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5 21:17
爱因斯坦卫星是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射线天文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原名“高能天文台2号”(High-Energy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2,缩写为HEAO-2),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爱因斯坦卫星携带一架包含4对内嵌圆筒镜的X射线望远镜,每个圆筒镜直径大约0.6米,其光学直径从30毫米至560毫米不等,焦距约为3.4米,总长将近4.6米,同时还有4种探测器。爱因斯坦卫星一直工作到1981年4月26日。
1970年,在“乌呼噜”发射前,美国国家宇航局就已经同意在未来10年内为一颗高能天文台(High-Energy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缩写为HEAO)卫星提供资金。高能天文台上计划装上1.2m的X射线望远镜。1973年初,国家宇航局由于在维京火星登陆小艇(Viking Mars Lander)计划上花掉了超出预期的经费,为了省钱,于1月2日取消了高能天文台项目。1974年7月,美国国家宇航局重新启动了高能天文台项目,但是只愿意提供原定资金的一半。这意味着许多科学家必须缩小甚至放弃他们所承担的部件,于是科学家就被迫把望远镜设计成原定大小的一半。这颗缩小的X射线天文台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贾科尼和其他卫星开发者把卫星命名为“爱因斯坦”,以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的诞辰。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的一些天体,诸如脉冲星、类星体、射电星系和超新星,都发射X射线,而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的探测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些X射线源,从而加深宇宙形成的认识。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共三颗卫星,由TRW公司制造。三颗卫星计划的总费用为二亿四千八百万美元,其中第二颗的费用为八千七百万美元。
1978年11月13日(UTC时间05:24),该卫星于卡纳维拉尔角由一枚宇宙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进入470千米高的环地轨道中。卫星长约6.7米,直径约2.4米,重量3175公斤,轨道高度537公里,倾角23.5度,周期94分钟。在工作了4年后,1981年4月26日,地面控制人员关闭了其太空舱。
爱因斯坦卫星上仪表的有效载荷达到1450千克。卫星的航天器是一个高5.68米、直径2.67米的六角棱柱体。向下链路遥感勘测可以6.5千比特/秒的实时资料传送速度和128千比特/秒的记录速度进行。一个姿态控制子系统负责保持其正确姿势。航天器还使用回转仪、太阳传感器和星相跟踪仪作为传感装置。
爱因斯坦卫星上共有5种测量仪器:
1.高分辨率成象器。这是一台照相机,其作用是数字式记录望远镜整个25弧分中心视场范围的景物。它所产生的“照片”,是关于所要观测的天体的位置和特性的资料。这种成象器与两种分光计(宽带滤光镜和物镜光栅)一块使用。宽带滤光镜用来详细研究X射线源的特征和探查弱射线源;物镜光栅分光镜则产生X射线源衍射图象。
2.一对成象正比计数器。这也是一种焦面仪器,与高分辨率成象器相似,但视场较大。它们所产生的图象的分辨率大约为1弧分。
3.焦面晶体分光计。用来获取延伸X射线源(如超新星)的光谱和空间分布资料。该分光计有自己的成象正比计数器,能够检测出单个X射线的发射线,从而获得一个X射线源的化学成分的信息。
4.固体分光计。也是一种焦面仪器,具有观测0.4千电子伏范围内所有X射线光谱的能力,能测量出入射到晶体上的每个光子的能量,并能推断出它的波长。
5.监视正比计数器。它所观测的天空范围与X射线望远镜的相同,但记录的X射线的能量范围较宽——0.2-20千电子伏。利用这台计数器可以帮助校正上面提到的四台焦面测量仪器的观测结果。
爱因斯坦卫星是第一个发射进入太空的成像X射线望远镜,彻底改变了科学家对于天空的看法。爱因斯坦天文台第一次完成了对超新星遗迹的高精度光谱和形态研究。根据卫星发回的资料,天文学家发现普通恒星发出的冠状辐射要比想象中强很多。航天器分解了仙女座星系和麦哲伦星系的大量X射线源。此外,卫星还完成了对星系和星系族的第一次X射线辐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