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4 11:11
父母之年,汉语古语,释义为父母的年纪,创作年代为春秋,作品出处为《论语》。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发音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释义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评析】
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但是孔子提倡的孝,并不是绝对服从父母,在《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中有这样一段: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可见孔子提倡的孝也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