄狭,水流湍急,洪水峰高量大,来势汹猛,洪水位可达5米以上。河谷中无稳定的河漫滩分布。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1965年,在北部地区的平洛河、长坝河,大堡河、云台河的主要区段和中部地区受灾最严重的碾坝河沿岸,开展以防洪保地为目的的堤防建设,共修河堤9.3公里。同时还开始县城城防河堤的建设。

水电开发

在这条河的干流上,先后兴建有后曲子、贾安、许家河三座骨干电站,总装机容量1065珏,供应着贾安、岸门口、县城、三官、王坝一带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是康县小水电相对集中的河流。

1958年在岸门口上街头河西岸,利用燕子河上游水力,建成一座低水头木制旋浆式小水电站,装机24千瓦,主要供给原县城各单位照明。1971年12月1日岸门口后曲子水电站竣工发电后,在原岸门口水电站工程筹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康县电厂革命领导小组,隶属工业局领导。1976年以后归水利电力局直辖。1980年5月将电厂革命领导小组改名为康县电厂。

岸门口电站,位于岸门口镇后曲子村。该电站于1970年3月5日开始兴建,1971年12月1日竣工发电。1972年5月1日架通岸门口至县城8公里高压输电线略,并开始供电,装机容量200千瓦。岸门口电站是一座小型中水头引水式水电站,岸门口电站的建成发电,使县城、岸门口镇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较前充分,随着县城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供电范围的不断扩大,电力仍显不足。为此,又先后购进50千瓦、60千瓦、84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在枯水季节补充发电。1976年10月1日又投用资金7万元,安装一台125千瓦二号水轮机组与200千瓦机组并列运行。

贾安电站,位于贾安乡庙背后村,距县城26公里。该电站于1978年3月下旬动工,1979年12月20日建成并试车发电。装机容量640千瓦,双机组运行。并于12月30日,岸门口电站一次并联,总装机容量965千瓦。从此,县城及沿线企业用电和照明用电基本满足。贾安电站是本昙水利电力局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自行设计、施工而建成的1座工程较大的水电站,系渠道引水式水电站。1985年又用5万元扩大了发电设备容量,在原有965千瓦的基础上,增加了115千瓦。总装机容量1080千瓦,年发电量为245万度。

桥梁涵洞

康县被誉为“吊桥之乡”,从1966年4月在托河乡境的燕子河上架起金县第一座入行吊桥起,到1985年底,先后在纵贯中部、南部的燕子河和横穿北部的平洛河以及网布全县的数十条大小河谷上,建起人行铁索吊桥27座,使60多个行政村,220多个合作社,27000多人过河难的问题得到解决。随着建桥工艺的不断改进提高,桥面由初期的略略下凹变为平直;由木板面变为钢筋水泥预制板面。桥形结构愈来愈美观、牢固。架在岸门口上街头燕子河上的吊桥长96米,宽2米,是全县最长的一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