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8:31
牛椋鸟属学名红嘴牛椋鸟,牛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牛椋鸟属鸟类动物,背面呈褐色或灰色,腹部为白色。鸟嘴很大,爪子锋利而弯曲,尾巴长满羽毛,十分硬挺。牛椋鸟分为两种,即红嘴牛椋鸟和黄嘴牛椋鸟,都长有金黄色眼睛。红嘴牛椋鸟体长20厘米,黄嘴牛椋鸟体长22厘米。
主要栖息地类型为热带和亚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灌丛,生活的区域地形比较平坦,有灌木、草场和水源丰富。
牛椋鸟栖息在常见的食草动物身上,比如斑马、水牛、犀牛、大羚羊、黑斑蹬羚、河马、长颈鹿、甚至大象等,在它们身上来回飞翔攀爬,寻找每一寸身体里的“食物”。而对于这些食草动物来说,很愿意有人清理身上的虱子苍蝇,所以非常容忍这些清洁工。
基本是有大型食草哺乳动物的地方就有它们的存在,原来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停在这些皮厚毛多的大家伙身上,通过其扁平的喙,帮助这些食草动物整理毛发,挑出其中的跳蚤虱子、吸血苍蝇、或者皮上的蜱蛆,然后吃掉,这就是牛椋鸟的主要食物。一只牛椋鸟一天可以吃掉100只吸血虱子和1300只幼虫。
牛椋鸟并非完全善类,在做着清创护理工作的同时,它们也会毫不留情的吸食寄主的血,甚至到了嗜血成性,手段残忍的地步。它们一旦找到了食草动物的小小伤口,就绝不会错过,这个时候本来扁平用作梳理的喙成为了锋利的割刀,它们会把伤口慢慢扩大,直接吸食血液,而且这些伤口一般都不容易结痂,这样好几天牛椋鸟都会有新鲜血液吃。此外这些伤口还会滋生更多吸血虱子和寄生虫,也是牛椋鸟长期的食物来源。
不过,为了更好的维护和食草动物寄主之间的关系,牛椋鸟也额外附送一个增值服务:警报功能。一旦有大型猎食动物靠近,牛椋鸟便会发出嘶嘶尖叫报警,给食草动物提供了逃脱被猎杀的机会。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游荡:也门。
牛椋鸟是一种季节性筑巢的鸟类,它们于3 至5月和10月至12月筑巢,在肯尼亚的一些地区为5-7月。它们通常成对生活,不过也有不少成群生活的记录。它们通常在植物的枝干上已被弃用的啄木鸟的巢上筑巢。人们还没有观察到关于它们在篱笆、灯柱和电线杆筑巢的记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无危(LC)。
这二个物种常常被记录为非常见,但是经常在常见和非常见之间变化。其栖息地不受威胁,并且有许多保护区域。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