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12:08
分布于我国河南、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区。可食用,但含水多,味道一般。已人工栽培成功。含明胶栋,木糖及阿拉伯糖等。试验有抑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癌180抑制率为80-95%。对艾氏癌抑制率90%。
牛舌菌也产于北美洲等地。
子实体肉质,松软,甚韧,多汁,鲜色、肉红色至红褐色,老熟时暗褐色,厚3厘米左右,半圆形、近圆形至近匙形,直径5-25厘米,从基部至盖缘有放射状深红色花纹,微粘,粗糙;常无柄,生于孔洞中的柄长2-3厘米,明显;子实层生于菌管内,菌管长1-2厘米,可各自分离,无共同管壁,密集排列在菌肉下面,管口初近白色,后渐变为红色或淡红色;菌肉淡红色,纵切面有纤维状分叉的深红色花纹,软而多汁;担孢子无色,近球形或椭圆形,4-5微米x3-4微米,内含一个大油滴;有时产生厚壁孢子,卵形,污黄色,6-7微米x4-5微米,丛生于菌丝或孢子梗的顶端。
牛舌菌的菌丝直径变化很大,宽3-12微米。有锁状合,但数量不多;液体培养时,很少观察到锁状联合,偶尔可发现有顶生或间生的厚垣孢子。某些菌株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长2-8微米,生于有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顶端的小梗上。
1、温度:菌丝在8℃~32℃之间均可生长,以24℃~27℃最为适宜。出菇温度18~30℃,最适20~24℃。
2、湿度: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3、光线:菌丝宜在暗光下培养,暴露于阳光下,气生菌丝枯萎、倒伏。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散射光,才能出现美丽的鲜红色菇体。
4、空气:属好气性菌类,生长阶段要求空气新鲜。
5、PH值: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基质PH值以4.5~5.5为宜。
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培养基灭菌后,用0.5%苹果酸溶液酸化,否则易出现菌丝生长不良的现象。接种后23~26℃的温度下培养8-12天长满斜面。原种、栽培种可用棉子壳等培养料培养,接种后,40~60天可长满全袋。
选择温度恒定8℃-24℃、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长菇。牛舌菌一般在满足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均可栽培。通常在早春接种,春末和初夏季节出菇。
牛舌菌为熟料袋栽,使用的木屑必须是壳斗科树种。培养料配方:壳斗科树种78%,麸皮20%,糖1%,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65%,PH值以4.5~5.5为宜。
采用17cmx34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袋料的松紧度要适中,袋口要扎紧 ,装袋及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切忌刺破料袋。装料后立即进行常压灭菌。
经过灭菌的料袋置于冷却室降温,当料温降到30℃以下时接种。可采用无菌室或接种箱接种,接种要求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做到三快,即快解口、快移接菌种和快扎。
接种后将料袋及时移人发菌场所堆放。菌丝宜在暗光下培养,发菌期场所要保持黑暗 ,否则菌丝极易生长不良、气死菌丝枯萎、倒伏。牛舌菌的菌丝生长和活力对光照极其敏感,这是与其它菌特性上的最大不同,要格外注意。发菌期间将料温控制在24~28℃,控制空气湿度60%~70%。此外,菇房应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门窗要遮光,避免阳光直射,经40~6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袋。
开口通风增氧后,培养基上涌现白色块状凸出的原基,并逐渐长成舌状子实体,释放出大量浅红色的孢子。子实体发育阶段,房棚内温度23℃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90%-95%,加强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气体,并给500-800勒光照,促进子实体正常生长。牛舌菌从接种到采收一般60-70天,可采2-3潮,生物转化率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