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13:23
牛尾菜是菝葜科菝葜属多年生草质藤本。具根状茎;茎中空,干后凹瘪,具槽,无刺;叶较厚,卵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伞形花序有花多朵,总花梗纤细。浆果球形,直径7-9毫米,成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茎长1-2米,中空,有少量髓,干后凹瘪并具槽。叶比上种厚,形状变化较大,长7-15厘米,宽2.5-11厘米,下面绿色,无毛;叶柄长7-20毫米,通常在中部以下有卷须。
伞形花序总花梗较纤细,长3-5(-10)厘米;小苞片长1-2毫米,在花期一般不落;雌花比雄花略小,不具或具钻形退化雄蕊。浆果直径7-9毫米。花期6-7月,果期10月。
尖叶牛尾菜(Smilax ripariaA. DC. var.acuminata(C. H. Wright) Wang et Tang):叶下面,特别是脉上具乳突状微柔毛,通常叶的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雌花具6枚钻形退化雄蕊。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河南(西部)、四川(东南至东部)和陕西(秦岭以南)。生于海拔950-2100米的林下、山谷或山坡草丛中。该变种和白背牛尾菜在叶背都有微柔毛,有时易于相混:但该变种叶背绿色,主脉上多少具乳突状微柔毛和叶的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等特征加以区别。
毛牛尾菜(Smilax ripariaA. DC. var.pubescens(C. H. Wright) Wang et Tang):植株全部具短柔毛。分布于中国湖北(西部)。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和菲律宾;在中国除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以及四川、云南高山地区外都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山沟或山坡草丛中。常在油松、山里红、柞树等树干周围或灌丛中,与铁线莲、山葡萄、穿龙骨等混生。
根茎采挖:牛尾菜为多年生植物,一般年限越长,萌生的枝条越粗状。牛尾菜的根茎具有分株的能力,因此可以从牛尾菜生长较密集的地段采挖。采挖的时间应选择在深秋或早春,早春选择在根状茎尚未开始萌动时期进行,随采随运随挖随栽植,以利于成活。如达不到这个条件,必须现场进行遮荫。采挖时要注意根系的完整,不要撕裂根系。
采种处理:种子的采集时间应在10月份左右进行。果实阴干后,剥去果皮,从中选取红色、成熟而饱满的大粒种子进行“低温—高温—低温”这样的变温处理,对种子生根发芽可起到促进作用。
圃地准备:应选择水肥条件好的适宜牛尾菜生长的低洼疏林地或针阔混交林下。在选择好的林下地块,除去枯枝落叶和石块,全面整地耙平。
播种方法:播种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即4月初和10月中下旬。经过变温处理的种子适时播种,播种密度按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进行穴播,每穴2-4粒种子。覆土后踩实,再覆上落叶,以保持水分。
移栽地的选择:牛尾菜要求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有一定排水和保水能力的腐殖质土壤,不适宜生长在贫瘠、粘质或过于干旱的地方。因此应选择适宜牛尾菜生长、水肥条件好的疏林地或针阔混交林下。
田间管理:播种后,牛尾菜第一年只有根在生长,第二年才形成地上部分,所以第一年在芽要出土时及时耙松表土,以利于芽的出土,注意要浅翻,以防损伤幼芽及根。当实生苗已展开2片小叶时,此时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松土不仅能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还能消灭杂草。第一年春季杂草增多的时候还要适时进行一次人工除草,有条件的可在5月中旬进行一次追肥,以氮肥为主,在距离小苗基部8厘米处挖穴施肥,然后覆土。以后放弃人工管理,使其成为真正的野生牛尾菜。此外,还要防止人、畜的践踏和损坏。
采收:采收时以距离根部8厘米左右处掐取嫩茎为宜。
食用:牛尾菜可以作为野菜食用,是人们喜食的野菜珍品,其营养价值高,且纤维柔软可口,茎口味清香。其嫩茎叶中总氨基酸含量为215.95毫克/克,远远超过一般蔬菜,甚至高于名贵的山野菜白芦笋、蕨菜等,在17种氨基酸中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65%;嫩茎叶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锌、铁、维生素类及含氮物质,特别是B族维生素,堪称维生素含量特高的野菜。
药用:作为中药使用,据资料记载,牛尾菜的根状茎具有甘、苦、平的特性,具有祛痰、止咳、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肌劳损等,也是东北地区多种植物资源中值得进一步筛选的抗癌植物种类之一。
经济:作为工业原料,利用牛尾菜的种子可提取油料,其根茎还富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这些都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