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7 20:18
“燕许”指唐作家张说、苏颋;张说封燕国公,苏颋封许国公。《新唐书·苏傒溍传》载,苏“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二人主张“崇雅黜浮”,以矫正陈、隋以来的浮丽风气,讲究实用,重视风骨。但其文章内容狭窄,骈文习气很重。张长于碑志,风格雄壮。其为诗有法,晚谪岳阳,诗益动人,人谓得江山之助,较苏成就大。“燕许”又称“苏张”。唐元稹《代典江老卜百韵》诗:“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
燕许大手笔:乃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并称。因其文章而地位显赫,二人的声望齐名,因此当时号称“燕许大手笔”。
唐代元稹《代曲江老卜百韵》: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
《新唐书·苏傒溍传》载,苏“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二人主张“崇雅黜浮”,以矫正陈、隋以来的浮丽风气,讲究实用,重视风骨。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硕。苏瑰子。幼敏悟强记。武则天时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袭封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罢为礼部尚书,卒谥文宪。有集。
有文集30卷。今通行武英殿聚珍本《张燕公集》25卷、《四部丛刊》影明嘉靖丁酉本《张说之集》25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幽州夜饮》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岳州山城》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山城丰日暇,闭户见天心。东旷迎朝色,西楼引夕阴。
书观千载近,学静二毛深。忽有南风至,吹君堂上琴。
作者:张说 年代:唐
危楼泻洞湖,积水照城隅。命驾邀渔火,通家引凤雏。
山晴红蕊匝,洲晓绿苗铺。举目思乡县,春光定不殊。
《游》
作者:张说 年代:唐
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
《晦日》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道傍花欲合,枝上鸟犹稀。
共忆浮桥晚,无人不醉归。寄书题此日,雁过洛阳飞。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
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
《翻著葛巾呈赵尹》
作者:张说 年代:唐
昔日接离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
忽闻有嘉客,骊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戏题草树》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忽惊石榴树,远出渡江来。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微霜拂宫桂,凄吹扫庭槐。荣盛更如此,惭君独见哀。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亚相本时英,归来复国桢。朝推长孺直,野慕隐之清。
传节还闽嶂,皇华入汉京。宁思江上老,岁晏独无成。
《和魏仆射还乡》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富贵还乡国,光华满旧林。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和张监观赦》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日御临双阙,天街俨百神。雷兹作解气,岁复建寅春。
喜候开星驿,欢声发市人。金环能作赋,来入管弦声。
《寄天台司马道士》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代简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下江南向夔州》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天明江雾歇,洲浦棹歌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旧知巫山上,游子共徘徊。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旧馆分江日,凄然望落晖。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作者:张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春色沅湘尽,三年客始回。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
水漫荆门出,山平郢路开。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
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
(出自《全唐诗》卷74)
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散文,乃玄宗朝的文章圣手。他们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宏丽,显示了格调雄浑、气势恢弘的盛世气象,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代为君主服务的文人不计其数,独有张说、苏颋以“大手笔”并列驰名文坛,并多次被唐以后的文论家提及。他们开启了由骈趋散、清拔宏丽的一代新风,为中唐古文运动提供了有益的艺术借鉴,在唐代散文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享誉唐宋文坛,不愧为“燕许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