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21:41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穷困,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於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汝也!”於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於岐山之阳者三百有馀人,毕力为缪公疾斗於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安能不好士?
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故敌得生於我,则我得死於敌;敌得死於我,则我得生於敌。夫得生於敌,与敌得生於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也。存亡死生决於知此而已矣。
衣服,人们用它来避寒;食物,人们用它来充饥。饥饿寒冷,是人们的困境。救助饥寒的人,是义。一个人不得志,比饥寒更难耐。因此贤明的君主应该可怜人们的不得志。这样才能使名号得以彰显,得到人们的支持。
从前,秦穆公乘车出游,车子坏了,右边车辕的马脱缰跑掉了,被一群农夫捉住。秦穆公亲自去寻找跑掉的马,在岐山的南面看到农夫们正准备分吃马肉。穆公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立刻喝酒,我担心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于是穆公一一赐酒给他们喝,然后离去。过了一年,秦、晋两国发生了韩原之战。晋兵已包围了穆公乘坐的战车,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穆公战车左边的骖车,晋惠公车右的卫士路石举起长枪击中了穆公的铠甲,七层的铠甲已被击穿了六层。就在这时,曾在岐山分食马肉的三百多农夫,竭尽全力在车下为保护穆公而拼死战斗。于是秦军大胜晋军,并且俘获了晋惠公。这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统治君子就要公正无私,以使他们施行仁德;统治平民,就要宽容仁厚以使他们为军效力。”君主怎么能不努力施行仁德,爱抚人民呢?施行仁德,爱抚人民,人民就亲近他们,如果人民亲近爱戴他们的国君,就会甘心情愿为之付出生命。
赵简子有两匹白骡而又特别喜欢它们,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晚叩门求见,说:“主君的家臣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他说:‘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可以治好。不能得到就得死了。’”门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旁边侍侯,听说后气愤地说:“嘿——,胥渠啊,竟想得到我们主人的白骡!您让我这就去杀了他吧。”简子说:“杀人却是为了保存牲畜,不也太不仁义了吗?杀牲畜以便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有多长时间,赵简子发兵攻打狄人。广门的小官左边带七百人,右边带七百人,都最先登上城头,并获取敌人带甲武士的首级。君主怎么能不爱护人呢?
凡是敌人到来,是为了得利。如今到来却是死亡,那么就以逃跑而得利。敌人都把逃跑看做利益,那么刀刃不会相接。因此敌人从我这里得到生存,那么我就从敌人那里得到死亡。敌人从我这里得到死亡,那么我就从敌人那里得到生存。从敌人那里得到生存与敌人从我这里得到生存(的道理),难道不应该明察吗?这就是兵法的精华。存亡生死,取决于是否知道这个道理。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赵简子,又名赵鞅(?—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其全称名讳当为赵鞅、赵志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没有嬴鞅一说)。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赵武之孙,赵成嫡长子,出生世卿大族,至晋定公时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全文一气呵成,又层次清晰。
第一段开明大义,说明困厄窘迫比饥寒更危害,君主应该同情人们的困境。
第二、三段引用秦缪公与赵简子两个正面例子,并巧妙穿插董安于的反面事例。深刻地阐述了“爱士”的重要性。
最后一段进一步深入分析,说理透彻,简明有力。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
封建时代的“爱士”,即“爱民”,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阶级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这种统治思想,在亲民、重民的同时又畏民、愚民,甚至把人民群众看作是供君王驱使的“牛羊”。
可以说,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与现时民主社会的“以人为本”思想下的“关爱人民”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